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在全省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获综合评价好等次

作者: 来源:省扶贫办 安康日报 发布时间:2020-04-29 09:32

  日前,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全省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结果,其中汉阴县等35个县市区综合评价等级为好。

  截至2019年底,汉阴县累计稳定脱贫退出77个贫困村21705户64635人,还有剩余贫困人口1498户318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4%,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2014年建档立卡初,汉阴县共有贫困人口26811户74615人,贫困发生率26.78%。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推进,扛牢压实各级脱贫攻坚责任,建立责任、工作、保障、制度“四大体系”,逐镇逐行业推进“红黄绿”台账管理、动态监测,逐村整合“四支队伍”力量,实行倒排日程、挂图作战,实现了科学调度、步调一致。

  在工作推进中,坚持现行标准,守牢“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两业”增收、生态补偿、“两房”建设、助学控辍、健康扶贫、兜底保障、金融扶贫、改善基础设施等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对照县摘帽6条标准,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达10.5%,高于全国9.6%的平均水平;141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农村饮水安全达到国家要求;村通动力电率和电力入户率达100%;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同时,县摘帽4个申报条件全部符合,“两率一度”高质量达标,77个贫困村全部有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和互助资金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无因贫失学或辍学。

  不返贫才是真脱贫。近年来,汉阴紧盯稳脱贫、防返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实践,总结推广了一系列新做法、新模式,为高质量脱贫摘帽和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产业发展短小散、集体经济薄弱和群众脱贫不稳、增收无门等问题,推行“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扶持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全县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136个,贫困户带资入社1.4万户,采取划地到户、分工分业、委托代管、返租倒包、务工取酬等方式,促使合作社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将贫困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

  脱贫攻坚以来,该县共建集中安置区20处、交钥匙工程86处,5081户17940人搬入新居。为破解稳得住、能致富难题,创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138”体系。紧扣建强一个支部、做实三大载体、建优“八个中心”的思路,300户以上的搬迁安置区全部建成产业园区、社区工厂,实现了有业安置与有土安置相结合,力促充分就业、稳定增收;搬迁小区全部建有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平价购物、老人日间照料、儿童托管中心等“5+3X”服务中心。

  创新搭建“镇园产业联盟”平台。以建立农业全产业链为方向,由县镇党委政府搭建产业信息资源联接平台,形成园区、企业、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新机制。全县共对接项目226个,86家经营主体带动群众增收。

  同时,“321”基层治理模式、安全饮水工程运维机制、“11331”扶贫互助资金管理模式等也受到广泛认可,成效显著。科技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厕所革命、工会助力脱贫等多个中省现场会在汉阴召开,教育扶贫“五个全覆盖”、苏陕扶贫协作、财政绩效管理、“医养结合”、旧宅腾退等多项工作得到上级肯定,特色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