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同志在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节选

索引号 xzfgzbmzfb/2021-1116 公开目录: 其他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县政府相关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汉阴政务第2期 成文日期: 2021年04月12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1-04-12 15:23

用好5年过渡期机遇

探索开拓安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郭青同志在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节选

(2021年3月30日)


  编者按: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3月30日上午,市人大四届七次会议胜利闭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郭青着重阐释了“用好5年过渡期机遇,探索开拓安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现将其摘录予以转发,供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学习参考、指导实践。

  这次会议对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再部署,涉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容是重要板块,也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安康“十三五”期间能够取得“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变化,得益于我们格外珍视并牢牢把握住了脱贫攻坚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党中央对脱贫地区设置5年过渡期,无疑将是安康“十四五”时期的又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切实用好5年过渡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安康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就此我讲3个问题。

 一是怎样认识

  只有充分认识到5年过渡期带来的重大机遇,才能做到因势而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

  首先,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大机遇。党中央决定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目的在于对脱贫地区“扶上马送一程”,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把任务要求从“两不愁三保障”转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这对安康而言尤为重要,作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之所以能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一方面靠的是304万安康儿女的超常付出、顽强拼搏,更重要的是依赖中省巨大投入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我们要清醒看到,脱贫攻坚战只是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小康的物质基础不够牢靠,返贫致贫风险较高,5年过渡期正好给了我们一个“窗口期”。

  其次,这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虽然全市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三分之一的群众搬进了集中安置区,秦巴山乡旧貌换新颜,但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滞后、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渠道窄、社区管理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安康大农村大山区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从数据上看,我们城镇化率虽然已经提高到50.45%,但也有一半人仍然在农村,同时,易地搬迁的93.78万人虽然住进了安置区,但林和地还在原处,还有许多“三农”性质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这都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应有之义。脱贫攻坚期间,我们靠外部“输血”多,自身“造血”少,所以要用好这5年过渡期,加快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增强自我发展内生动力。

  再次,这是明晰工作思路的重大机遇。脱贫攻坚针对的是贫困村、贫困户,乡村振兴覆盖的是所有乡村、所有农民。脱贫攻坚的战役有多艰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就有多繁重。用好5年过渡期,有利于全市上下着眼发展形势、阶段特点、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谋篇布局、调整策略,走出一条具有安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是怎样推进

  对标党中央帮扶政策优化调整,与时俱进,与政策俱进,加快推进阶段性重点任务,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要明确重点区域在乡镇。全市有近百万人搬进了集中安置区,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作为欠发达地区,安康一些地处偏远、条件较差的村,人口会越来越少。如果说脱贫攻坚投入更多地考虑的是公平,那么乡村振兴在注重公平的同时,还要考虑总体成效。因此,我们的乡村振兴要以乡镇和搬迁社区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尊重乡村特点、尊重发展规律,集中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有条件、基础好的村做大做强,并鼓励周边乡村向其靠拢乃至合并;基础条件很差、地处偏远、人口稀少的村落,可根据情况进行搬迁撤并,恢复生态、重塑山河。对资源基础比较好、人口居住较多的原非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给予倾斜,尽快补齐短板和欠账。

  二要聚焦重点任务抓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根本之策,5年过渡期的关键是要抓好产业。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培植扶持新社区工厂。我们把发展新社区工厂作为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主导方式,并制定“十四五”时期全市新社区工厂达到1000家、就业5万人以上、辐射影响超过30万人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既要做好“加法”,大力推广“总部园区+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发展模式,瞄准电子线束、纺织服饰等产业,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招引一批智能化、数字化新社区工厂落户安康,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就业需求。又要做好“减法”,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各项成本。比如,要加快安康无水港项目建设,确保“安西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扩大PP棉生产规模,全力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原料成本、交易成本,助推企业节本增效、成长壮大。另一方面,要聚力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以茶、魔芋、核桃、生猪、生态渔业为主要内容的“5+X”富硒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科技、人才、资本“三下乡”,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要分门别类梳理优势产业,加大全产业链科研创新,做好农产品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快培育品种品质好、规模体量大、融合程度深的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乡村旅游景区、精品民宿,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要全面推行“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机制,通过优化基层组织设置、产业组织形式、资源配置方式,形成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利益联结机制,让集体经济成员都受益。

  三要凝聚推进力量强干部。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推行镇村工作一体化,建立相对稳定的驻村帮扶机制,帮扶干部以两年为周期进行轮换。今年要维持原有驻村帮扶政策不变,进一步研究按村所需精准选派工作方案,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要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合理设置考核指标,让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观念转变、抓产业发展上来。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对在乡村振兴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提拔重用,对畏惧避战、贻误大局的干部问责追责。

  四要发挥主体作用靠农民。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所有的农村居民,帮扶政策也从脱贫攻坚精准滴灌转向现在的普惠共享。要继续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持续开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不等不靠、自立自强,彻底扭转依赖心理、看客心理、迷茫心理,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既要拓展乡村振兴的思路办法,又要防止简单重复脱贫攻坚的“惯性思维”,切实发挥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人翁”作用。

  三是怎样确保5年过渡期有所作为?

  乡村振兴对安康来说,是从现在开始到2035年、2050年的长期战略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不我待地用好头5年过渡期的重要机遇。

  一要高定位科学规划。规划是一切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的前提。要综合考虑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自然生态、文化特色、地质安全等因素,精准对接“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大类村庄的发展定位,尊重村民意愿,结合专业意见,分类分步编制看得懂、记得住、能落地、好监督的实用性乡村规划。要坚持因村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既不能简单照搬城镇规划,又不能一个模子套到底,要充分考虑各村实际,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要在集中连片、具备条件的区域,积极探索地缘相邻、禀赋相似、产业相近、目标趋同的镇、村联合编制规划,统筹优化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

  二要高标准抓点示范。乡村振兴没有固定模式,不能搞成千村一面,而应是多样多元。浙江的乡村振兴和陕西不一样,陕南和陕北各有不同,全市10县区之间也有差异。要明确标准,像脱贫攻坚战时提出“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体系那样,聚焦“二十字”要求或者“五个振兴”,既要提出具体对应的底线指标体系,以便基层对标对表抓落实,又要试点带动,选择一批基础好、产业强的镇村,率先开展试点示范。结合“一县十镇百村”示范工程、特色小镇、县城副中心镇、文化旅游名镇名村等专项建设,鼓励支持在“五个振兴”各方面有选择性地探索创新,培育一批不同类型的样板供同类乡村借鉴,以点带面形成梯次推进、滚动发展格局,并积极争取一批县区、镇村列入全国、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试点名单。要务求实效,尊重发展规律,科学评估财政承受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本动力,合理设定试点任务,防止贪大求全、一哄而上,避免好高骛远而过度举债搞建设,坚决杜绝堆“盆景”、搞形象工程。

  三要高规格保障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我们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解决好新时代“三农”问题重中之重,形成全市一盘棋工作大格局。农、林、水、供销等部门要当好排头兵,相关单位之间密切配合、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是全社会的事情,不是某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情,要广泛调动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