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应急管理局以党建引领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8月,汉阴县应急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到观音河镇观音河村开展驻村帮扶。半年以来,工作队扎根村民中间,扑下身子同村干部摸爬滚打在一起,在派驻单位和县、镇各级的全力支持下,通过师徒帮带方式让驻村工作队尽快进入角色工作得到有效提升,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建强村级党组织、促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聚焦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着力在农旅融合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倾情服务群众,积极探索致富增收路子,驻村帮扶工作扎实有效推进,观音河村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抓党建把党员的心聚起来
驻村工作队把抓党建放在帮扶工作的首要位置,把村支部强起来、把党员的心聚起来,依靠村支部和广大党员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工作队针对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老化、知识层次低下问题相当突出,始终把抓基层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发展党员一名,积极分子一名,配齐班子补齐监委会主任,坚持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针对村党支部实际,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头上党课,从抓制度、抓队伍、抓阵地建设入手,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及时传达党的方针政策,让参加学习和活动的党员感觉到确有收获;凡事多征求党员意见,对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使党员感觉到自身的价值,以培养能力,激发活力为重点,提高了党员主观能动性,疫情防控、信访纠纷矛盾排查随处都能看到党员的身影。通过抓党建带动了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将村干部、党员培养成为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变成“领头雁”,从而带动群众增收。
办实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朱书记,我们一组道路面破损了,影响通行。”通过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去年多轮强降雨导致一组道路多处面板损毁,直接影响当地群众安全出行和产业发展,我们就积极向政府反映争取项目,对破损的道路进行修复,既方便群众出行又促进养鸡、养鱼垂钓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驻村以来,针对去年多轮强降雨先后向上级相关部门协调四次调拨帐篷、发电机、水泵、洋镐、铁铲、雨衣、棉被等防汛救援物资到村开展防汛救灾工作,驻村工作队、村三委镇包村干部一起,冒雨深入到户开展防汛救灾工作,挨家挨户的核查撤离情况,耐心劝解居住在易滑坡、易垮塌等存在安全隐患地带的群众撤离,共撤离转移安置群众1207人/次,确保了汛期期间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汛期结束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及帮扶干部到村入户开展核灾,组织受灾群众开展自救,积极与县住建、乡村振兴、交通、水利、移民、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联系协调,争取灾后交通抢险项目5个,水毁水利恢复项目1个,资金70余万元,对多处水毁路段进行修复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个目保障群众安全,协调解决应急资金用于解决受灾群众生活转移安置及生产快速恢复。协调组织住建局技术人员2次到村对受灾群众房屋进行鉴定,10户因灾受损房屋进行新建,积极指导受灾群众新建房屋选址,帮助做好“三通一平”工作,督促加快施工进度,目前10户已经全部入住,保证了群众因灾住房受损的农户住进安全住房。
送温暖倾情帮助困难群众
倾情帮助困难群众,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是工作队义不容辞的责任。“群众利益无小事”,既然选择驻村,就得把工作干好,就得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把村民当成自己人。坚持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时时与部门联动,处处想办法、出点子。为了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驻村工作队积极与上级单位联系,借用水泵解决集水井清理,修复二、三、六联户路解决群众出行难,组协调协调冬春救助资金、棉被、袄子送到困难群众手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
趟路子积极促进致富增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
观音河村是汉阴县一级水源保护地,村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油菜等传统粮食作物,种地收入少,村集体经济薄弱。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政策,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着力在生态绿色和农旅融合相结合上下功夫,探索形成融种养、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体验于一体的“观光农业”,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脱贫户”为依托,一是利用“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指导帮助村合作社对150亩猕猴桃和350亩吴茱萸的除草及病虫害的防治及管护工作,及时指导督促做好做好施肥、除草及病虫害防治;二是积极对接部门沟通协调新发展标准示范园猕猴桃100亩,协调项目资金40万元。三是是号召县辖爱心企业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中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参与帮扶村活动3家爱心企业为观音河村捐款5万余元帮助村上发产业。
通过半年多的驻村工作,观音河村的水毁道路方面基础设施得到恢复,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上一篇:县水利局掀起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热潮[ 04-21 ]
下一篇:县水利局召开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专题工作会议[ 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