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口镇吹响春耕备战“集结号”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农历正月二十七,雨水节气刚过,天气逐渐转暖,双河口镇的村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松懈,一手抓春耕生产保稳定,乡亲们下到田间地头,播种新一季希望的“种子”,田野里呈现一幅辛勤劳作的春耕景象。
战“疫”防控有胜时 蚕桑产业不停步
“大家要记住,一条坑的大小尺度30cm·20cm、行间距是10cm,土要刨深一点。”在斑竹园村百亩桑苗园里,桑农已经开始翻地、下种,忙碌着桑园套种土豆的农活。“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家都在家没有出门,但到了该种地的时候,干部们通过微信群、村广播等为我们宣传播种的相关知识,并且提醒我们在外出时一定要戴好口罩。”正在地里育苗套种的村民老陈说。
斑竹园村坡地、旱地较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根据村里有利地势条件,再结合往年种桑养蚕的成功经验,便选择了技术易掌握、长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桑园+蔬菜套种”作为村上的主导产业。
目前,该镇共计700余亩的桑园育苗和桑园+蔬菜+药材套种生产已吹响备战集结号,下一步将有导向的引导广大群众充分利用在村自行隔离时间,抢农时、争主动,开启整地、挖土、选种、春播春种、盖地膜等工作。
一“技”之善巧对接 产业扶贫“连心桥”
“实生苗栽种能很好适应气候和土壤,抗逆能力强,需要好的嫁接技术才能成株;嫁接苗直接移植需要更细致的管理能快速成园,不过品种纯度需要掂量!”来自陕西果业集团的猕猴桃种植专家正与凤柳村支书白自军交流。
“新年刚过,镇党委、政府一边安排村级防疫工作,一边安排农技人员到产业基地讲解技术,我们不再担心产业发展技术、农作物病虫危害,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白支书满脸洋溢着笑容。
凤柳村山地居多,村民长期以传统农作物土豆、红薯、玉米“三大坨”为主,村两委一直为找不到致富产业而“犯愁”。去年,该村通过“镇园产业联盟”平台牵线搭桥,与陕西果业集团汉阴分公司结为“亲家”,确定发展猕猴桃产业带动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目前,陕西果业集团汉阴分公司在凤柳村已建立300亩的猕猴桃试验园,新修产业道路千余米,下一步将流转1000亩土地建成一个标准化猕猴桃产业园。
复产复工 社区工厂争先锋
“我们前期都做过排查,在这里上班的必须是本社区的人,并且没有接触过外来人员。每天进厂之前都要量体温、登记,进场后必须佩戴口罩,同时我们还定期进行消杀,保证大家的安全”,龙垭新社区工厂负责人说道。目前该社区工厂数十名员工带着口罩,正在赶制一批艾灸产品,工厂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双河口镇始终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各项工作。镇内龙垭社区工厂、幸和社区工厂均已复工投产。佳林千亩核桃园、石家沟村百亩猕猴桃园、龙垭大棚果蔬基地等产业园区春耕生产如火如荼,蚕桑、猕猴桃、中药材等产业同步推进,努力为实现春季农业生产“开门红”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