“搬”出来的好生活

索引号: 发布日期: 2020-04-07 09:52
来源: 县扶贫局
内容概述:
分享: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我们社区工厂已经恢复正常生产,群众也都有序返岗上班了。”4月3日,汉阴县平梁镇兴隆佳苑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党支部书记欧波告诉记者。

    近年来,为强化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后续管理,汉阴县通过建强社区党组织、党建引领解决群众就业难题、不断丰富社区文化等形式,切实做好群众搬迁入住后的发展、管理和服务工作。


    强堡垒,社区建起党组织

    “不管是家庭矛盾、邻里冲突,还是卫生问题,郑书记上门调解后,总能妥善解决。”4月3日,汉阴县铁佛寺镇四合社区居民陈朝勇说。

    陈朝勇所说的郑书记叫郑安元,今年36岁,是汉阴县“双培双带”的典型代表。2019年7月30日,他担任四合社区党支部书记后,渐渐成了移民搬迁群众的贴心人。

    汉阴县通过实施“双培双带”,不断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发展了一批优秀回乡大学生、种养能手、务工经商能手等优秀人才入党,为党组织输入了一大批新鲜血液,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此外,汉阴县还从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的党员中选出中心户长,掌握搬迁群众就业、收入等基本信息,协助做好与搬迁群众的联系沟通和信息传递工作,不断协调邻里关系。

    根据各个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的党员数量,汉阴县还分类设置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等基层组织,并在400户以上规模较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建立社区工厂党支部、农业园区党支部等,通过加强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使社区党组织成为引领社区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稳就业,支部牵头抓产业

    “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子,社区还帮我们找到了好工作,心里美得很!”近日,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居民吴明富在社区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当地蔬菜产业园报名参加蔬菜种植技术培训,预计上岗后,每月可获得近3000元的收入。

    据了解,汉阴县不断探索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帮扶模式,动员搬迁群众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将后续扶持奖励资金和产业奖补资金,入股参与到社区特色农业产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通过科学论证、集体决策,汉阴县根据市场需求,为每个社区确定-项特色产业,让搬迁群众真正“镶嵌”到产业链上,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外出务工无技、本地就业无岗、迁入务农无地、就地增收无业的困难群众后续稳定增收问题。此外,各社区党支部还逐户逐人进行调研,制定培训计划,开展组织靶向技能培训,实现待就业人员技能培训全覆盖。

    据不完全统计,汉阴县易地搬迁人口共计5081户17940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4535户9042人。截至目前,通过社区工厂、农业园区等渠道,已实现转移就业5534人、自主创业163人、公益性岗位就业369人、农业就业2311人。


    兴文化,群众幸福绽笑颜

    “我们社区一到晚上可热闹了,锣鼓响起来,花鼓子唱起来,把周围社区的居民都吸引过来了!”提到社区的新变化,紫云南郡社区13号楼楼长陈新松笑得合不拢嘴。

    通过党建引领,汉阴县鼓励引导以金秋艺术团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团体,到移民搬迁安置社区进行文艺表演,不断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汉阴县以文艺展演为载体,不断强化移民搬迁安置社区文化体系建设,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等主题文艺演出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不断营造“诚、孝、俭、勤、和”的社会新风尚。

    为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由党支部牵头,汉阴县在各个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儿童校外辅导中心、矛盾调解中心等,组织党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搬迁群众解决后顾之忧。

    家住紫云南郡社区的周桂胜有4个孩子,妻子患病,家庭条件困难。了解情况之后,社区党支部经常组织志愿者到他家打扫卫生,给孩子们送衣物,陪孩子玩耍,把家里收拾得井并有条。“党员志愿者们经常来给我们帮忙,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周桂胜感动地说。


    如今的汉阴县,在各个移民搬迁安置社区里,搬迁群众不仅住上了新房子、找到了好工作,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灿烂的笑容成了大伙儿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