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陕煤集团扶贫宣讲团走进汉阴县贫困村

作者:佚名 来源:陕煤集团 发布时间:2019-12-04 17:31
  12月2日至3日,为进一步宣传脱贫攻坚新政策、新理念和致富先进典型事迹,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陕煤集团“典型引领·共奔小康”宣讲活动走进汉阴县中银村、铜钱村开展宣讲活动。

  宣讲团的四位成员均来自陕煤集团帮扶的贫困村,既有陕煤集团派出的第一书记、驻村队长,也有贫困村的干部和能人大户,他们在平凡的人生路上干出了不凡的成绩。


排除万难搞产业

  陕煤集团股份公司驻汉阴县双乳镇江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晏彬讲述了自己在帮扶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经历。

  “当我在第一次支部会议上提出要发展村集体经济时,不少干部面露难色,一位委员说到搞农业,认为投资大、风险高、收益少,搞啥赔啥。”

  晏彬就带着村干部四处考察,开阔他们的眼界,江河村集体经济也一点一点做起来。如今江河村建设了虾藕混养基地、富硒黄桃种植基地、安良水库纸艺厂,种植养殖业长短结合,一产二产多元发展,形成了“一厂两基地”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既坚定了村干部产业兴村的决心,又增强了村民劳动致富的信心。


“鸡生蛋,钱生钱"

  陕煤集团蒲白矿业公司驻渭南市临渭区阎村镇西李村驻村书记、队长李波峰把自己的扶贫经验总结为大力发展“鸡生蛋,钱生钱”的扶贫产业。


  西李村在2017年9月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运营平台“渭南乐农生态科技公司”,使扶贫资金滚动使用,保障了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根据西李村耕地少、缺少精壮劳动力的现实情况,在前期的调研考察后,该村因地制宜确立了“两大一小”核心扶贫产业模式。“两大”就是农机合作社、榨油作坊的集体扶贫产业,“一小”是手工布鞋户扶贫产业。以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扶贫思路,大力实施村集体大产业和户小产业相结合的扶贫举措,帮助贫困户建立稳定脱贫增收的长效机制。

最普通的贫困户,最特殊的贫困户

  在陕煤集团机关帮扶的汉阴县新星村,该村副支书王兵不但自己创业致富,还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脱贫。


  2014年的王兵租着简陋的房子,一边照顾生病的女儿一边跑运输为生,经过民主评议被列为了贫困户。但王兵又是最特殊的贫困户,他不屈服于命运,不屈服于贫困,凭借自己致富的信心、勇气、和实干一步步走出贫困并带领村民致富。短短两年时间,新星村在他的带领下,发展了11户养殖大户,带动60余户贫困户奔上了致富路。2015年7月在村换届选举时,他被村民推选并高票当选为新星村副主任。

  就像王兵说的那样,“我脱贫了,也希望乡亲们能够比我过得好,更希望看到我们新星村早一天变富变美!”

果树托管员的生意经

  陕煤集团澄合矿业公司帮扶的蒲城县永丰镇刘家沟村种植大户刘九灵为大家介绍了自己如何踏上了脱贫致富路。


  起初,因为缺乏果树管理知识,种植了几年果树的刘九灵负债累累,于2014年底被列为刘家沟村贫困户。陕煤集团帮扶刘家沟村后,每年开展酥梨日常技术培训,并投资灌溉设施,为刘家沟村发展酥梨产业奠定了基础。

  有了这样的好机会,刘九灵承包了11亩梨园,积极参加技术培训,不时向农技人员请教果树管理知识,最后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承包的梨园于2016年取得丰收,当年他就脱了贫。

  脱贫不忘带乡亲。针对这两年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梨园荒废的实际情况,刘九灵开始托管别人的梨园。村民的收入比把梨树承包出去每亩地每年多挣300元,而且在家门口就可以把酥梨卖出去,结束了每年外出找客商卖梨的历史。

  干货满满的宣讲让在场的干部和群众受益匪浅,更让大家懂得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陕煤集团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的帮扶理念,物质的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落后和思维的封闭僵化,解决思想的贫困意识,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此次宣讲就是让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脱贫明星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引导贫困村的干部群众树立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坚定脱贫信心,最终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