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镇情快讯

镇情快讯

誓与贫穷战到底 不获全胜不收兵——记磨坝村支部书记曹振波

作者:刘 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28 10:26
  在四面全是山,一眼望不到边的磨坝村,曹振波用10年苦干、实干,让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旧貌换了新颜。

  提起曹振波,整个老双坪乡的群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称赞他“敢想敢干,胆子大、脑子活、有本事,工作雷厉风行,是个能干事的干部”。

  群众过的好是奋斗的目标

  曹振波曾是一名退役军人,1987年11月,风华正茂的他热血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火热军营,成为中国人民武警部队甘肃省武警陇南支队的一员。三年的部队生活让他得到了全方位的锤炼,过硬的军事素质、优良的工作作风,严守铁的纪律得到了部队首长的肯定,在部队期间参加过多次军事任务,表现出色。然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1年12月退役后,曹振波回到了他的家乡原汉阴县双坪乡担任治安专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军事素质过硬的优势,打击违法犯罪不手软,维护乡里平安稳定,这一干就是近十年。

  由于家庭负担繁重,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幼儿需要抚育,仅靠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养活家人,他只能离开心爱的岗位,外出谋生。2009年11月,他突然接到村里干部打来的电话,希望他能够回家乡任职,挑起带领村民致富的重担。接到这个电话,他犹豫了,一边是家庭和生活需要他担起一个男人的责任,一边是全村上千口人的期盼。他在公心和私利之间徘徊,考虑良久,他做出了回乡任职的决定。很多人对此不理解,一边是年入十余万轻松体面的工作,一边是月工资只有上千元事无巨细复杂多变的乡村工作,怎么看都不合算,然而他却毅然决然的舍弃了高薪,投入到造福乡里的事业中去。

  2009年12月,曹振波辞职了,回乡任汉阴县汉阳镇磨坝村党支部副书记。一上任,为熟悉情况,掌握第一手村情资料,他用三个月跑遍了全村五个组三百多户人家,他知道磨坝村穷困已久,必须求变来扭转目前落后的面貌。经过调研,他决定先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开始做起,使群众有获得感,换取群众的支持。为此他积极跑项目、要资金,统一规划修建了居民安置点,让在山里进出不便的村民通过搬迁的方式,居住到交通方便的公路边,解决了部分村民安全住房和生产生活不变的难题。他又组织修建了村文化广场,进行了绿化亮化,安装了休闲娱乐设施,提高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在他的努力下,这种居民安置点一共修了5个,平均每组一个,获得感和幸福感换来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让他在干群心中威信大增,他决定趁热打铁。

  求变才能有出路

  曹振波深刻认识到作为全县最远的行政村,磨坝在自然禀赋上不占任何优势,偏居深山,交通不便,想要发展谈何容易。磨坝要脱贫,基础要打好,他决定从改善村上基础设施开始做起,逐步改善村里条件,希望通过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同时也借此打开磨坝的大门让村里人积极走出去。他奔走呼吁,积极争取支持,从他任职支部副书记到担任村主任、村支部书记的这十年,磨坝村修建了6条共计13.5公里的通村到组入户道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修建5个水厂改善群众饮水困难,对电网3个节点进行扩容,将网络光纤通进村里,修建污水处理池5个,垃圾填埋场1个,利用脱贫攻坚契机修建“两室一厂”和河堤。在产业发展方面他更是积极布局,先是利用上级划拨资金整理了300亩村集体土地,吸引外资300万元,发展水产养殖,今年磨坝村又规划整理出了三百亩高标准农田用于茶叶建园,发展茶产业,目前已有105万株茶苗完成栽种,预计五年内即可见效收益。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下,磨坝村成立了茶叶和蔬菜等3个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极大的激发了村内的经济发展活力,目前在磨坝村已经初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立体循环产业,即山上发展拐枣、花椒为主的高山经济林,山腰发展黑猪、养牛为主导的生态养殖业,山脚河滩地带发展了水产养殖、羊肚菌、茶叶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生态种植养殖业。

  由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他被汉阴县委授予脱贫攻坚“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在他身上表现出了优秀党员一心为党的高尚品质,在他任职的这十年,磨坝村的党建工作全县闻名,连续十年被汉阳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创新模式,得益于有曹振波这样一批有作为敢作为的基层干部,今年磨坝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以上,五保、低保户人均纯收入能达到5000以上,全村在册贫困户有80户214人达到了脱贫标准,仅有10户18人因为大病特困而无法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了1.78%,为全村有史以来的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