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中国氧吧 建设森林汉阴——汉阴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有诗云:“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
这是一座森林环抱的城市,秦岭、大巴山、凤凰山三山交汇,群山逶迤。汉江、月河蜿蜒流淌,鸟鸣山涧。汉阴,因山水而生,因森林而名。依秦巴之雄,傍汉江之秀,山似眉峰聚,水如眼波横。
新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汉阴,版图面积1365平方公里,人口31.3万。全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如今的汉阴,传统与现代交融,绿水共青山一色,产业与文化共兴。全县干群众志成城,在广阔的大地上书写着一幅宏大的绿色篇章,全力建设一座“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生态绿城。
高点规划 绘就生态发展蓝图
“森林城市”是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最具权威性的称号,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14年12月,汉阴县配合安康市同创国家森林城市,2017年,汉阴县踏上高标准“创森”之路,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的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指挥部。把创森与精准扶贫、城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新和乡村振兴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决定》,编制《汉阴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按照“一廊、三轴、五核、多点”的布局,围绕森林网络、森林健康、林业经济、生态文化和森林管理开展创森工作。
全县上下同心同向,将创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县委书记、县长多次调度,与各镇、县直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创森责任。创建经费纳入县级预算,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半年考核、年度考评推进体系,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政府“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专抓、多元投入、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成为全县干群的共同心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共建共享 唤起市民绿化意识
全县建立了20余处义务植树基地,“状元林”“青年林”“银杏苑”引领全民植树热潮,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2%以上。“互联网+义务植树”、个人认建、认养等新形式激发了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绿化进机关、进小区、进校园、进企业。凤凰国际、青枫秀岭等40余家单位小区成功创建省、市、县级园林式小区,形成“一城森林拥月河,满目青翠映汉阴”的森林景观。
举办创森知识科普宣传20余场。县文联和摄影协会牵头举办了主题摄影、主题征文,组织市民深入森林、湿地,开展文艺创作。在龙岗景区,建成青少年森林体验中心,开展主题活动16场次。全县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广泛宣传创森知识,编报创森简报和画册,发放创森宣传资料25万余份,制作户外大型宣传牌20余处,通过一系列森林文化工程,人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与满意度持续攀升。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汉阴,志在必得!
植绿增绿 林城相依扎实推进
按照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目标,全县坚持“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两手抓,重点实施城区森林建设工程、道路水岸森林长廊工程、镇村与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特色林业产业建设工程、森林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森林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工程等六大工程,加大城区及周边绿化力度,建设森林长廊90.8公里,实施10余条次干道的绿化。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城关镇三元村、平梁镇清河村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县实现了山水城林相融、城乡生态一体、人文景观和谐、生态经济共赢。
大力推广“镇园产业联盟”和“三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全县建成以茶叶、猕猴桃、脆李、花椒等特色经济林42万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魔芋、药材等10.5万亩,发展食用菌900万袋,林下养殖170万头(只);2019年全县实现山林经济综合产值29.2亿元,林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5800元。
以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最美田园”的凤堰古梯田为核心,积极打造生态旅游走廊,形成四季各有特色的“生态汉阴、养生福地”森林旅游季,2019年,汉阴县生态旅游业共带动贫困户1289户3194人迈过收入线稳定脱贫。
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7.4万亩,其中实施退耕还林2.7万亩,天保公益林4.8万亩,重点防护林建设1.3万亩,森林抚育14.7万亩,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折合2.3万亩以上,全县绿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爱绿护绿 厚植生态发展优势
创新管护方式和数据管理,建立天保工程管理云平台,设立基层护林站14个,聘请天保护林员170名,选聘生态护林员850名;探索出生态脱贫“退耕还林还产业”汉阴模式。近年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工作连年被评为秦东联防区先进,连续5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每年病虫害成灾率均控制在4.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
汉阴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朱鹮、羚牛、林麝、金猫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珙桐、红豆杉、银杏等国家级保护植物,普查建立了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档案,对全县63株古树名木实行挂牌管理。建立了观音河湿地公园、龙垭青泥河等朱鹮栖息观测区,月河湿地朱鹮蹁跹。
汉阴,正在用心经营一座森林家园。截止2019年底,全县共有林地9.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7.5%,城区绿化覆盖率41.5%,城区道路、主要河流湿地绿化率达100%,城镇机关和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为100%和42%,人均公共绿地11.7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10天以上。
汉阴县政府县长刘飞霞介绍说,汉阴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进程,近三年累计实施绿化造林16.3万亩,林地面积达1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5%,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目前,已全部达到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各项指标标准。下一步,汉阴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切实做好森林生态、森林产业和森林文化“大文章”,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呵护好绿色生态家园。
绿色,是汉阴最靓丽的名片和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汉阴人民追求欣欣向荣的新时尚。汉阴因绿色的演绎、森林的弥漫、文化的神韵、更显厚积薄发,到2021年,汉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8.5%,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50%,经济林面积达到45万亩,实现山林经济综合产值30亿元以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汉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效益正蓄势迸发!
汉阴创森,永无止境,生态汉阴,更新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