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回望“十三五” | 汉阴教育体育科技事业长足发展

作者:林爱铭 来源:县教体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1-03-03 16:51

  “十三五”时期,汉阴教育体育和科技事业紧紧围绕全县工作总体部署,以“双高双普”“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教育强县”等创建为重点,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县域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体育和科技事业长足发展,为汉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在全力争取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遵循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教育的原则,严格落实“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7.12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2所,县二幼、三幼、实验中学、汉阴县城东体育场、汉阴中学图书科技楼、长兴学校、凤台幼儿园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全部达标。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面理顺了教师管理体制,建立教师补充和均衡流动机制。我县教师管理改革新举措,为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管理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五年来新补充教师820人,接转录用服务期满特岗教师346人,公开流动1042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669人。共培养省市名师3人、学科带头人31人、省市教学能手125人。


  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汉阴县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意见》《汉阴县教体系统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汉阴县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汉阴县中小学艺术工作管理办法》《汉阴县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加强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建设,实施中小学全学科统一检测,抓细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学生体艺“2+1”项目,认真落实劳动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创新德育教育形式,推行“德育作业”和“党建+德育+思政”143工作模式,提升育人质量。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98.55%,较“十二五”末提升5.55%,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9.36%,公办园和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7.33%。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22%,较“十二五”末增长2.12%。义务教育“三级”课程体系全面完善,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走在全市前列;高中教育普及率从“十二五”末的70.33%提升到了95.35%,增长25%。2020年全县1898人参加普通高考,本科上线1556人,本科上线率82%。全县高考参考人数万人比位居全市第一,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逐年持续增长。汉阴中学、安康长兴学校相继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省级标准化高中;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近五年培养职教本科生118人,职教单独高考成绩位居全市首位。汉阴县职教中心被陕西省教育厅列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A类学校”,迈入全省中职学校第一梯队;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上门送教等途径,全面保障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需求,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一是推行财务归口管理。推行“校财局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管理,提高了教育资金管理使用效益。二是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了由深山向浅山、浅山向川道、川道向城区、城区返赴农村的双向流动机制。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叠加享受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两项制度。三是实施绩效工资考核改革。探索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推进落实中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2020年县财政落实教育系统绩效工资专项资金达1851万元。四是推行集团化办学促均衡发展。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教育集团——凤台教育集团,先后组建成立了平梁教育集团、城关一小教育集团等7个教育集团,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了各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新突破。各中小学校坚持开足并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全县中小学每年组织各类体育赛事1500余场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由“十二五”末的70%提升到95%,增长25%。学生体育竞赛在市级综合成绩步入全市第一方阵。五年间,为省、市运动队输送青少年运动员25名,6所中小学校被命名为全国足球特色校和全国篮球特色校,蒲溪镇中心小学学生篮球队荣获“姚基金”篮球赛全国总决赛冠军。


  群众体育工作呈现新亮点。覆盖县、镇、村(社区)三级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五年间,新增单项体育协会18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85人。新建城东体育场,蒲溪、平梁、草桥3个社会足球场,2个运动公园,4条健康步道,建成50个村级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全面落实校园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制度,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29平方米,全县镇村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相继举办承办了三届“中国环秦岭自行车联赛”汉阴首发站比赛、陕乙足球联赛、美国NBA发展联盟-意大利佩赛罗俱乐部篮球赛、西北片区钓鱼比赛及多项省市级体育赛事。组织各行业开展了“文峰杯”职工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品牌群众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得到普及。全县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占比达32.5%。


  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三五”以来,全县大力引进实用技术,科技推广、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投入大幅增长,企业科技研发费用达0.243%,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830万元。获省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培育入库高新技术企业3家;获市级认定“瞪羚”企业1家、“小巨人”企业2家、科技型小微企业5家;获得国家“登记编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市级科技项目6项;争取到工业、农业农村、社发领域等省级科技创新技术项目9项;以汉阴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区的安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榜上有名;我县富有机硒食品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获得省科技厅批准认定。


  “十三五”期间,汉阴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国家职成教育示范县、全国家长学校实验基地、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县、陕西省教育强县、陕西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先进县、陕西省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县、陕西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等荣誉称号。教师管理改革工作经验先后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工作情况》及陕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与决策》刊载;“党建+思政+德育”143思政工作模式入选陕西省《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典型经验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工作情况》刊发;创新推进“德育作业”典型做法被省教育厅发文推广,工作案例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案例在全国推广。三沈纪念馆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职业教育《依托沈氏家训开展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培训》和《精准技能培训》等品牌培训项目先后被教育部、省教育厅确立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