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太行村花椒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索引号: 发布日期: 2020-06-01 09:11
来源: 汉阴新闻网
内容概述:
分享:

行走在汉阴县平梁镇太行山愚公花椒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漫山遍岭的花椒树长势喜人,几十名工人穿行其中,熟练地除草、施肥……勾勒出太行山上一道和谐靓丽的生态画卷。谁能想到,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山和土坡,巨大的变化,都要从曾兆敏和他的愚公花椒园说起。

微信图片_20200601083404.jpg

小工到“愚公”

“花椒不除草,一年就衰老,如果不抓紧春季除草的有利时机,等夏季杂草旺盛,就会跟花椒树争夺营养,不仅滋生病虫害,还会影响花椒的品质和产量。”说话的小伙儿叫曾兆敏,是土生土长的太行村人。

微信图片_20200601083420.jpg

曾兆敏从小家境贫寒,2003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他,背上了行囊前往浙江打工,从做小工开始,逐步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2015年春节,听到家乡鼓励能人返乡的政策,加上父母年迈要照料,在村干部的鼓励下,他打算回乡创办一家涉农企业。

说干就干!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曾兆敏决定租地种花椒。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曾兆敏拿出打拼多年积攒的100多万元,流转本村500亩土地,从重庆市引进了“九叶青”花椒苗进行种植,并成立了陕西愚公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微信图片_20200601083424.jpg

“我想和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把这片荒山变成致富的金山。”曾兆敏在谈及创建公司名称的初衷时说。

如今,曾兆敏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花椒园也走上了发展快车道。现在共发展花椒1500亩,其中“九叶青”花椒500亩、红花椒1000亩,建立育苗基地50亩,培育花椒种苗300万株,花椒种植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荒山变“金山”

“我从2017年就在花椒园务工,每年有1万元纯收入,年龄大了去不了外面,在家门口务工比种庄稼划算,而且离家很近,花销也小。”太行村已脱贫户赵喜翠高兴地说。

微信图片_20200601085601.jpg

花椒园发展一路向好,给合作社的农户及附近村民也带来了创收空间,许多村民在此固定务工,每天有70元到100元的工资,用工高峰时,每天达到100余人。

翻看曾兆敏花椒园2019年务工支出账本,清楚地记录着已累计发放工资4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42户101人,户均增收2400元。小花椒成为了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微信图片_20200601085604.jpg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今年花椒预计产量如何?市场销售有没有受疫情影响?”记者好奇地问。

“今年是500亩‘九叶青’花椒的盛产期,每株可产鲜椒8斤以上,除去防虫治病、肥料和人工等开销,每亩能净赚4000余元;再过1个月,‘九叶青’花椒全部成熟,预计产量1万余斤,收入40余万元;1000余亩红花椒也长势良好。销售受疫情有所影响,但不是很大,现在开辟了重庆、汉中等线下销售渠道,还借助网络开通了线上销售平台,将营销区域扩大到了全国10多个省市区。”曾兆敏对今年花椒丰产和销售充满信心。

微信图片_20200601090532.jpg

单干到“抱团”

虽然花椒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前景好,但前期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管理难。2018年,曾兆敏在韩城考察后,决定栽种1000亩大红袍花椒苗,扩大园区规模,但支付土地流转金就是很大一笔开销。

微信图片_20200601090535.jpg

“一个人单打独斗负担太重了,如果把这笔钱用在技术升级和深加工上,就能轻装上阵,幸亏村上帮我化解了这个难题。”在曾兆敏看来,如果没有县镇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太行村在土地流转租金上的创新,他的花椒园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针对花椒产业前期高投入、低回报,后期高产量、高收益特点,村“两委”和曾兆敏达成了“君子协议”:前两年无需支付租金,第3年租金200元/亩,第4年租金200元加3斤花椒/亩,第5年租金200元加6斤花椒/亩,第6年租金200元加10斤花椒/亩。失地农民可以优先在花椒园里务工增收。同时,村上还积极帮助花椒园申报了产业发展路、贫困村产业引导资金、种苗补助等项目。

微信图片_20200601090538.jpg

“从愚公花椒园培育的130万根花椒苗,再过两年就进入挂果期,我打算明年进行厂房扩建,谋划新建烘干房和冻库,延长销售期,逐步形成集‘生产、服务、销售’供销一体化,实现花椒产业向高品质、高效益、高附加值迈进,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努力将花椒园打造为汉阴县产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对于未来的发展之路,曾兆敏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