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打造计生优质服务“升级版”

作者:刘勇 来源:中国人口报 发布时间:2021-04-21 08:38

  近年来,汉阴县立足广大育龄群众现实需求,以落实党政责任、加强人口监测、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等六项内容为抓手,不断改革创新、优化服务,计生工作实现由“行政管理”向“优质服务”的转型发展。今年1月,汉阴县荣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坚持高位推动,加大经费投入。县委、县政府实行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促落实,把计生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县财政加大经费投入,县本级计生事业人均经费从2018年的10.24元增至2020年的11.24元。组织人事部门坚持把履行计生工作情况作为提拔使用干部、评优树模的前提条件。

  加强监测预警,掌握人口发展态势。该县做实做细育龄妇女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严防出生缺陷发生。确定县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等3所医疗机构为定点筛查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以村为网底、以镇为枢纽、以县为中心”的妇幼健康工作格局。加强基层人口监测统计队伍建设,各镇严格落实计生月例会制度,及时准确上报人口变动信息。县卫生健康、公安、统计、民政等部门认真落实人口监测统计调查制度,定期开展形势分析,全面掌握人口发展态势。县、镇医疗机构之间实行出生人口信息共享,构建了“逢怀孕必检查、逢分娩必诊断、逢缺陷必报送、逢风险必干预”的“汉阴模式”。

  完善支持体系,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县、镇两级创新宣传手段,充分利用人口文化园、电子屏幕、公交车载视频等宣传载体,大力推进人口文化传播工程。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落实产假、陪产假及哺乳假,支持干部职工按政策生育。各镇优化生育登记及审批程序,推行承诺制和代办制,简化再生育审批程序。加强母婴设施、儿童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共在城南汽车站、大型商场等公共区域建成标准化母婴室19处。实施省级幸福家庭示范县创建活动,评选表彰计生幸福家庭4949户、15836人。围绕育龄群众的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需求,突出抓好“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
  鼓励社会投资,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县政府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优先予以保障,将托育从业人员列入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和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对托育机构进行儿童保健、膳食营养、疾病防控等技术指导。支持社会力量在社区、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等人群密集区域单独建立或联合建立公立、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今年新增规范化托育机构1所,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200个。
  落实优惠政策,建立优质服务新导向。坚持用足用活各项计生奖励优惠政策,3年来为8776名计生奖励扶助对象兑现奖扶金1353.63万元,为3672户独生子女户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137.22万元;利用镇、村两级计生协和志愿者组织,发挥网格化管理员作用,落实计生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和“多对一”帮扶工作机制,实现计生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系人“三个全覆盖”;县直28个部门与336户贫困计生女孩家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投入帮扶资金33.6万余元;持续开展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共帮扶计生家庭450余户,开展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投入帮扶资金90万元。
  筑牢基层基础,增强优质服务动力。探索推行“镇聘、村用、县考核”的镇、村计生工作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对全县146名村(社区)计生专干、1128名计生中心户长实行一体化管理,并大幅提升计生干部工资报酬,纳入县财政预算。充分发挥计生协桥梁纽带作用,前移工作关口,下移工作重心,全县141个村、9个社区全部实现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各镇计生办扎实开展计划生育精细化、网格化管理,从硬件设施、软件资料、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对标补短,提档升级。通过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和贴心服务,群众对计生工作的综合满意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