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舞好“龙头”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汉阴坚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科技支撑、创新机制等“扶大、扶优、扶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选优培强主体。印发了《汉阴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培育工作方案》,围绕全市富硒茶、魔芋、生猪、核桃、生态渔业五大主导产业,开展省市县三级梯次培育,每年遴选10家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进行培育。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了《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设立企业还贷周转金,支持企业蓄力发展。近年来,通过周转金累计发放资金86笔3.74亿元,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近1000万元倒贷支出。
坚持招大引强,引领产业发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减免税费、简化行政审批等方式,确保企业进得来、稳得住、有效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质量。引入陕果集团安康特产有限公司投资2亿余元,发展猕猴桃产业园1.5万亩,使猕猴桃产业成为我县三大特色产业之一。在巩固提升阳晨金硕10万头规模化养殖场的基础上,与上海东方希望集团签订总投资20亿元的百万头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全产业链项目,持续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核心实力。先后组织多家企业与陕西师范大学、中科院、安康学院等多所院校开展产学研交流,积极共建研发平台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良好局面。“赵启国院士安康工作站”功能农业成果转化汉阴示范基地挂牌,安康龙飞全市魔芋产业专家工作站建成,汉阴盛发魔芋自动化腐竹生产线投产,龙寨茶叶获美国FDA认证,有效促使我县农业产业化企业迈入高质量发展行列。汉阴县富硒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先后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月河工业集中区被列入“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名单”,并启动创建陕西安康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创新发展机制,实现户企共赢。大力推行“镇园产业联盟”及“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做两端、合作社(群众)做中间”的联结机制,实行分工负责、精细管理,通过龙头企业加工促动、销售拉动,真正把贫困户镶嵌到全产业链上,实现双方互惠共赢。全县有14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带动联建产业基地13万亩以上,带动贫困群众达1.4万余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