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亮点回眸 | 奋力践行初心使命精心绘就双乳新画卷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双乳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决战决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部署,在各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镇干部团结拼搏、砥砺前行,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2020年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63户2338人(系统内现为848户230人),重点关注5户9人边缘户和2户5人脱贫监测户,按照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手抓”的要求,每月明确主攻重点,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实现贫困户“零新增”、“零返贫”,剩余41户96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再安排 再部署 工作责任再压实
双乳镇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镇首要任务,抓在经常,落在实处。镇党委会、机关例会及时安排脱贫攻坚工作,研判难点问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要求,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保持队伍稳定,各村采取剩余贫困人口“三色”管理和台账销号,制定两项计划,落实帮扶项目。坚持AB岗机制,帮扶干部每月到村入户2次4天,落实年度增收和帮扶计划。不断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强化问题整改,保证了国家普查、省级成效考核顺利进行。“荷虾共养”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基地成为全县“三联”促发展工作机制示范点,年产小龙虾30余万斤,产值达160余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共带动贫困户21户50人,其中残疾人10人,年人均增收800元以上。经验做法先后在《陕西党建网》《当代陕西》等刊发。
转作风 强落实 精准施策再发力
主动扛起镇村书记抓脱贫政治责任,强化科级领导、总队长工作落实,实行“四支队伍”周例会制度,形成全力以赴抓攻坚的强大合力。抓实产业扶贫。加大“两业”扶持资金投入,抢抓苏陕协作政策机遇,按照南区茶叶蚕桑、北区拐枣核桃、川道荷虾共养农旅融合的布局,巩固提升核桃种植基地3200亩、新增核桃建园265亩,发展藕虾混养示范基地300亩,改造提升莲藕园550亩,新建优质林果黄桃、猕猴桃300亩,建成农业园区2个,带动贫困户593户。双乳村“荷虾共养”示范基地入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成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3个,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6家,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43户1782.45万元,逾期率控制在0.5%以内,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强化就业保障。为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力组织复工复产,带动群众就业。7家社区工厂迅速复产,带动500余名劳动力就业。成立劳务公司6个,培训贫困劳动力1081人次,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973人。新增特设公益性岗位40人,劳动力转移1200余人,外出务工交通补贴573人。聘用生态护林员30人,选聘河道保洁员10名,实行按月考核、兑付工资。完成双乳村、新塘村2个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316国道亮化改造,全镇面貌焕然一新。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发展基层民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2019年11月成立了集镇社区居民委员会,集镇社区服务“八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减数量 保质量 脱贫成果再巩固
一是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签约贫困慢病患者381名。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实现义务教育辍学率0目标。强化兜底保障,实施临时救助146人次,办理残疾证274人,发放“两项补贴”128万元。深入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旧宅腾退任务全面完成,集镇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全面加强。及时排查村组道路隐患,开通36路三同村至恒口公交,实现汉阴至安康出行无缝对接,方便了群众出行。积极开展消费扶贫,申报扶贫产品6个,共认购扶贫产品207余万元。扎实开展“智志双扶”活动,举办村干部培训班8场次210余人次,每季度开展“红黑榜”评比活动,村风民风明显改善。二是对标对表,全面补齐短板。紧盯脱贫标准,坚持“查短板、查错漏、查偏差”的原则,深入查找研判问题,压茬推进问题整改。“三排查三清零”共排查问题7个,涉及安全住房、安全饮水2个方面问题,截至2020年5月底全部整改清零。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和国家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省级成效考核以及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共排查认领8类24个问题,截至目前已整改到位18个,需要长期整改6个。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双乳干群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全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迈入“十四五”,我们将乘势而上,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干出新气象、展现新作为,为加快建设美丽、富裕、和谐新双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