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健康汉阴2030”行动计划》的通知

索引号 xzfgzbmzfbgs/2019-0037 公开目录: 规划计划
公开责任部门 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汉发〔2019〕3号 成文日期: 2019年03月28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9-03-28 08:55
各镇党委、政府,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省驻汉各单位:
  现将《“健康汉阴2030”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汉阴县委   汉阴县人民政府

2019年3月28日


“健康汉阴2030”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安康2030”行动纲要》,加快推进健康汉阴建设,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根据省、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重点领域和行业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治理路径和模式基本形成,健康环境明显改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健康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到2030年,基本建成与汉阴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健康促进型区域,大健康格局全面形成。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事业发展进一步科学有序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健康产业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健康知识与技能基本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以上;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1.3/10万、4‰和4.5‰以下,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达到98%以上,身体素质明显增强。

  ——健康环境更加优美安全。城乡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量持续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率达100%以上,国家卫生县城全面巩固提升。健康县城建设全面实施,生态绿色、环境友好、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健康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4%左右,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健康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服务业基本建立,健康产业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

  ——健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促进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健康汉阴建设主要指标



领域

指    标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健康

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岁)

75.27

76.7

78.5

婴儿死亡率(‰)

12

10以内

4以内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5

13

4.5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25以内

20以内

11.3以内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92.26

95

98

健康

生活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5.0

16

30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万人)

6

12

21

成人吸烟率(%)

29.9

26

20

健康服务与

保障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17.98

比2015年降低10%

比2015年降低30%

家庭医生签约率(%)

——

全覆盖

全覆盖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64

2.5

3.5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32.8

30

24

健康

环境

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83

87

92

重点流域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56.5

100

持续改善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82

97.5

98.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51.9

90

全覆盖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

100

100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率(%)

100

100

100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

50

100

100

秸秆综合利用率(%)

40

65

全覆盖


二、主要任务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

  1.完善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健全县、镇、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建设镇级健康教育服务示范基地。开展全县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构建以专业健康教育机构为引领,公共卫生机构和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医疗机构为支撑的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以健康促进为核心,村镇(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学校与企业和公共场所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以青少年、育龄妇女、流动人群及性传播风险高危行为人群为重点,开展性健康、性道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与干预,加大安全套免费发放范围和覆盖人群,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病、艾滋病等疾病传播。大力普及有关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毒品危害。(县卫计局牵头,县编委办、公安局、教体局、司法局、人社局、文广旅游局和各镇配合)

  2.推动健康传播全民覆盖。创新健康宣传形式和内容,推动县级开设电视栏目,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建设健康科普传播平台。围绕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和问题,建立共建共享的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库,完善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医院、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普及健康知识,发展健康文化。(县委宣传部(网信办)牵头,县文广旅游局、卫计局配合)

  3.强化学校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每学期安排6—7课时,开设健康教育讲座。在600人以上规模学校(幼儿园)配备卫生室或校医。全县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制定健康教育课和体育课质量评价指标,纳入各教育阶段课程体系和学校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加强校园传染病、常见病预防和控制。(县教体局牵头,县卫计局、市场监管局配合)

  4.引导合理膳食。制定全县食物与营养发展实施计划,推进以减盐、减油、减糖及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实现县镇全覆盖。实施临床营养干预计划,二级以上医院全面配备营养师。针对我县居民饮食特点,制定发布居民膳食指南,引导居民自觉优化食物结构,养成科学膳食习惯。以控油限盐降脂为核心,以控制慢性病发生为目标,开展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创建活动。加强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县卫计局牵头,县教体局、文广旅游局、市场监管局配合)

  5.开展控烟限酒。继续开展“无烟汉阴”建设,创建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单位,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推动各级党政机关、教育和卫生系统等率先建成无烟环境。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全面开展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加强和规范戒烟咨询、干预指导服务,全县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全面设立戒烟门诊。2030年,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全县成人吸烟率下降到20%以下。加强限酒健康教育,开展有害使用酒精监测,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县卫计局牵头,县教体局、财政局、文广旅游局配合)

  6.促进心理健康。建成全县精神卫生中心并规范运行,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建设,健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心理健康咨询科(室),提供临床心理护理服务。加强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心理援助热线、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流动人口聚集地推广设立心理咨询室,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服务。2030年,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县综治办、卫计局牵头,县教体局、民政局、司法局、人社局、残联配合)

  (二)全民健身行动。

  1.完善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健身步道、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建设,在现有公园、园林增设健身步道、健身器材。规划设立自行车道,支持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2020年,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80%,镇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70%,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每千人公益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人,县城、社区普遍建有“15分钟健身圈”;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超过80%,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100%,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每千人至少拥有3.5名公益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县教体局牵头,县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总工会配合)

  2.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依托体育健身专业机构开发推广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村镇(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形成一批群众欢迎、健康有趣的全民健身文化产品。全面推行广播操、工间操制度,组织开展健步走、登山、骑行等经常性活动,积极支持新兴体育项目。2020年和2030年,国民体质合格率分别达到95%和98%以上。制定并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促进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融合发展,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和慢性病预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县教体局牵头,县财政局、卫计局、总工会配合)

  3.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优化体育课时和运动项目设置,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全面推行义务阶段学校每周4节体育课,高中每周3节体育课。2020年,全县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配备基本达标;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县教体局牵头,县发改局、财政局、总工会配合)

  (三)保卫蓝天行动。

  全面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和《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措并举,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加快推进燃煤企业、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道路及建筑工地扬尘等重点污染源整治,推广清洁能源,实施“煤改气”“油改气”工程。加强城乡生产生活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处置管理。建立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联动机制,全面实施大气排污总量控制,完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区域联合预警机制,加强对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优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县城及周边绿化建设,推进县城空气质量持续提高。2020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0%以上;2030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2%以上。(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经贸局、交通局、农林科技局配合)

  (四)土壤、水环境整治行动。

  1.加强水源地和汉江水质保护。开展观音河库区、洞河库区水质保护和大木坝水源地保护,从严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安全生产、汉江入河排污口排查、农业面源污染、工业点源污染、违法运输处置危险化学品及废弃物、水污染项目建设、规范“两厂(场)”运营、保护母亲河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全面建成“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2030年,全县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农村自来水全面普及。(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住建局、水利局、农林科技局、卫计局配合)

  2.全面实施土壤环境整治计划。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强化固体废物资源利用和环境监管。建立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制度,实行“绿、黄、红”分级管理,全面规范农业面源污染处置。实施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和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排污台账,实现持证排污。加强工矿企业环境监管和风险排查,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进企业达标排放改造。(县环保局、国土局牵头,县经贸局、农林科技局配合)

  3.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全面建立县、镇空气质量信息和对人群健康影响信息发布机制。制定全县环境健康高风险区域和重点项目清单,建立重点项目健康风险评估机制和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发展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全面实施尾矿坝治理,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保护工程。保护和改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及建立自然保护区监测数据库。建设涉重金属风险单元围堰和事故应急池,加强污水深度治理后的回用。推进废矿物油、金属废液等资源化利用,开展废荧光灯管、废铅酸蓄电池等收集体系建设。2030年,形成科学完善的环境与健康综合检测网络体系。(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经贸局、国土局、住建局(创建办)、水利局、农林科技局配合)

  (五)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1.开展健康县城、村镇及卫生城镇建设。建立公共政策健康评估机制,以“健康细胞”建设为基础,持续推进县城及涧池镇、平梁镇、蒲溪镇、双乳镇、漩涡镇、双河口镇和涧池镇洞河村等健康村镇建设。2020年,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健康学校等“健康细胞”建设广泛开展;2030年,国家卫生镇开展健康村镇建设达到80%。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和标准体系,强化健康政策融入、规划建设保障和持久管理能力,实现卫生城镇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2020年,国家卫生县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卫生镇数量力争达到全县镇总数的20%。2030年,国家卫生镇数量力争提高到全县镇总数的50%。(县卫计局牵头,县环保局、住建局(创建办)、农林科技局、市场监管局配合)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采取政府倡导、政策激励、规范标准、城镇联动等方式,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城环卫基础设施向村镇延伸。推广秸秆生物学处理、沼气等高效低碳环保技术和产品,建立污水排放、无害化厕所建设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新模式。2020年,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40个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转和处理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5%,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2030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转和处理率达到10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和秸秆综合利用全覆盖。(县住建局(创建办)牵头,县国土局、环保局、交通局、农林科技局、卫计局配合)

  (六)食品药品及公共安全保障行动。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严格食品安全经营许可,全面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餐饮企业和消费环节监督检查,持续开展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流动摊贩和食品网络销售企业为重点的高风险食品安全整治。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和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和进口食品准入管理。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2030年,主要食品安全追溯覆盖率达95%。(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卫计局、行政审批局配合)

  2.强化药品安全保障。完善医疗机构制剂等质量管理规范,强化放射性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及精神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监测制度。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集中采购政策和药品抽验工作机制。开展医药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建立药品信息全品种、全过程追溯体系,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合理用药。2030年,全县实现药品医疗器械安全质量全系统联动、全过程监管、全品种覆盖、全链条追溯。(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卫计局、行政审批局配合)

  3.加强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完善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推动建立完善职业健康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体制。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职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严格道路运输和交通安全监管,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提升企业安全自律意识,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综合素质。大力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倡导文明出行,规范交通秩序,切实维护校车安全,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2020年和2030年,力争道路安全事故死亡率较2015年分别下降15%和30%。(县公安局、安监局、交通局牵头,县人社局、卫计局、市场监管局、总工会配合)

  4.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严格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建立伤害综合检测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应对灾害的预案和监测预警体系,提升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建设县、镇、村三级应急平台和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和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重特大突发事件快速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2020年,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响应率达到95%以上;2030年,建立起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突发事件防控和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应急核心能力不断提升。(县应急办牵头,县综治办、教体局、经贸局、文广旅游局、卫计局、市场监管局、安监局、总工会配合)

  (七)优化卫生计生服务行动。

  1.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县镇疾病预防控制、综合执法监督、健康教育、妇幼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体系。全县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健全全科医学、传染病、老年康复等公共卫生科室。2020年,县疾控中心达到国家标准,县妇幼院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2030年,建成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县卫计局牵头,县编委办、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配合)

  2.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全面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规范疫苗流通管理,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健全重大疾病防控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和推进艾滋病、结核病、乙肝、出血热、手足口病、狂犬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布病、梅毒等十大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加强输入性、突发急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防控工作。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区创建活动,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高危害疾病早诊早治。2020年,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较2015年降低10%;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比2015年降低30%。(县卫计局牵头,县财政局配合)

  3.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完善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提高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开展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行动,提高服务均等化、同质化水平。关怀关爱留守人群特别是留守儿童,促进社会融合。(县卫计局牵头,县发改局、教体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配合)

  4.织牢母婴健康安全网。完善县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体系,提高辐射镇的服务能力。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县级建成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救治中心。实施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提供从孕期到产后全程服务。倡导优生优育,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完善妇女病普查普治和更(老)年期保健服务,建立完善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等政策体系,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按政策生育。(县卫计局牵头,县财政局、总工会、妇联配合)

  5.重视青少年健康。开展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加强学生近视、龋齿、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工作。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加强学校集体供餐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监管,建立学生营养与健康监测评估制度。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开展青春期保健服务。加强幼托机构卫生保健服务,强化留守儿童教育和孤残儿童、艾滋病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县教体局牵头,县卫计局、市场监管局、团县委配合)

  6.构建老龄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持体系。完善计划生育扶助保障政策,建设一批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敬老院等医养结合机构,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提供照料护理服务。推广以慢性病管理、中医药和老年营养运动干预为主的适宜技术,改善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状况。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理关怀服务。2030年,建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机构床位总数30%以上,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县民政局牵头,县发改局、财政局、卫计局配合)

  7.维护残疾人健康。制定实施全县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建立残疾报告制度,实施精准康复行动。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建设一批专业化骨干康复机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康复专科医院。推进政府机关、公共服务、公共交通、社区等场所、设施的无障碍改造,新(改、扩)建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达到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强化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逐步将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完善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贴政策。(县残联牵头,县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卫计局配合)

  8.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深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患者集中救治,各类贫困人口慢病患者实行100%签约服务管理。开展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健康促进行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短板行动、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行动、慢性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治行动、妇幼保健行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民健身普及行动等八大行动,控制因病致贫、返贫增量。2020年,贫困人口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县卫计局牵头,县民政局、财政局、扶贫局配合)

  9.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龙头,辐射全县城乡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急诊急救和疑难危重症病人救治能力。建设1-2个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10个省级重点临床专科,建成1个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和1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落实管理自主权。改革公立医院编制管理,科学合理核定人员总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管理。完善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机制,全面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科学规范的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动态调整服务价格,健全绩效考评和第三方评价体系。2020年,3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5人,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3.5人。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动公立和民办医疗服务错位发展。落实在规划、土地、建设、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优惠政策。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统一纳入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范围,建立负面清单、不良行为积分管理和退出机制。2030年,全县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分别达28%和25%以上。(县卫计局、发改局牵头,县编委办、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配合)

  10.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建设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或医疗集团,推行以全科医师为主体的责任医师团队服务,推动县镇联动、村镇一体化发展,形成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预防、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链。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保、医药和医疗价格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2020年,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县各类人群。持续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医疗质量控制组织和指标体系,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建立绿色抢救体系和新发传染病诊疗体系。(县卫计局牵头,县财政局、人社局配合)

  11.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建立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报销范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其他公立医疗机构设立中医药科室,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干预调理、康复护理、训练指导、随访管理等综合服务。建设中医养生保健和特色康复服务示范基地、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020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2030年,中医药服务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施中医药人才“十百千万”工程,培养一批县级名中医。建设中医药重点研究室1个,开展1-2项中医药重大病种协同创新研究。(县卫计局牵头,县发改局、教体局、经贸局、民政局、财政局、农林科技局、市场监管局、旅发办、残联配合)

  (八)完善健康保障行动。

  1.提高健康水平。推动城乡基本医保整合,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建立和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完善医疗保障经办衔接机制,实现“一站式”服务。完善异地就医结报政策和手段,实现跨省异地住院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建立医疗费用控制约束激励机制和医保分级评价体系。全面推行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探索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完善全民健康体检制度,推进基本医保制度建设从“保医疗”向“保健康”转变。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县卫计局(医改办)牵头,县编委办、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配合)

  2.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以政府购买方式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承办服务,开发相关健康保险产品。推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开展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及医师执业保险等多种形式补充保险。2030年,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显著提高。(县金融办牵头,县人社局、卫计局配合)

  3.建立药品流通新体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基本药物品种使用全覆盖。完善药品“三统一”政策,推进药品采供平台建设。支持医联体、跨区域采购联盟开展联合带量采购,实行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组建药品专职监管队伍,规范临床用药指南和处方集,促进合理用药。(县市场监管局、卫计局牵头,县发改局、人社局配合)

  (九)健康产业发展行动。

  1.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健康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开展产业项目合作,开拓健康服务市场,促进健康产业融合、创新、开放发展。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共享,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机构。制定健康养生、医疗旅游行业规范。培育智慧健康新型业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增强信息技术对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支撑能力。(县发改局、卫计局牵头,县经贸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配合)

  2.创新驱动医药产业发展。加大对医药产业前沿研究领域创新支持力度,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县内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升级。2030年,全县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地方医药品牌效益持续提升。(县卫计局牵头,县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局、农林科技局、市场监管局配合)

  (十)人才科技创新行动。

  1.建立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实现同岗同酬同待遇。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扶持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基层工作。改革基层卫生人才评价机制,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建立村医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县卫计局牵头,县编委办、财政局、人社局配合)

  2.加快健康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推动慢性病、肿瘤、传染病防控等关键技术和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等方面取得突破。推进县镇信息化建设,实现与省市级无缝对接,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数据库。2020年,实现县与省市级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远程医疗覆盖50%的医疗机构。2030年,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推进健康大数据在行业治理、精心管理、科学决策等领域应用。(县卫计局牵头,县委宣传部(网信办)、发改局、财政局配合)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长为主任,分管副县长为副主任,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健康汉阴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卫计局,由县卫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协调推进健康汉阴建设工作。各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好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

  (二)完善筹资机制。健全政府健康领域投入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卫生与健康投入纳入优先保障领域,重点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民健康促进、全民医疗保障、健康环境改善等重点领域和贫困村等薄弱环节投入。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做好健康汉阴建设相关知识解读,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宣传,及时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四)加强考核评估。健康汉阴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将健康汉阴建设工作纳入对各镇、各有关部门的重点督查督办内容,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县卫计局要成立指导组对健康汉阴建设工作进行督导,促进建设工作均衡发展,确保健康汉阴建设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