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锦绣汉阴>人文汉阴

人文汉阴

熟悉的地方有风景——寻觅凤堰那份久违的乡愁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11-05 10:46

  我是汉阴人,我很熟悉凤堰梯田。

  工作下乡、游玩闲逛、陪同故人、新伴邀约,我无数次来往于凤堰穿行于梯田,很熟知这里的农田村舍、山林溪流、云海松涛。媒体上所展示播放凤堰的每个画面,每幅照片我都清楚的知道其拍摄的位置、角度、季节和时间,这种熟悉让我和许多汉阴人一样漠视了它的存在,发现不了它的独特,产生不了内心的激动与向往,甚至我们会惊诧于外地游客对它的惊叹。许多人会拿云南哈尼梯田、桂林龙脊梯田与之比较,津津乐道其规模宏大、山高水长,没在意凤堰梯田的紧凑精致、四季景色异样。其实我知道,我们都是太了解它了,没有了新鲜感,距离产生美,它离我们太近了。

  凤堰梯田其实十年前就已经有了名气。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被确定为明清时代文化遗产,中国.汉阴油菜花节民族风情景剧《梦幻凤堰》在这里惊艳问世。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冯积岐长篇小说《漩涡》,一半的演义,一半的纪实,让人们记住了梯田的历史,吴氏家族在凤堰的传奇。去年以来,媒体对凤堰梯田的宣传很密集,央视新闻联播多次进行了报道,央视十三频道制做的专题片《漩涡》在黄金时间循环滚动播出,各大新闻媒体也跟进报道,一时间凤堰梯田名声鹊起,人们接踵而至,凤堰热闹了起来。

  其实,凤堰梯田已漂漂亮亮存在了250多年。这么多年了,它就这样静静的趟着,不在乎人们对它的漠视与疏远,无视人们对它的传颂与赞赏,二百多年来,它就这样从容自若,泰然处之,按照四季轮回,敞开自己的胸怀,孕育着丰收和喜悦,滋养着这里朴实的山民。

  我要重新审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重新回味思索凤堰,酝酿培育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去发现认识体验凤堰的美轮美奂……

  一个人,一辆车,穿行在蜿蜒的汉漩路上,再次向凤堰前行……,去寻找那份久违的乡愁。

  仲春的清晨还有些凉意,进入凤凰山涧,暖春已将山峦染成了墨绿色,群山绿荫婆娑,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竹林、松柏经过春雨的洗礼显得更加翠绿,藏黑色水洗般的汉漩公路干净舒坦,不经意间的俯视回头,山道弯弯婉如盘蛇,汽车前行卷起的气流让两旁的嫰叶新技沙沙作响,穿行此间尤如流动的音符,拨动着大地的琴弦,在演奏一曲春天的赞歌……

  行进到22公里处,折向东5公里,来到了擂鼓台山门前,这是一个宽敞平整的停车场,这里视野极好,从高梁到双乳绵延三十公里,整个月河川道尽收眼底,县城更是清晰可辨,哪里是繁华的街道、哪栋楼有你温暖的家哪有你熟悉的味道、你都能如数家珍。观音河水库水天一色波光粼粼,婉如天庭瑶池滋润着县城的百姓,整个场景层次分明,立体感凸现,是一幅现实版的水墨丹青。“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这里你会对汉阴,对县城有重新的认识和无限的感慨。这里还是汉阴观日出最好的位置。或许你是摄影发烧友,祖国各地你有过不同观日出的体验,这里虽没有泰山日出从东海冉冉升起的大气磅礴、没有青海湖日出时的美丽壮观,没有峨眉山太阳从脚底喷涌而出的绚丽灿烂,它是从你平视的山尖缓缓升起,离你很近,你会觉得这样的太阳你好熟悉好温暖更显温馨。在这里观日出,无论四季,只要是天气晴朗你只管前行,无需千里奔波,不必舟车劳顿,没有嘈杂拥挤人山人海,你可随意占据理想的位置,尽情地观赏、拍摄、沉思、遐想……折回继续上行,即刻来到山岔口,这是月河和汉江的分水岭。不远处,一条临空而起的观景廊道让你眼前一亮,你期待的凤堰梯田就在眼前,来到观景台,就像站在泰山的天街,像立在华山的峰顶。眼前的白云像云像雾又像风,时而分散聚集,时而厚重轻淡,时而紧贴农舍田埂,时而行走树梢松尖,时而上卷山崖,时而似汉江水缓缓流淌……云彩在阳光照耀下,像舞动的纱巾在装扮着凤堰,变幻着梯田的色彩和感观,山高水长,轻风云淡……

  凤堰景区长约二十公里,宽为五公里,景区分为凤江、堰坪两大部分,我们脚下为凤江景区。风江梯田随地势山形顺势而建。凤江景区气势宏伟,一泻千里,梯田从沟口坡底呈放射状一直延伸到山顶、云端。凤江梯田还有个奇特的现象,倚山而建的梯田没有引水渠,没有排洪沟,更无人工修筑的蓄水池,稻谷生长所需用水全凭天然降雨,然而陕南降水极不均匀,是旱涝无常的地域,这里成片的稻田灌溉用水又从哪里来呢?很多人对此产生了疑问。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组带着这个问题,邀请了气象、气候、地质、水利专家进行了专业的探访,他们对这里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地势地形结构、土壤水份进行测量和考证,走访了当地老人和民俗学者,查阅了汉阴有关历史资料,经过分析和研判,给出了科学的结论和权威的解释,其结果让人惊叹折服:凤江地势北高南低,上窄下宽呈喇叭状,海拔落差达一千三百余米,长年湿润的气流顺汉江逆流而上进入凤江流域,随地势的增高,渐渐聚集成云雾,与高山寒冷气流相遇,既而形成水珠,凝聚在树梢山崖草尖,渗透在泥土中,所降雨水大都被茂密的森林所吸附,形成大大小小溪流长年绵绵不断。这里的先民就因地利导修筑梯田,从上至下一层层锁住水流种植水稻,加上这里的土壤结构奇特,护水的田硬不易渗漏倒塌,固水性能好,这就形成了凤江梯田独特的自流灌溉系统。这在我国也是一大独特的自然奇观。凤江梯田没有固定的走向,完全遵循自然。最大的一处面积8千余亩,最多达300多层,每层高0.8—2米,最宽的5—10米,最窄的耕牛打不过转身,每寸土地、每滴水都做到了天人合一。

  汽车缓缓下行,穿行在祥云似雾中,湿漉漉的雾气会飘进你的车窗,钻进你的肺腑,让你吸吮到它的清纯甘甜。眼前的梯田、农舍渐渐的明廊清晰了起来。在汉漩公路四十公里处,来到了堰坪景区。这里地势较为平坦,稻田用水以沟渠引水灌溉为主,因水源特别丰富,梯田的修建培护就更为精致,梯田线条优美,轮廓分明,最能体现南方客家人的细腻,加上这里土壤中含有富硒海拔又较低,地势平坦,日照时间长,所产稻米颗粒饱满,单产很高,形成了我县优质富硒稻米产区。两个景区主体相同但风格各异,都有让你顿足品味的精致景点。凤江的东河瀑布、黄龙洞、黄龙庙、魔芋包、猴儿崖,堰坪的太平寨、老君观都会留恋你的脚步,是你观景拍照留念的最好去处……

  如果说这些大地雕塑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让你叹为观止的话,那么分列其中的“冯家堡子”、“吴家花屋”则展示了吴氏、冯氏两大家族祖辈们在此修筑梯田的艰辛历程。县政府通过对老宅的维护修缮,恢复了其清初建筑凤格,还原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挖掘了家族秘史,传奇故事,弘扬了传统文化,移民文化,让景区有了文化的标签,传承的内涵,让人们从这里了解到这些梯田的神奇、它的过去以及它辉煌的未来……

  凤堰梯田地处凤凰山南麓,属秦岭余脉,隔汉江与大巴山遥遥相望,按行区域划分属于寒冷的大西北,但在地理概念上又属于温润的南方,处在我国南北分界线上,有南方的绿水长青,有北方的白雪皑皑,是我国最北方连片水稻种植的适生区域,又是纬度最高种植稻谷的梯田,在这里看梯田、观日出、赏夕阳、听松涛、视云海,都会让你有无穷的暇思……

  这就是我们的凤堰,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景区景点。它朴素原始、神奇壮观,到这里无论你是车载浏览还是驻足静观,无论是新朋还是旧友,无论你是来猎奇的还是来探究它的古远,无论是一天的匆忙还是几天的悠闲,它都会让你愉悦舒畅,满心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