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理论调研

理论调研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奋力谱写安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武文罡 来源:安康微政务 发布时间:2022-02-10 18: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陕西,寄予我们“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殷切希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的号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康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接续奋斗,砥砺奋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谱写安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中的安康城市面貌


  发展为要项目为王

  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强化措施,狠抓高质量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行动,围绕落实“三新”、实现“三高”,认真谋划、精准招商,着力招引和建设一批符合绿色循环发展要求、有一定科技含量、“亩均产值”“亩均效益”较高的“链主”项目和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定期梳理项目建设进度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限要求,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保障项目建设务实高效推进。

  安康市2022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现场


  统筹谋划,打造高质量产业链条。精准对接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紧扣“六大绿色工业”“五大特色农业”和毛绒玩具、电子线束等重点产业建链、育链、强链,建立健全“链长负责制”,完善“一名链长+一个专班+一批项目+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加强“链主”企业培育,引进和发展配套企业,促进重点产业链“串珠式”发展。
  抱团取暖,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聚焦富硒食品产业、文旅康养产业、新型材料产业,依托安康国家高新区和各类省级开发区、试验区,以及县域工业集中区、现代特色农业园区等平台,承载发展、聚集要素,着力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化质量和品牌意识,加大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力度,狠抓质量安全控制与产品质量溯源,做精做优做强安康特色产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质量保障力、市场竞争力。

  面向未来,构建高质量经济体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统筹布局、突出主业、错位补链、协同联动”,细化“一县一策”方案,找准“一县一业”方向,培育产值过百亿元的首位产业。坚持“大、中、小”一起抓,“精、特、新”一起引,“众星捧月、交相辉映”,形成一批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做实培优园区经济,明晰园区产业定位,发挥园区比较优势,打造以“高、精、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特、优、新”为重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转、改、带”为重点的县域工业集中区,以“农、工、贸”为重点的现代特色农业园区。持续跟进标准化厂房建设、优惠政策保障和金融服务,提升园区功能配套。培育文旅康养经济,深入推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精心谋划“+文旅”“+康养”等系列新兴业态,通过多种业态高效融合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扎实推动医养结合,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依托重点旅游景区引进和培育民宿产业,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激活乡土文化功能、提升农村发展品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依托安康秦巴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区位优势,出台支持总部经济落地政策,把优质企业“引进来”;旗帜鲜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优秀企业立足安康发展总部经济,跟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让本地企业“走出去”;巩固拓展飞地经济园区建设成果,强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在县区,总部在飞地”,助力县域经济“飞起来”。积极跟进数字经济,对具备条件的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推广数字化转型,推行数字化改造,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以“数字政府”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部门协同能力、全时监管能力,走稳走实社会管理信息化之路。加快数字产业化步伐,推动5G等信息技术新产业落地,积极培育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产业。


 科学规划建管并重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引领行动。绘制好未来发展蓝图,运用系统思维谋篇布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以高质量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加快推进“多规合一”,统筹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衔接好各个门类发展规划,形成“合纵连横”规划体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树立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切实保障国土空间规划有效执行。加强城乡建设监管,依法管控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综合运用卫片执法、联合执法等有效手段,坚决打击违法用地、未批先建、乱占耕地、乱搭乱建等行为。

  武文罡主持召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家座谈会


  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行动。强化市域统筹,精心编制全市新型城镇化规划,突出中心城市龙头地位,强化月河川道、汉江经济走廊及副中心城市作用,差异化发展县域中心城市,统筹发展重点小城镇,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全局、优化空间格局、调整产业布局。推动“三生”融合,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目标,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和产业、企业、就业向园区流动聚集,统筹推进县域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盘活土地资源,加大资源统筹力度,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倒逼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通过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等途径,向“天上”要地,向“地下”延伸,引导企业“进园区发展”“进标间生产”,全面提升“亩均产值”与“亩均效益”。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行动。抓标准化管理,制定城市道路分级管理、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市容环卫综合管理等系列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常态化、常效化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系统治理“城市病”,着力打造一批城市精细化管理样板。抓网格化管理,认真梳理城市管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让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归位”,把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网格、细化到最小单元,按图索骥、对症下药,精准到位、立竿见影。抓智慧化管理,依托“安康智慧治理”项目,让数据说话、依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靠数据创新,打通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间信息壁垒,积极推出“一卡通”“一城通”“一网通”等集成度较高的智慧便民项目。抓社会化管理,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总抓手,持续巩固提升各类城市创建成果,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全民参与,共同管理好城市事务。

  实施城乡建设存量问题化解行动。摸清存量分类施策,分门别类梳理各类遗留问题、“两违”问题和涉众信访问题,对创造条件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实行领导包抓、专班负责,一案一策、终结销号;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保证矛盾不激化、问题不演进,待条件成熟后推进化解。创新思路精准施策,对中心城区55个突出问题,按照管得住、拆得了、不增长的原则,加强“两违”管控治理,落实“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疏堵结合、注重引导、完善机制、源头防范”要求,依法依规、创新举措,多途径寻求突破,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积极构建破解城乡建设突出问题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一揽子”政策综合解决共性问题,采取“定制式”方案一事一议解决个性问题。以市场为主导治理“城市病”,补短板、提质量、拓展空间;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防范“农村病”,打底子、增活力、夯实根基。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抓好政策衔接过渡。逐项对照细化国家层面“1+32”政策体系和省上22个文件31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各项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措施,持续巩固脱贫地区、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强化后续扶持发展。积极配建新社区工厂和特色农业园区,依托带动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民熟悉的生产方式,强化技能培训,促进群众就业,增强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严格执行易地搬迁社区服务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打造一批管理有序、服务优良、生活便捷的“星级”社区。

  恒口示范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雷河社区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高质量产业集群。突出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县域经济发展“1+N”的“首位产业”引领融合发展新格局,形成“主业突出、多元支撑”的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农业园区承载、龙头企业牵头、专业合作互助、农户紧密跟进”的农村产业联合体系。延展产业链条,强化发展内生动力。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立足一产、培育二产、扩大三产,推动农业产业“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融合发展。聚焦支柱产业制定实施企业梯队培养计划,选好链主企业、壮大骨干龙头,以企业发展支撑产业升级。培育特色品牌,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充分挖掘富硒资源,培育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集中力量发展富硒茶、魔芋、生猪、核桃、生态渔业、包装饮用水等特色产业,走“大品牌引领”之路,兼顾小众特色产品和品牌培育,加大促销推介力度,持续提升安康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健全流通体系,推动电子商务赋能。深化“互联网+”行动,推动农村宽带网络提速,促进涉农企业与电商企业、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完善乡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以“扶贫832平台”和“扶贫空间”为载体,持续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稳步实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科学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快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按照聚集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实施分类规划,注重村容整体风貌塑造和传统村落、文化遗存、特色民居保护修缮,留住乡愁记忆,保持乡村特色。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和畅通工程,推动公共交通线路向城市周边延伸,支持商贸、运输等企业加大农村地区网点设施布局。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加快水电、路网、房屋等灾后恢复重建,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产生活。全面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提高农村集镇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打造幸福美丽健康家园。推行公共资源紧密共享。实施城乡教育融合发展行动,探索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行集团化办学和管理资源共享、师资力量融合;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加大分级和远程诊疗力度,改善村卫生室条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着力推动共同富裕。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积极破解搬迁群众居住地、户籍地“两地管理”难题,推行“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服务房和人”模式,实现两地兼顾、责权对等。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契约或股权等收益分配机制,大力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股金红利”等方式,让农户充分分享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收益。引导就地就近就业。持续壮大以新社区工厂为依托的毛绒玩具、电子线束、服饰织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政府组织培训、企业自主培养、典型示范引领、返乡人才招引等方式,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培育壮大集体经济。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合办经营实体,采取集体直接经营和“社企”合作、“社社”合作等方式多元经营。加强财务管理等制度规范建设,建立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机制。


  关注民生防范风险

  以守住底线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决守牢发展底线,反向倒逼高质量发展。全力保护生态环境。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条例》,扎实推进秦岭区域勘界立标,持续巩固“五乱”整治成果;认真编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规划,落实河(湖)长制和“十年禁渔”要求,有序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扎实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强化重点行业企业源头管控,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把维护和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全面落实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三年行动,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稳定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扎实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确保粮油市场价格稳定、有效供给。全力抓实能耗双控。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鼓励节能提高效能,保障合理用能,限制过度用能,以合理能耗支撑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紧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精心谋划一批抽水蓄能、电力储能、森林碳汇等减碳项目,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核算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实现保障机制,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迈向更高水平。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在金融领域,抓好政府债务管理,加大财政预算约束力度,严格项目审批,严控债务规模,积极处置存量,坚决遏制增量,确保全市政府债务有序下降。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深入推进非法集融资整治,督促银行业机构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在社会领域,健全完善信访积案领导包抓制度,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着力提升信访结案率和群众满意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康。在生物安全领域,扎实推进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建设,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集中连片保护。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常态化防控,抓好非洲猪瘟、松材线虫病等生物疫病防治。

  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凝聚高质量发展动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紧盯道路交通、危化物品、城市安全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扎实推动企业主体责任具体化、部门监管标准化、应急处置科学化“三化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加大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力度,加强装备建设和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演练,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大乳制品安全、校园和农村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力度,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检疫检测和溯源管理,强化药品质量监管和供应保障,构筑食品药品领域疫情防控坚固防线。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突出抓好防汛、防滑、防涝、防火和防范各类次生灾害能力建设,强化村级应急预案情景构建,细化“早、盯、撤”防汛防滑措施,确保全市平安度汛。加强森林防火灭火能力建设,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落细隐患排查、责任夯实、措施落实“三到山头”防火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和科学扑救水平。加强基本民生建设。深入开展稳就业精准帮扶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设动态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全力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保持兜底救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短板。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以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


  突出科技创新,壮大产业发展核心引擎。以企业为主体提升创新能力。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健全完善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落实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扶持奖励政策,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发力”积极破解人才、资金、技术、转化等方面难题,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民营企业加快创新发展。以平台为支撑延展创新链条。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快推动秦创原安康创新飞地孵化园建设,主动上门、拿出措施、深度合作,促进秦创原科技成果与主导产业、重点企业高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快培育新型研发平台。以高新区为承载打造创新集群。突出高新区聚集、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积极对接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究出台专门《意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协同联动,全面强化战略合作。

  安康高新区西北电子信息研发生产基地


  强化要素支撑,着力完善创新驱动体系。集聚各类创新人才。立足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所需,以“百名硕博进安康”“百千万”创新人才、“金州英才”、返乡人才等为抓手,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重点领域人才数量稳步增长、质量大幅提升。扩大财政金融供给。用好各类财政主导产业发展基金,积极争取秦创原天使基金、成长基金支持,发挥好安康贫困地区(科技)产业发展基金作用,不断加大市县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奖补政策、细化奖励措施,引导形成多元化科技经费投入格局。加强专业服务支撑。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依法保障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推动标准化建设,建立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支持企业将自主创新作为品牌培育的核心内容,以高质量产品彰显核心竞争力。
  坚持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协作。加快推进开放通道建设。发挥安康无水港“公铁海”联运、“安西欧”中欧班列通道优势,依托铁路、高速、国省干线交通网络,持续降低物流成本,畅通秦巴腹地“东进西出”大通道,加快建设陕西自贸区安康协同创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运用“投行思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有效对接,重点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区,持续深化苏陕、津陕对口协作,全面加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依托西康高速、西渝高铁等对外大通道,积极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联动发展,加强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打造陕西向南开放前沿门户。强化外贸企业跟踪服务,以龙头企业出口为引领,不断拓展富硒食品、毛绒玩具等安康特色产品海外市场。

  深化改革举措,激发创新发展内生动力。着力推进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生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推行“亩均效益”综合改革,完善低效企业退出机制,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和全要素生产率。积极推进“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布局,加快产业园区整合和去行政化,不断提升发展效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法律和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推进审批服务“极简化”、政务服务“便利化”、热线服务“集约化”、交易服务“规范化”,综合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市场公正监管,提升联合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包容审慎监管水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做优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服务类和功能类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作者系中共安康市委副书记、安康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