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之中见真情——记城关镇中心小学优秀班主任张德凤
近年来,县教体科技系统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从自身做起,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坚持立德树人,以三尺讲台传播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代表,城关镇中心小学张德凤老师就是优秀班主任的一面旗帜。她教学三十余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凭着对教育的挚爱,她倾心尽力,体悟着这份事业的神圣与崇高,春风化雨滋润童心,平淡之中见真情。
恪尽职守 孜孜以求
作为一名恪尽职守的老教师,张德凤从不满足于仅靠已有的教学经验来教书育人,而是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读新课程标准;作为一名班主任,她不是一味只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视“立德树人”教育宗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能力,因材施教。工作之余,她经常阅读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不断学习“充电”,使自己的理念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一溪活水,她抓住任何学习机会,曾先后多次到西安、安康等地参加培训学习,2019年暑假还赴重庆参加骨干班主任技能提升研修学习。班务管理中她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常常通过现实生活中典型生动的案例,组织讨论、个别交谈等,利用班会及其它课程资源,开展“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劳动、美育教育”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健康快乐成长。她带的学生阳光、开朗,爱好广泛,唱歌、跳舞、绘画、手工制作等样样出色,班风正、学习氛围浓厚。在县教研室组织的质量检测评比中,她所带的学科总是名列前茅,学生习作多次荣登安康教育网,她撰写的论文在省、市优秀教科研论文成果交流评选活动中多次获奖。
爱生如子 润物无声
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她,教育是平凡而细小的,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驱力,必须率先垂范、以德育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多年来,她始终坚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学生。她爱孩子,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样,尊重并关心每一位学生,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健康,既关心他们的学习知识,还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学生每天的着装是否合适,晨午检有没有异常等,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点点滴滴无不牵动着她的心。对于家庭情况特殊的留守儿童,她更是体贴入微、关爱有加,深受学生信任与喜爱,学生亲切的称她为“老师妈妈”。她班上有个孩子,家庭情况特殊,由婆婆爷爷负责照管。他视力很差,家长为他配戴了眼镜,没想到此举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却是雪上加霜,给孩子脆弱、敏感的心理留下了阴影。他自卑多疑,精神状态很差,学习消极,甚至有了辍学的念头。张德凤发现后,多次找这个孩子谈心,鼓励他,并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与他的妈妈、婆婆爷爷进行沟通交流,学习、生活上也给予他更多的关照。在她的努力下,这个孩子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在生活方面也积极向上起来。
创新方法 培养习惯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她不断探索班级自主管理策略,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加强课堂、集会、卫生、劳动、纪律等常规训练 ,并通过开展班务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想方设法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每接一个班,她都会深入了解学生,培养班组骨干,采用“分层管理、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各行其事、各司其职。晨会、早读、用餐、午休等日常工作都有相应的班干部负责,每个时间段都设有安全管理员,班内的工作逐渐程序化和制度化,创立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在她眼里没有坏孩子,“教育的春天就是期待、期待再期待”,教学生就是“牵着蜗牛去散步”,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所带的班学生各有所长,上学期学校唯一一名县级“文明小公民”吴子英就是她班学生。
勇挑重担 超越自我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张德凤对于学校的工作她总是勇挑重担,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同时还主动承担起学校新闻宣传工作重任。工作之余,她细心观察,积极搜集新闻素材,捕捉新闻点,及时撰写新闻稿件,向各大新闻媒体发送为了稿件能及时发表,她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近年来,她的多篇报道分别在“陕西文明网”“陕西素质教育网”“安康文明网”“安康教育网”“汉阴新闻网 ”等各大媒体发表,她所在的学校社会知名度及美誉度大幅提升。
张德凤老师要用她的激情她的爱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每天的工作,做好每一件事,用真情书写她辉煌的教育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