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展望未来五年凝聚同心筑梦力量(三)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10-16 16:33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汉阴县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县委书记刘飞霞指出,未来五年,既是我县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站在接续“两个百年”、统筹“两个大局”的高度,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看待“危”与“机”,统筹把握“稳”与“进”,我们要保持定力、接续奋斗,以高质量发展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实施五大战略,建设锦绣汉阴,我们重任在肩。必须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把推进“七个现代化”作为实现汉阴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着力打造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县、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县、三次产业融合推进示范县、“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县、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一)持续壮大工业经济,推进新型工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省级经开区为承载平台,扎实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构建绿色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一是推进省级经开区建设把经开区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发挥引领带动、承载支撑作用,奋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提升承载力。以标准化厂房建设为重点,完善路水电讯网气等基础设施,健全公租房、商业综合体、污水处理厂、物流电商等配套服务,推进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产、旅、居融合型园区。提升支撑力。优化功能布局,高标准建设完善新材料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企业入园、产业集聚、质效齐升,全面提升经开区能级和水平。提升竞争力。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千方百计盘活存量,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对投入不足、产出不高的企业适时“腾笼换鸟”,全面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的发展格局。提升服务力。健全完善人事、财税、考评等机制,推动用地、审批、执法、规划、建设等管理权限下放,合理拓展社会管理服务功能,引入市场化、企业化管理理念,探索推行“去行政化”改革,进一步激活经开区发展活力,推动经开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二是培优育强主导产业持之以恒扩总量、优存量、提质量,重点打造两大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新材料产业以“提质升级、降本增效、绿色循环”为导向,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炭素材料、生物材料、精细轻纺材料等新材料链条式、集群式发展,力促10万吨电极糊、2万吨特种石墨项目等产业链重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扩大新型建筑材料产业规模,带动环保轻型墙体、家居装饰、节能保温等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生态富硒食品产业以抢抓安康创建全国富硒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富硒食品列为省市重点产业链有利契机,大力实施百亿富硒食品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加快推进富硒功能食品产业园和富硒食品交易市场、冷链仓储及物流中心、展示交易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构建生态富硒食品全产业链,推动传统富硒食品产业向富硒生态功能食品产业拓展,打造全市富硒功能食品核心引领区。
  三是构建领航企业方阵建立完善产业链“链长+工作专班+政策包+考核办法”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融链,通过做大做强一批、招商引资一批、激活盘活一批,加快培育新材料、生态富硒食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链龙头领军企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扩大强企矩阵,打造板块经济。力争到2025年,年纳税额千万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新增挂牌企业20户,工业财税贡献率稳步提升。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大做强县属国有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控股、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大资产盘子,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力争国有资产规模过百亿。
  四是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围绕产业链绘制招商图,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特,聚焦领军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资本技术富集区、产业集聚区、转移活跃区,加强与国内500强、央企省企、上市公司、知名民企和驻地商会对接,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优势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力争每年有亿元项目落地。创新招商机制,落实奖励政策,动员全民招商,在全县形成无人不招商、无处不招商、无时不招商的生动局面。把主攻重大项目作为开放活县的重中之重,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锲而不舍争取项目,无中生有策划项目,只争朝夕建设项目,实现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谋划储备一批,力促“一线三隧”〔24〕、通用机场、引汉济月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