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建功立业】曾兆敏的赤子之心
索引号: | 发布日期: | 2020年09月25日 14时44分 | |
来源: | 平梁镇 | ||
内容概述: |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兆敏出生在汉阴县以西的沐浴河沟谷深处,因家庭贫困,曾兆敏很早便外出务工,凭着多年的磨砺,在历经坎坷之后,他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在事业正红火的时候,他却决定返乡,重新创业。
与大多数事业成功、守业发展的创业青年不同的是,在挣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曾兆敏更多思考的是:自己外出打工、背井离乡,拼搏多年才取得一点点的小成绩;家乡有那么多和我一样背井离乡的青年,他们的未来怎么办?那些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他们的就业怎么办?于是,曾兆敏产生了回家乡去,带动乡亲们在本地增收致富的想法。终于,在妻子的鼓励支持下,曾兆敏带着心中的梦想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汉阴平梁镇。
在返乡之初,曾兆敏就对自己的再次创业有了基本的定位。2015年上半年,曾兆敏从客户口中得知重庆的九叶青花椒市场前景良好;当年7月,他便满怀激情得去重庆青花椒产区进行了专项考察,发现平梁镇太行村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合青花椒的种植。在镇村干部的协调下,曾兆敏在棉丰村租赁土地建起了育苗基地。对于文化水平偏低的曾兆敏来说,育苗是一个难点。但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拼劲,他多次赶往各地进行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兆敏最终掌握了育苗技术,育苗成功,并在太行村十一组进行了试栽。
2016年下半年,试栽树苗成活率较高,曾兆敏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花椒园种植规模,产业基地辐射到相邻的登天村、二郎村。截至目前,园区总面积达到2200余亩。凭借政策机遇加上个人投资,园区还修建了厂房,购置了风干、筛选等加工设备,建成了集种苗供应、花椒种植、加工于一体的愚公花椒生态园区。为助力脱贫攻坚,园区在流转土地时与太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达成协议:因园区前两年不盈利,且存在高额的基础费用,故园区流转土地的前两年不支付土地流转费。第三年开始支付土地流转费。第四年按照村集体10%、农户10%、风险金留10%,园区70%的比例进行分红,花椒价格按当年市场价核算。同时,园区将经营的土地和产业网格化,再次分包给有种植意愿农户,实现利益均等。目前,园区通过固定用工带动贫困户19户,种植托管带动贫困户6户,股金入股分红带动贫困户5户,流转土地带动贫困户46户。花椒采摘季,务工人数达到50余人,吸引许乡亲们前来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