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三联”机制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动能
汉阴县创新推行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三联”工作机制,优化基层组织设置、产业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推动各领域党组织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打通地域、村域、行业限制,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强弱协同抱团、点面有机串联、村民共同增收,实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农业产业规模效益提高、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目标,激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2021年底,汉阴县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村占80%;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3.25亿元,较上年增长5.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74元,增长10.5%。
一、支部联建把党的力量挺在乡村振兴最前沿。
按照产业互助、优势互补、共建共赢的联建思路,灵活城乡、村村、村企、县内外等方式,推进支部结对或区域联建,同步建立联席会议、相互挂职、集中培训及捆绑考核等联建运行管理制度,做到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一是城乡联。推动94个有联村帮扶任务的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社区)党支部结对联建,围绕提升党建水平、激活生产要素、助推产业壮大等,每年年初签订联建协议,每半年至少共同研究1次党建工作,每年互上1次党课、共同开展1次组织生活或主题党日互促提升,选派156名村(社区)干部到机关观摩学习、拓宽见识,村(社区)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明显提升。二是村村联。选定33个班子建设好、带头人能力强、产业发展优的村党支部为联建主体,与区域相邻、地缘相近、产业相关、人文相亲的76个村党支部开展区域联建,141名干部交流锻炼,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大事、共决要事、共办实事、共解难事,有效打破农村发展原有村域界限,特色种养产业和基地建设呈现连片带动、融合发展良好态势。三是村企联。确定77个发展基础好、市场潜力大、辐射能力强的涉农龙头企业或产业园区党组织为联建中心,与周边133个村党支部开展区域联建,助推企业或园区以项目引领、资金扶持、技术服务、订单产销等形式,带动联建村党支部利用所属生产资料建设产业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在土地流转、劳务组织、原料生产等方面为企业、园区发展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四是内外联。充分利用县级以上单位帮扶和苏陕协作、溧阳对口帮扶等契机,推进20个村、企、机关等基层党组织跨县联建,结成对子,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开放型发展格局。目前,有21名村干部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挂职锻炼,80名技术员到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全县培育产业带头人267人、乡土人才1.35万人,610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员回乡发展。
二、产业联盟促特色产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围绕产业集约集聚,按照“优势互补、协同抱团、融合发展”思路,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精准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建立农业产业全链条,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一是相同类型产业联营。围绕做大做强富硒大米、富硒茶叶、富硒猕猴桃等优势主导产业,以“党支部+产业联合社+分社”等方式,推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等组建产业联盟或产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规划布局、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包装销售、风险管控“五统一”,推动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观音河镇6个村联合组建富硒猕猴桃产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联营发展,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不同类型产业融合。跟进同类型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细分联建各方发展要素,推进不同产业种类、不同市场主体之间,通过合同、协议、订单等关系,错位发展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物流运输等发展环节,加速优势企业、优势人才、优势资源跨行业整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联盟产业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围绕富硒大米产业链延伸,培育以富硒大米深加工、米线生产、米糠提取、米醋生产等不同类型加工企业7家,形成了富硒大米产业“基地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品牌创建、市场营销、旅游康养、仓储物流”的全产业链。三是龙头联带。以联建党组织为核心,发挥主体企业、产业园区的市场竞争优势,带动联盟成员生产资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管控、市场销售,与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建立稳定购销关系,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汉阴新鑫米业公司带动涧池、蒲溪、漩涡等5镇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建立优质富硒水稻基地2万亩。通过产业联盟,全县共培育市级航母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42个,新发展茶叶、蚕桑、果蔬等特色产业6.89万亩。
三、资源联享让村集体与群众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以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市场主体进行联建,将群众利益与集体收益紧密捆绑,实现同增收、共致富。一是股份化利益共享。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35个联建村党组织以村集体经济为牵引,吸纳联建市场主体参股扩股资金,建起33个跨村域产业联合发展平台,推动混合所有制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双乳镇三同村党支部带领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玉河村、颐品庄园公司2个党支部,组建拐枣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以1600亩土地和20余万元资金入股参与分红。建立联建各方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资产股份的实际持有权、收益分配权、有偿退出权等制度,全方位保障集体经济成员利益不受损。二是协作化利益共享。依托“镇园产业联盟”模式,构建以市场契约关系为联结的利益共享机制,133个联建村党支部与77家龙头企业、各联建村集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收益分配,支持村集体经济成员在协议框架内用耕地、房产、人力等资源参与联合经营,最大化保障收益稳步提升。漩涡镇堰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新鑫米业公司在联建基础上做好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基地建设、生产经营和群众入社、利益分配等工作,带动堰坪村实现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6元。三是多元化利益共享。建立多元利益共享机制,联建村党组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集体所有的林地、茶园、库塘、厂房等闲置资源打包给市场主体开发运营,发展农家乐、民宿、田园综合体等农旅融合项目,吸纳集体经济成员用劳动力或一技之长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和销售服务队伍,让村集体与农户个体“有钱一起赚”。平梁镇太行村将集体的1000余亩荒废茶园、闲置房屋等打包给太行茶厂,建成节点性精品民宿20余间,唤醒沉睡资源,着力打造“沐太行天池、食农家土菜、品老树绿茶、住精品民宿”的乡村旅游品牌,带动100余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企业年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上一篇:汉阴为低保、特困对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08-29 ]
下一篇:汉阴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应急调度视频会[ 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