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

索引号 xzfgzbmzfb/2018-0120 公开目录: 县政府办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汉政办通字〔2018〕35号 成文日期: 2018年05月10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8-05-11 21:44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全面掌握“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按照省、市发展改革委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要求,现将我县“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汉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见附件),对各自负责领域的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评估。中期评估采用的数据,截止时间节点为2018年6月30日。各镇各有关部门要确定1名中期评估工作联系人,于5月11日前将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报县发改局工业经济股。

  二、对《汉阴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33个具体指标,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列出2016年、2017年年度数据和2018年1-6月数据,提出预期展望及相关说明,如需要调整的要有具体依据和意见。

  三、各镇各有关部门要于6月5日前将各自承担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和本镇“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报送县发改局。

  四、县教体局、经贸局、国土局、环保局、交通局、水利局、农林科技局、文广旅游局、卫计局、安监局、扶贫局、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服务中心、金融办、旅发办等部门,要分别负责评估本领域“十三五”专项规划,并形成评估报告,于6月8日前报送县发改局。

  五、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围绕《纲要》目标任务,根据宏观环境变化和发展实际,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着力完善土地、环保、财政、投资等相关配套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确保实现规划目标。

  联 系 人:徐 亮 李远洲

  联系电话:2295691


  附件:汉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10日



附件:


汉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一、主要目标分工

  (一)约束性指标

  ——五年累计脱贫人口6.38万人。(县扶贫局牵头)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100%。(县人社局牵头)

  ——人口自然增长率≤6‰。(县卫计局牵头)

  ——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累计降低(完成市定目标)。(县发改局牵头)

  ——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完成市定目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0%。(县环保局牵头)

  ——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标准,月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环保局、县水利局牵头)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0963.91公顷,耕地保有量33527.64公顷。(县国土局牵头)

  (二)预期性指标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1%。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1亿元,年均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10:60:30.(县发改局牵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亿元,年均增长13%。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万美元,年均增长12%。(县经贸局牵头)

  ——地方财政一般收入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10%。(县财政局牵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8亿元,年均增长15.5%。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市场主体培育每年注册企业增长数达8%。(县经贸局牵头)

  ——城镇化率达50%。累计改造城市棚户区住房户数达1267户。(县住建局牵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600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0元,年均增长12%。(县发改局、县农林科技局牵头)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县人社局牵头)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8%。(县教体局牵头)

  ——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95人,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个。(县卫计局牵头)

  ——森林覆盖率达68%。森林蓄积量达7000万立方米。(县林业局牵头)

  ——五年累计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70亿元,年均增长15%。(县招商局牵头)

  二、重大任务分工

  (一)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开发布局。

  1.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全面落实《汉阴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探索重点生态功能区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综合改革试验区。(县发改局牵头)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现代农业园区红线、城镇发展边界控制线。(县环保局、县林科技局、县住建局牵头)

  2.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进“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多规融合”(县发改局、住建局牵头)

  ——推行差别化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形成符合功能定位的导向机制。(县考核办牵头)

  ——制订限制开发区域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县发改局、县考核办牵头,县环保局配合)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分工协作,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协同打造月河川道产业带的增长板块,重点推进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存”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县发改局牵头)

  (二)转型升级,大力优化产业结构。

  3.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循环发展,在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中与美丽乡村、旅游强县寻找结合,结环补链、优化结构;立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富硒食品加工、旅游产业发展中,寻找结合,结环补链、优化结构;立足于富硒食品加工,在农产品基地建设、电子商务、汉阴美食中,寻找结合,结环补链、优化结构;立足于富硒食品加工聚集区、新型建材园区、物流园区建设。(县发改局牵头、县经贸局、县文广旅游局、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县农业园区服务中心、县电商办具体实施)

  4.做优现代农业,提升发展效益。

  ——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将农业与富硒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旅游、农耕文化传播、现代电商物流等诸多产业有机结合,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休闲旅游等相关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县农林科技局、农业园区服务中心牵头)

  5.做长工业链条,提升发展质量。

  ——推进三次产业间前延后伸融合,支持龙头企业参与融合发展,围绕富硒食品及建材加工企业,吸引研发、仓储、物流、信息等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实现不同层次的首尾相连、上下游衔接。推进区域产业间链接融合,形成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牵头)

  6.做活第三产业,提升发展水平。

  ——依托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以“三沈”文化产业园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相关产业,推动旅游业与农林牧渔等相关产业融合互动,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倍增效应。(县旅发办牵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服务功能。

  7.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围绕建设月河快速干道综合交通枢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域内部交通的无缝对接,以及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构建“八纵七横”公路网,全力打造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县交通局牵头)

  ——干线公路建设:建设平涧二级公路18.4km,新建双乳至涧池二级公路10km,建成月河川道城镇快速干道交通网络,提升月河川道交通通行能力。力争启动凤凰山隧道工程前期工作,建成汉阳汉江大桥、月河(小街、紫涧)大桥,实施兴双二级、汉铜三级公路改造,与G316国道连接。(县交通局牵头)

  ——县乡公路建设:规划建设上七—燎原、凤江—汉王、渭溪—长阳、涧池—沈坝、酒店—迎丰、双河口—龙王6条出境公路,打通出境路,消灭断头路。(县交通局牵头,各镇配合)

  ——乡村公路建设:加快完成汉阴—药王、平梁—酒店、蒲溪—田禾、漩涡—上七、漩涡—汉阳、汉阳—双坪、铁佛寺—涧池7条乡村公路提等改造,实施38处乡村桥涵工程和186个乡村公路子项目,完成搬迁安置小区道路49条81.3km。(县交通局牵头)

  ——园区、景区道路建设:全面完成五大园区道路配套建设,新建凤堰古梯田、铁瓦殿、洞河水库、子午道景区道路100公里,实现循环产业园区、旅游景点道路网络化全覆盖。(县交通局牵头,县旅发办配合)

  8.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加大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完成汉江、月河流域综合治理27.45公里,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216平方公里。加快洞河水库工程建设,启动实施“月河补水”工程,有效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县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局配合)

  ——实施洞河、观音河水库干渠改续建工程89km,新建黎园河、仙鸡河水库,完成100口堰塘清淤除险加固,新增年供水能力1.2亿立方米。(县水利局牵头)

  ——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快完善县城水源地建设及管网改造工程,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使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提高到85%以上,城乡供水水源保证率达到95%以上,县城与重要集镇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县水利局牵头,县环保局配合)

  9.加速能源开发利用。

  ——大力实施城乡电网提升改造工程,新建330千伏变电站1座,架设110千伏电力线路50公里,架设10千伏电力线路1000公里,完成80个村的农网改造,全面提升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县电力局牵头,县发改局配合)

  ——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完成县城天然气入户工程,提高天然气使用普及率。(县住建局牵头,天然气公司配合)

  ——加快新型能源综合利用,继续实施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推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通过秸秆机械还田、秸秆青贮养殖、发展食用菌、有机肥生产等,年利用秸秆10万吨,实现能源综合利用。(县农林科技局牵头)

  10.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加快电信网络、移动网络、联通网络、广电网络等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消除通信线路、移动基站和宽带节点建设盲区,构筑高速信息网。到2020年,通讯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力争实现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县经贸局牵头)

  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等服务体系和灾害防御体系,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到2020年,建成汉阴县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县气象局牵头)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11.大力完善城镇体系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布局、节约用地、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则,分层次有重点实施城镇建设,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以集镇为支撑、以新型社区为延伸的宜居城镇体系。(县住建局牵头)

  不断优化城区规划布局,加快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防灾减灾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成凤台新区、西坛、东南村、双星等片区改造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将建设保障性住房2986套。力争到2020年,县城版图面积达到1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县住建局牵头)

  涧池、平梁、蒲溪、漩涡、汉阳、铁佛寺6个重点集镇要加强供排水、道路及垃圾收集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集镇配套功能,提升中心集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县住建局牵头,相关镇人民政府配合)

  双乳、双河口、观音河3个集镇要逐步完善集镇供排水、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结合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引导农村人口向集镇聚集。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县住建局牵头,相关镇人民政府配合)

  12.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

  以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县住建局牵头)

  实施农村水、路、电、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试点工程,加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统筹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清运保洁机制,全面建成清洁乡村。加强村组道路建设,实施村庄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实现与通村通乡公路有效连接。(县农林科技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农村集中供水人口比例。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提高农网供电质量,支持有条件农户规范使用天然气。加快实施农民安居工程建设,开展房前屋后庭院美化绿化,加强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村庄。(县水利局、县电力局、县住建局牵头)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强化村务公开,建设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县民政局牵头)

  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道德模范”评选及先进文化进村入户等活动,弘扬新风尚,传递正能量,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团结。到2020年底,创建省级示范镇1个、市级示范村12个,县级示范村40个。(县文明办牵头,各镇配合)

  (五)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发展效益。

  13.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加强项目整合和资金投入,完善园区路、水、电、讯、气等配套设施,完成月河园区三纵一环、军坝园区4号路和小街园区内环路等重点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新型装备孵化器及相关配套用房,启动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及其相关配套附属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吸纳能力,吸引企业入驻。(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牵头)

  规范政府扶持政策,对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的优质企业、纳税大户进行适当奖补,及时公布国家产业政策及金融信息,引导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发展,定期召开银企、政企座谈会,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促进银企对接;力争到2020年,工业产值达到 280 亿元,全县打造出10个年产值达10亿元、纳税达千万的明星企业。(县经贸局牵头,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配合)

  14.扶优做强富硒产业。

  着力打造富硒粮油、富硒魔芋、富硒蔬果等产业链条。在种养环节,着重抓好富硒有机大米、富硒有机蔬菜、富硒魔芋、油茶、板栗、核桃种植基地建设。加强种植基地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广富硒有机肥应用,打造遍布全县的富硒农产品基地。(县农林科技局牵头,县农业园区服务中心配合)

  在加工环节,依托小街富硒食品聚集区,打造富硒农产品、富硒饮品、富硒保健食品、富硒特色小吃四大系列富硒综合产品,形成高附加值、高识别度的系列深加工产品。(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牵头)

  在销售环节,建成富硒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形成集富硒产品商贸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物流配送中心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支持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展会,积极牵线搭桥引导企业联合知名厂商进行共同开发、贴牌生产,实现借船出海,提高企业的辨识度和知名度。(县经贸局牵头,县电商办配合)

  鼓励和支持企业专利、地理标志性产品申请,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到2020年,富硒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县农林科技局牵头)

  15.巩固提升新型建材。

  着力推进装备制造园区转型升级,紧抓现有企业升级改造,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充分利用城乡固体建筑废料、尾矿砂、农业秸秆废弃物等原料发展新型建筑结构材料、装饰装修材料。规划建设陶瓷工业基地,做好全县页岩、陶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新建设5-7条陶瓷原料标准化生产线,25条陶瓷砖及卫生瓷砖生产线,加快墙面装饰砖、地板砖、轻质玻化陶瓷等附加值较高的新型建材产品开发,不断扩张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规模,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县经贸局牵头,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配合)

  (六)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16.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按照产业发展布局,加强指导,每一项产业培育1-2个龙头企业,建设3-5个农业园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园区优势产品培育,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快速做大做优做强。到2020年,全县新建现代农业园区25个,使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66个,园区建设面积达15万亩,现代农业产值达到26亿元。力争农业园区建设步入全省前10名。(县农业园区服务中心牵头)

  17.培育壮大山林经济。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和荒山荒地造林等重点工程,加强林业执法监管,保护森林红线,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8%。按南茶北果中间园的发展布局,建设核桃园3万亩,板栗改造3万亩,建设标准化茶园6万亩,新发展杜仲2万亩,建设优质油茶基地10万亩,建设油用牡丹示范基地4.5万亩,建设优质高效桑园0.7万亩。大力发展以魔芋、中药材为重点的林下种植业,以养鸡、养羊为重点的林下养殖业,以食用菌为重点的林副产业,以生态休闲观光为重点的林业旅游,形成区域特色,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到2020年,使全县以核桃、茶叶为主的经济林总面积达到55万亩,实现林业产值15亿元。(县农林科技局牵头)

  18.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培育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加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县农林科技局牵头,县农业园区服务中心配合)

  加强耕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加强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坚持保障农民权益,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县国土局牵头,县农林科技局、县人社局配合)

  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健全农业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十三五”期间,新培育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200户,种养大户1000户;全县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55.5万亩,总产达13.3万吨。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番目标,达到1.5万元。(县农林科技局牵头,县农业园区服务中心配合)

  (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19.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大力开发以凤堰古梯田为品牌的生态旅游,以月河川道农业旅游观光带为品牌的乡村旅游,以三沈文化为品牌的文化旅游,构建“一心三线”旅游格局,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新突破。(县文广旅游局牵头,县旅发办、凤堰生态博物馆配合)

  以县城为中心,重点打造三沈文化产业园、三沈纪念馆、沈氏家训展览馆及龙岗公园等历史文化旅游区,重点打造凤堰古梯田景区、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双河口文化旅游名镇、两峡两湖水利观光区、双乳千亩荷塘、月河水景、两合崖宗教旅游区、龙寨沟旅游度假区、花果乡村休闲度假区。(县旅发办牵头)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旅游线路,推动汉阴三沈文化、客家移民文化、汉水民俗文化、红色旅游文化与一、二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建成汉阴县游客接待中心,提升服务质量及档次,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服务体系。(县旅发办牵头,县文广旅游局配合)

  着力打造“汉阴美食”“养生汉阴”旅游名片,加快汉阴美食示范店建设,推动餐饮、养生与旅游的更好融合。(县小吃办牵头)

  精心策划汉阴四季旅游促销活动,进一步扩大汉阴旅游的知名度。树立汉阴特色旅游品牌,将汉阴打造中国美丽田园、陕西魅力休闲乡村、安康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基地。到2020年,力争创建国家A级景区(点)4个、省级旅游示范村10个及旅游特色名镇2个。(县旅发办牵头)

  20.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区域布局,依托十天高速、阳安铁路等骨干交通网络,打造区域性物流信息枢纽和综合服务平台。重点做好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新型建材配送中心和粮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和村组结合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积极引进优势物流企业,推进传统物流企业联合重组和改造提升,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促进汉阴物流发展。(县经贸局牵头)

  21.积极培育小微企业。

  加快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经济技术咨询、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等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发展咨询评估、法律公证及保险、交通运输等社会中介和公共服务业。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应用、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领域,支持小微企业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增值服务等新业态,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县市场监管局、县经贸局牵头)

  加快金融业发展,支持各金融机构加快网点布局,吸引省内外法人金融机构来汉设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落实三级风险防控差异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县金融办牵头)

  22.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以老年人社会福利为重点,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照顾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机构为补充,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县民政局牵头、县老龄办配合)

  积极推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互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创建服务设施完善、管理服务规范的养老服务体系。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紧急救助等居家养老服务。到2020年,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站点,养老床位数达到3000张以上。(县民政局牵头)

  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建设生态养老产业园,发展医疗保健、健康体检、康复疗养、体育建身、度假旅游等多样化服务,培育健康养老产业链。(县卫计局牵头)

  23.推进“互联网+”计划。

  推进“互联网+电子商务”。以物流、快递配送、线上运营集群、产品集中展示、仓储相配套为标准,加快汉阴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汉阴电商产业发展的龙头牵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鼓励中小微企业扩大电子商务应用,积极发展以销定产模式。(县电商办牵头、县经贸局配合)

  推进“互联网+农业”。围绕富硒食品、茶叶、魔芋、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集加工、批发、配送、网上交易、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富硒农产品交易中心。支持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走农业生产精细化路子,促进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县农业园区服务中心牵头)

  推进“互联网+旅游”。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旅游企业加强与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旅游服务等网站的合作,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自助服务等功能,打造1个智慧旅游景区和3个智慧旅游乡村。(县旅发办牵头)

  推进“互联网+健康养老”。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县卫计局牵头)

  (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全面持续发展。

  2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树立循环发展理念,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构建以境内凤凰山、汉江为主轴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走廊及以境内秦岭南麓和巴山北坡山地为依托的生态屏障带。大力实施洞河水库骨干水源工程、月河补水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功能建设等重点工程,发展节水灌溉,确保境域内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公路、铁路、河流等通道绿化,强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和监管,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营造美丽生态景象。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重点生态区人口异地搬迁,不断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推进省级生态县城、生态镇和生态村创建,巩固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力争早日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目标。(县发改局牵头,县环保局、县农林科技局、县水利局配合)

  25.全力加强环境保护。

  完善县城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漩涡、汉阳等镇污水垃圾处理及配套管网项目建设。月河沿岸集中安居点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工程63处,重点集镇污水处理厂4处,使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境内水质保持在Ⅱ类。(县水利局牵头、相关镇配合)

  加强“一江六河”等重点流域水源地和湿地保护,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行“河长制”管理,实现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县水利局牵头)

  坚持发展循环工业,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积极开展工业污水处理和综合利用,强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推进重点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粉尘污染的协同防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餐饮企业油烟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禁止露天焚烧有毒有害物料,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加强环境监测,完善环境风险防范、预警、应对处置体系,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到2020年,化学需氧量较2015年静态消减8%、二氧化硫较2015年静态消减3%,氨氮、氮氧化物较2015年静态消减10%。(县环保局牵头,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配合)

  26.全面落实节能减排。

  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及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的淘汰力度。强化节能约束指标,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严格控制排污总量。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县发改局牵头)

  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支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支持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探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产业模式。大力倡导全民节约用水用电,以实际行动支持节能减排。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县住建局、县经贸局、县农林科技局牵头)

  (九)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27.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新改建镇、村级幼儿园34所,逐年提升公办园所占比例。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学校部室达标建设,重点抓好实验中学、汉阴中学、涧池二小等建设任务;实现各学校“营养午餐”全覆盖。稳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妥善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和“择校”难题。到“十三五”末,保留重点建制学校43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完全小学 31所。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县教体局牵头)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职校教师的综合水平、打造一批精品特色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和较高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优化师资编配,推进城乡教师有序交流。(县教体局、县职教中心牵头)

  28.大力发展卫生计生事业。

  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应急救治、健康教育、卫生信息化等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保健服务水平。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5张以内,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95人。(县卫计局牵头)

  29.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重点推动以“三沈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健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新闻、广播、电视、互联网及宣传工作,发展全县文艺社团。加强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县文广旅游局牵头,县教体局配合)

  30.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

  完善县镇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县的就业信息网络。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切实支持农民工、大学生、进城务工等人员返乡创业。重点扶持发展电商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创业业态,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稳步实施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公务员队伍管理,不断优化人事服务,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县人社局牵头)

  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和灾害应急能力。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做好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互补,逐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进一步做好双拥优抚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档案、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加强民政服务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落实殡葬惠民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县民政局牵头)

  31.促进科技创新进步。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及其产业化,建立持续稳定的生态农业体系,建成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3至5家,培育民营科技企业10家以上,建立科技孵化器一个。在“十三五”期间,全县专利授权量突破200件,创办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科技示范镇5个,示范村28个,示范户达到3000户,各类技术培训每年达到3万人次,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县农林科技局牵头)

  (十)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2.明确脱贫目标。

  “十三五”期间在全县实施搬迁脱贫21787人,实施产业、就业、生态补偿脱贫48789人,实施医疗救助脱贫9789人,实施教育扶贫脱贫11285人,实施兜底保障脱贫38547人。确保2016年20个村脱贫,减贫16510人;2017年25个村脱贫,减贫17090人;2018年25个村脱贫,减贫15293人;2019年22个村脱贫,减贫14990人。到2019年实现全县6.3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越线、9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脱贫“摘帽”,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四保障”的目标,确保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县扶贫局牵头)

  33.落实脱贫措施。

  扎实做好建档立卡,持续完善县、镇、村三级信息系统,以户为基础,以村为单元,逐级逐户编制脱贫规划。县、镇、村要围绕脱贫作战地图、时间表和脱贫总体规划编制脱贫方案,做到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按照省、市“七个一批”要求,确保如期实现全面稳定脱贫。(县扶贫局牵头)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加快搬迁进度,研究制定分散安置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集中安置和梯次搬迁,坚持把易地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及产业聚集区建设相结合,尽早将搬迁社区管理纳入城乡行政管理体系,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力度。确保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地灾户、洪灾户”搬迁任务,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贫困人口的搬迁安置任务。(县国土局牵头)

  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将脱贫规划与“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战略重点布局紧密衔接,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推进行动,统筹使用涉农资金,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围绕全县确定的生猪、茶叶、魔芋、核桃、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传统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全力推进“互联网+”产业脱贫模式,支持电商及物流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免费培训、资费补助支持提升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县发改局牵头)

  劳务创业脱贫一批。建设县镇基层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在职教中心开设特色产业培训班,对贫困家庭学生和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免费培训、帮助就业,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创业技能脱贫。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对跨省务工的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创客+”模式,鼓励更多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县人社局牵头)

  生态建设脱贫一批。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支持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山林经济、山水旅游。用好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25˚以上坡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增加贫困户政策性收入,创新生态补偿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县农林科技局牵头)

  健康扶贫脱贫一批。完善医疗救助机制,扩大救助范围,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门诊统筹率逐步覆盖全部贫困村,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制度。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健康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实行县、镇医疗机构医生与因病致贫贫困户一对一对口帮扶,全力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公共卫生项目。(县卫计局牵头)

  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强化基础教育、贫困助学、技能培训、拓展提升等措施,从2016年起对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一年级到高中阶段十三年教育全程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按照不同学龄阶段给予相应生活补贴及贫困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实行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全覆盖;加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县教体局牵头)

  兜底保障脱贫一批。全面落实民政、医保、社保、残联等各项资助保障政策,加快推进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实行渐退低保帮扶,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完成“三留守”人员摸底筛查和动态更新系统,加快敬老院、幸福院、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工作。(县民政局牵头)

  34.强化脱贫保障。

  落实脱贫责任机制。强化各级责任意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脱贫攻坚责任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实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年度述职报告制度,大幅提高脱贫攻坚专项考核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的权重,实行脱贫攻坚专项考核对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决”制。对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团法人、村两委班子、全体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考核全覆盖。(县扶贫局牵头)

  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将各级机关压缩的“三公”经费主要用于脱贫攻坚,县本级财政每年列支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脱贫攻坚预算,并逐年报纸一定比例增长;每年按照不低于一般预算收入2%的比例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并确保每年增长不低于20%,每年整合行业部门各类涉农资金比例不低于行业部门总资金的40%。建立县政策性金融扶贫投资公司,承接政策性银行发放的长期扶贫贷款,中省财政全额贴息,专项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实施,保证每年用于脱贫攻坚贷款不低于1亿元。创新金融扶贫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县财政局牵头)

  强化督查问责机制。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把脱贫攻坚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工作内容,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所承担的工作作风推进不力、进度迟缓、效率低下,未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的镇和责任部门及脱贫攻坚“不为、慢为、乱为”等行为,纪委监察、组织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县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工作进度、脱贫质量、资金使用、作风纪律等方面严格督查审查,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县委督查室、县政府办督查室、县监委办牵头)

  (十一)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民主法治汉阴。

  35.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平安汉阴”创建活动,加强公检法司基础能力建设,健全司法救助机制,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和破坏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确保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对政法部门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县公安局、县司法局、政法委(综治办)牵头)

  深入持久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县民政局牵头)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面加强消防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处置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突发群众性事件的能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县安监局牵头)

  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加快农产品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县市场监管局牵头)

  36.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强化基层民主监督,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提高基层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县政府法制办牵头)

  加快法治汉阴建设,做好“七五”普法各项工作,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县司法局牵头)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幸福汉阴。

  37.全面深化改革。

  深入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决定的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体系,有序推进不动产登记。深化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完善政府性投资管制体制,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教育和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着力化解建设需求和资金供给之间的现实矛盾,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县委深改办牵头)

  加快要素市场建设。鼓励多种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积极完善各项扶持措施,优化政府服务,放宽市场准入,拓宽发展领域,加快破解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环境不优等瓶颈制约,切实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县发改局牵头)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新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县政府办,编委办牵头)

  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区为机遇,坚持用约束和激励机制落实各项任务,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县发改局牵头)

  积极拓展林权制度改革等特色改革新领域,在推动林群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抓好森林保险方面有新成效。(县农林科技局牵头)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农村体制改革试点弥补发展短板,围绕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农村发展资源大量闲置、农村经济活力无法释放等突出问题,着力在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农村社会治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县农林科技局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