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奋力打造陕南最佳人居县城

作者:王涛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08-31 14:33
  大气魄大手笔大变化

  汉阴奋力打造陕南最佳人居县城


  "青山含黛作屏风,碧水蓝天映高楼。四面绿荫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湖。"这赏心美景描写的不是苏杭秀色,而是陕南汉阴山水园林新县城。

  近年来,汉阴县巧借秦巴山水自然禀赋,大力实施城镇靓县战略,继2000年建成"陕南第-街"县城北城街后,筹集城镇建设投资3亿多元,推进县城"南扩北充"建设,使古老山城焕发青春活力,规划面积由3.4平方公里扩大到7.6平方公里,每年新增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人均增加居住面积10平方米,成为一河两岸、五桥相连,绿色山水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传统特色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陕南最宜人居住城市。


  一张蓝图绘到底


  汉阴县城位居有"黄金走廊"之称的安康月河川道,始建于宋代。北依卧龙冈,南靠凤凰山,月河和316国道穿城而过,阳安铁路相伴于城南。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县城在供地、道路、通信、供水、绿化等方面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1999年,316国道实施提等改造。汉阴县委、县政府力扛九鼎,促使国道在县城过境段从北城街改道于城南。在请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扩编修编后,即举全县之力,以北城街拓宽改造为突破口,实施县城"北充南扩"战略,提出"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城建目标。
  "北充"即走发展内涵之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旧城区主要街道及背街小巷逐步实施拓宽改造,优化县城市政、人文、环境等功能,全面提升县城文明程度和居住环境质量。"南扩",即快速拉大城市骨架,重点开发城南新区,形成以二级公路、10公里环城大道为纽带,以五座横跨月河大桥为骨架的新城区。
  县城北城街、河堤路、南街及马道巷拓宽改造工程竣工后,适值县级班子换届。此时,城南新区开发才刚刚启动。为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一致性,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新一届汉阴县委、县政府以宏大的气魄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县城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按照"保护宋明清老城,开发现代化新区"的思路,适时推出打造陕南最佳人居县城的"五个一"重点工程--利用月河绕城流水,修筑三道橡胶坝,在新老城区之间形成一个人工湖泊;环湖岸建一条高标准的滨河大道,畅通环城交通网络;在老城兴建驰名中外的"三沈"纪念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城南新区建一个高品位的文化广场,增加城市靓点;在城北卧龙冈和城南凤凰山,各建一个集休闲锻炼和赏景观光于一体的龙岗园林公园和凤凰山大木坝国家级森林公园,增强城市发展活力。这一珍惜民力、财力的科学睿智决策,得到全县干群的热切期盼和真诚拥护。


  合力打造"汉阴模式"


  对一个年财政收入仅3000万元的贫困山区县来说,城市建设面临资金匮乏、拆迁安置等诸多难题。让县委书记徐铁军、县长邵向农自豪的是:汉阴县不断推动城建经营思路、经营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破解了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难题,被中、省媒体和有关部门专家誉为创造贫困地区发展奇迹的"汉阴模式"。
  为达到"建一座新城,兴一批产业,促全县发展"的目的,该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城建项目统一征地、土地收购储备、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等"阳光工程",坚持所有领导不私自审批转让一块土地,真正做到了"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实行"以地生财、产权换财、招商引财、社会聚财"等多管齐下,既破解了城建筹资难题,又杜绝了数千万元的土地出让金流失,更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腐败的发生。此举一石三鸟,全县干群颇为称赞。
  北城街改造中,该县把有关党政部门迁到县委、县政府大院办公,企事业单位临街土地一律收回公开拍卖;对临街6家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将其100.9亩土地依法处置,收取土地出让金1130万元,安置下岗职工770名;临街几处荒坡地有偿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公司,引进资金两千万元;临街单位和住户承担各自门前人行道三分之一的材料铺设费。一招激活满盘棋。这些筹资举措后来沿用于老城街道拓宽改造,使北城街、南街、富强街和马道巷等街道尚在改造阶段,就已成为发展商贸的黄金地段,商铺房租由每平米二三百元猛升至近千元,吸引积聚各类建设资金逾亿元投入商品房开发、写字楼和商贸楼等建设。
  在城南新区建设中,该县全部采取"政府统征土地,企业垫资整理,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增值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城南新区第一次竟价拍卖统征国有土地60.2亩,共取得土地收入1214.8万元,为新区广场、道路、绿化、电力、供排水等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聚集了宝贵资金。特别是引来河南郑州万山置业公司以1071万元的竟价购买土地50亩,总投资5千多万元,因地制宜筛选国内外社区最佳设计方案,建成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楼盘设计和物业管理堪称全省一流的"小康杜区"--滨河世纪花园。积极借助西洽会、安康龙舟节招商引资,安康江北、宏远等6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来汉阴投资开发房地产和供水、燃气等城镇基础设施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城建难,最难是拆迁。拆迁补偿和迁移安置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城市建设成败。在汉阴,"齐抓共管攻拆迁"无疑是"汉阴模式"中的一条宝贵经验。无论是老城改造,还是新区建设,拆迁补偿安置任务被层层分解落实。所有县级领导和国土、城建、公检法及城关镇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与有条件迁建单位,都是迁建责任人。
  由于始终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和一个标准补到底,县上几大家主要领导亲自上手攻"堡垒",涉及拆迁的单位和党员居户带头响应拆迁,加之城建飞速发展变化自身的影响力和耐心细致得无以复加的拆迁思想动员工作,汉阴创造了全国城镇建设拆迁无一例越级上访记录,多次受到中、省纪检监察和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表彰肯定。

  拿出最好地段统一安置拆迁户,从高确定统一补偿标准,实行整体统一拆迁,迁建户统一放线建设,正负零标高、层高、街面立面和单体户型统一规划设计,确保道路、绿化、照明"三配套",功能、环境、造型"三统一",生态、景观,格局"三协调",这也是"汉阴模式"的可贵之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城南新区建设中,仅为征用首期227.6亩土地,该县国土、城建等部门在寒冬腊月为征地拆迁召开的协调会、村民会等大小会议就达130多次,并为两个村5个组230户村民免费办理了全部迁建手续。住进宽敞新居的村民们广开致富门路,很多户的收入都超过了城镇居民。


  大手笔带来大变化


  五年弹指一挥间。汉阴县城靓了,文明程度高了,百姓生活富了,县域经济活了,人们观念新了,干部作风实了--这一切的可喜变化均源于县城建设的大气魄,大手笔。
  的确,汉阴这座千年古城变了,变得让人神往,让人爱恋,让人刮目相看,一见钟情!
  漫步在长2.5公里、宽30米的北城街,只见高楼林立金碧辉煌,各大商场、宾馆喜迎四方来宾,高档轿车和摩托车来往穿梭,数百盏霓虹灯、灯箱广告和电话亭熠熠生辉,近千棵桂花树亭亭玉立花香袭人......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白天车挤人,夜晚一摸黑"的过境公路,如今变成了繁华似锦的商贸大街。这变化之大之快,别说南北两山的乡亲进城来逛喜不自禁流连忘返,甚至连在外地打工求学的游子返乡时也常常找不到北。
  登上卧龙冈,南眺毛公山。月河如练,蜿流城间。拾阶而上,但见文峰塔巍然矗立,新街市车水马龙。穿行城内的七街八巷,超市名牌专卖店比比皆是,俊男靓女们追赶着时尚新潮。身旁不时驶过的出租车,构成一道道流动的风景。那悠长的背街小巷里,物美价廉的山珍土产和名扬四海的各色风味小吃摆满新改造的街面。在年代久远的山墙屋檐下,修葺一新的"三沈纪念馆"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一睹新文化运动先驱、国学大师--沈尹默、沈兼士、沈士远昆仲的业绩风采。
  穿城而过的月河上,五座大桥贯通新老城区,桥下建成两道橡胶坝,形成碧水连天、白鹭翔集的人工湖。环湖新建的滨河大道观景带,垂柳香樟绿荫婆娑。在城南新区,凤凰广场的音乐喷泉溢彩流光,四周绿草如茵游人如织。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新区,交相辉映。辛劳的人们在广场悠扬的乐曲中轻歌曼舞,张张笑脸映衬着飞扬的舞步,其乐融融宛如人间天上。
  汉阴县城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更极大地增强了全县人民加快改革开放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最明显的是,日新月异的县城建设不仅带动全县城镇化水平提高了10余个百分点,新增非公有制经济2000余户,每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至5户,全县工商税收逐年稳步攀升;更重要的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已在全县干群中蔚然成风。特别是机关干部的观念在大变,作风在大变,面貌在大变。每到一处,见到的都是靓丽的风景、匆匆的脚步和忙碌的身影。汉阴山城也正如养在深山人初识大家闺秀,越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