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关于办理汉阴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12号建议的函
名称 | 汉阴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关于办理汉阴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12号建议的函 | ||||||
办理部门 | 汉阴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刘康明 | 签发日期 | 2021-07-27 | 发布日期 | 2021-07-27 | 类别 | A |
正文 |
赵军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加城区小学学位供给的建议》. |
||||||
回复 |
一、关于“推进城区公办小学的建设。建议在县城北边龙岭村附近选择合适地段重新规划修建汉阴县城关二小”的建议。目前,我县城区共有小学四所:城关一小、实验小学、凤台小学、恒大小学,近年来持续推进卫星学校建设,推动城周边太平小学、杨家坝小学、三元小学、五一小学和城区小学进行联合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缓解城区入学压力。目前城区与周边学校约能提供9000个学位,基本满足城区需求。而受实际情况和用地条件制约,在龙岭村规划修建城关二小暂未能列入“十四五”规划,但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加强与县政府、财政、发改、住建的联系,对在龙岭村修建城关二小的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论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强教育设施用地衔接,积极推进将其列入十五五规划。
二、关于“推进现有公办城区小学扩容增量”的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二孩、三孩政策”实施等因素共同作用,城区新增学位供给远赶不上群众进城进度,城区教育资源依然紧缺,为切实解决城区学位不足,我们已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推进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加快城区规划学校建设,扩充城区学位。近年相继建成投用了凤台小学、县第三幼儿园、恒大小学、实验中学、第二高中,有效增加了城区学位供给;二是科学划分城区学区,严格落实按学区招生入学政策,坚持依法入学、阳光招生,有效规范城区招生入学秩序;三是持续建好城区周边学校,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部分进城“择校”的学生开始“回流”,缓解了择校导致的城区学校班额压力。针对城关一小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我县已将该校新建教学楼工程列入了建设规划,正在完善各项审批手续,将新增学位825个。同时,县人民体育场改造已启动实施,建成后将与城关一小共用。届时该校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将进一步得以缓解。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学校建设,进一步有序推进城区学校扩建扩容,增加学位供给,满足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已规划城区实验小学新建教学用房4000平方米,恒大小学新建教学用房6100平方米,计划投资2450万元,预计增加学位1100个。同时规划城关镇中坝小学新建教学用房37500平方米,三元小学新建教学用房1500平方米,太平小学新建教学用房1200平方米,五一小学新建教学用房1500平方米,杨家坝小学新建教学用房1500平方米,计划投资8940万元,进一步打造乡村“卫星学校”,引导学生回流,缓解城区就学压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城区资源配置:一是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快建设进度。加大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投入力度,持续通过改扩建、新建进一步扩充城区小学学位。二是严格执行按学区招生入学制度,严格执行小学6周岁入学等有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入学、转学等学籍管理,从制度及规范管理上严格控制无序流动。三是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稳定城乡教师队伍,对已建成的教育集团优化升级,促进“教共体”深度融合,不断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真正让群众就近能享受到和城区学校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切实缓解群众进城“择校”的问题。四是加强与县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局的对接,根据省市文件,结合我县实际,积极联合出台《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套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的指导意见》,按照“谁开发建设、谁完善配套”的原则,科学合理配套规划新建居住区建设幼儿园、小学,解决进城置业、经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问题,逐步解决我县城区学位紧张问题。 |
上一篇:汉阴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关于办理汉阴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 07-27 ]
下一篇:汉阴县交通运输局关于办理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76号建议的函[ 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