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村级互助资金协会激发乡村活力

作者:邓永新 来源:安康日报 发布时间:2020-07-22 18:00

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现已成为了贫困户身边的“草根银行”。截至目前,汉阴共计成立县级总会1个,村级协会87个,实现了77个贫困村全覆盖。互助资金总量达5274.82万元,其中农户缴纳互助金517.41万元,入会贫困户1万余户,发放借款3018.06万元,占资金总量的57.22%。累计扶持农户5703户,带动户均增收5000余元。

微信图片_20200722175209.jpg  

2016年,双喜村的蒋达军建成养猪场进行规模化养殖,由于日常饲料钱开支巨大,资金易短缺。他曾试图通过银行贷款缓解资金紧张,但这种方式存在手续繁琐,利息较高,周期长等缺点。加入村互助资金协会后,他向协会申请饲料的贷款,联保小组会对其贷款事宜进行会商,查清具体情况后,仅十来分钟就通过全县互助资金管理系统在线完成了相关申请手续,后经汉阴总会审核同意,并在村协会公示三天之后,他便可以用现金支票到镇上的农商银行领取2万元,这是初级蓝卡会员的最高限额。1年后还款时,他支付的利息只有1440元,远低于同期银行利息。  在双喜村,除了蒋达军之外还有很多村民因互助资金协会贷款获益。自2017年8月成立互助资金协会以来,双喜村互助资金总量已达60余万元,累计发放贷款82笔共计130余万元,支持群众发展天麻种植120余亩,家庭养羊100余只、猪100多头、牛35头。互助资金协会成了群众发展扶贫产业的“及时雨”,特色种植养殖业壮大了村里的扶贫产业规模。

群众自主创业出现资金缺口时,也可以向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申请贷款。漩涡镇村民杨德富打算去西安市区开办小吃摊点,但因缺少资金,计划受阻,最终通过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获得贷款2万元。有了资金支持,杨德富的小吃摊点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不久就能实现正常营业。

微信图片_20200722175844.jpg

当发展扶贫产业或是自主创业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时,群众可以通过改善还款信誉、提高入会会费金额等方式,将自己的“蓝卡”初级会员升级成“绿卡”中级会员,或是级别更高的“金卡”高级会员。“绿卡”可申请2至3万元借款,“金卡”可直接申请5万元以内借款。  在平梁镇太行村太康产业合作社,负责人蔡清这几年带领村里的贫困群众发展苦瓜等时令蔬菜种植,并进行干菜加工,利用线上加线下的途径销售,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注入动力。去年11月,蔡清决定把天麻的种植面积从2亩扩大到6亩以上,当时还缺少3万元资金。他作为绿卡会员向村互助资金协会申请了3万元贷款,及时弥补了资金缺口。去年天麻种植季,蔡清雇用村里的贫困户10余人,发放工资共计5万余元,其中一人领取工资超过了7000元。这几年,太康产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取酬、订单收购等方式直接带动贫困户51户163人增收,成为村里扶贫产业发展的主心骨。
  为保证互助资金协会入会会员稳定,持续增加互助资金总量,汉阴自2019年来推行1:1配股制度,即在群众入会会费的基础上等额配股,按年给群众发放产业分红,以此激励群众积极加入互助资金协会。  近年来,为有效利用扶贫资金,实现由“一次投入、一次使用”向“一次投入、永续使用、滚动发展”转变,汉阴坚持把扶贫互助资金作为小额扶贫贷款的有益补充和解决群众产业发展、自主创业借款难题的重要途径。
  汉阴建立互助资金县级总会,统筹全县互助资金协会运行工作;开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管理系统,精简群众办事的流程,方便于民;借助蓝、绿、金三卡授信,满足群众发展产业、自主创业等不同资金量的需求。夯实县、镇、村三级监管责任,确保互助资金协会的有序运行;推行1:1配股,既稳定了入会会员数,又壮大了互助资金规模,走出了一条扶贫互助资金管理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