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223”模式助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索引号: xzfgzbmjtkjj-GK-2021-0099 发布日期: 2021-11-09 09:14
来源: 县教体科技局
内容概述: 汉阴“223”模式助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分享:
  汉阴县针对乡村学生比重较大,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较多,且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等客观实际,围绕构建“全员育人、全心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探索推行“22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力推动全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制定“双目标”,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汉阴县坚持事前预防和解决问题双管齐下,一方面坚持预防发展为主,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为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主要目标,通过团体辅导、心理活动课、心理游戏、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方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指导各学校在开学初制定符合校情的危机干预预案,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针对中小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个别心理障碍问题,及时进行干预解决,并严格保护学生隐私;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精神卫生中心,确保早发现、早评估、早治疗、早康复。
  开辟“双途径”,解决“谁来做”的问题
  探索推行“双线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覆盖、见实效。一条线是围绕谁来抓统筹,成立汉阴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心理健康和家长学校建设指导中心,规划和指导全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行教体科技局局长、分管领导、业务股室、专家委员会四级负责制,研究制定和督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政策措施。一条线是围绕谁来抓落实,实行校长主抓、分管校长负责、班主任具体实施、科任教师协同配合的四级工作机制,责任到人,任务到岗,确保事有人做,能做好,有成效。
  用好“三平台”,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围绕破解全县中小学校心理教师资源不足、团队专业化水平不高、基层教师工作繁重等问题,创新打造“三个平台”,推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一是打造线上线下平台。在线下,坚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堂”,每周1课时列入课表,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或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任务。在线上,通过心理微课、直播微课等多种形式,进行线上心理健康课程。实行“一生一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测评,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心理问题的预防发展和问题解决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打造专业发展平台。相继招录心理学专业教师30余名充实到各中小学校,不断提高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水平。引导全体教师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心育内容,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三是打造高校引领、医教结合平台。组织专家学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交流,加强同清华大学积极心理指导中心校友联谊会和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合作联系,强化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的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同时,加强同各专业精神卫生中心的合作,做好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转介工作,全面提升心理危机识别精准度、干预有效性和转介顺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