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六个心”做优易地搬迁安居梦

作者:杨运宝 李辉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8-10 08:33
  汉阴县坚持以“一个支部统领推工作、三大载体支撑促就业、八个中心强服务”的“138”后续扶持和管理模式,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后半篇”文章,围绕党建、两业、服务“三个全覆盖”,实施“六大”乐业工程,强化“六项”安居措施,建细工作台账,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动我县后续扶持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建引领“聚心”。全县搬迁社区党建聚焦“六好双优”“评星晋级”工作目标,深化党建引领“321”基层治理模式,推行“三联”工作机制,一体化推进“乐业安居”,全面提升易地搬迁社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社区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目前,全县20个搬迁社区党组织结成联建对子(区域)12个、结成村企联建对子8个、城乡联建对子8个,搭建起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和协同发展的合作平台。今年社区新发展党员8名、积极分子15名,培育后备力量24名,红色力量不断凝聚充实。
  劳动就业“稳心”。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搬迁劳动力特点,因人施培、因岗施培、因产施培,设立村级劳务扶贫公司6个,举办专场招聘会9期,累计开展各类培训6000余人次。建立搬迁群众动态就业台账,常态化开展搬迁群众就业需求调查、就业创业培训和就业推荐、创业指导,并充分发挥帮扶车间、公益岗位兜底保障作用,充分保障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共引进20家帮扶企业、提供岗位1900余个、累计吸纳就近就地就业889人、带动易地搬迁户就业251人,搬迁群众劳动力务工就业4277户8630人,外出务工就业8042人,自主创业168人,占比95.13%,已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产业培育“贴心”。各集中安置区已建成重点产业园14个7572亩,划地到户4422户,实现了安置社区产业建园全覆盖。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推行了“三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了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利农联农机制,通过承包、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累计带动了搬迁群众6200余人增收。发挥“三联”工作机制优势作用,设置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42个,组建了同类型产业联盟10个,异业联盟3个,龙头企业带动2个,创办社区工厂20家。今年上半年整合各类资金877万元,为安置点稳定发展提供必要资金保障。
  社区治理“放心”。全县20个集中安置区实现了社区管理机构全覆盖,规范设置4个搬迁居委会、2个融合型社区管委会及8个挂靠居(村)民小组。完成了安置社区警务室6个、警务工作站13个、警务联系点59个,配备警务人员,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建立了“社区党支部-网格(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今年以来,排查化解易地搬迁安置辖区各类矛盾纠纷136起。建立了部门联系社区和党员干部包联搬迁群众的机制,夯实了“八中心”服务政策体系建设,细化了部门职责,实行了点对点地实地岗位培训,保障了“八个中心”日常正常运转,强化了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搬迁居民安全感。
  公共服务“顺心”。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理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齐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将安置区打造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居住安全的“星级社区”。目前,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5082本,办理户籍簿3377户14084人,安置社区管理四类慢性病1119人;落实搬迁群众残疾人生活补贴263人47160元、护理补贴83人19560元;落实最低生活保障749户2440人,实现了应兜尽兜;为3257人搬迁群众子女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优惠政策;全面实施“六小”暖心工程建设,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
  社区融入“暖心”。统筹宣传、文化等资源,在安置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质,改变传统陋习,增强社区互动和交流,提升搬迁群众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累计开展文艺演出活动10场次。电影放映95场次,开展文体活动、医疗卫生、文明创建等活动次数达300余次,有效促进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宣传及文化交流,积极开展社区管理服务“星级”创建工作,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引导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融合发展,推动衔接好了搬迁群众农民和居民“两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