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鱼米之乡”的汉阴密码:凤堰农业文化遗产

作者:方亮 文婷 来源:汉阴电视台 发布时间:2022-09-13 09:06
  9月,已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安康汉阴凤堰古梯田进入了一年中稻谷成熟的季节,耀眼的金黄扑入眼底,展示着悠久而迷人的秦巴山区梯田风貌。作为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凤堰古梯田正用“活”的形态和“活”的语言,再现着先民们日出而作的历史场景,传递着先民们生产生活的聪明智慧。
  2021年11月16日,农业农村部发文公布了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汉阴凤堰稻作梯田系统跻身其中,成为迄今为止陕南唯一一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漩涡镇堰坪村是凤堰稻作梯田系统的核心种植区,来自江汉平原的移民后代们已将这里雕琢成了富庶田园。这两天村民们正利用晴好天气收割水稻,凤堰梯田呈现出一幅祥和而广阔的秦巴山区农耕文明美丽画卷。
  汉阴凤堰稻作古梯田是由清代中期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以吴氏族人为主建造。始于清朝乾隆丙子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于咸丰、同治时期大规模建设,距今逾250年,是目前秦巴山区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梯田。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堰古梯田作为中国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农耕文明遗产之一,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地,是中国移民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山区农业知识技术体系的集成地,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也是秦巴山区农业生物和移民文化的“基因库”,对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弘扬中华农业文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带动农民稳固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陕西全面深入挖掘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展现乡村振兴的多元成果,擦亮新时代三秦大地文化振兴的样板底色。如今,全省已拥有3项省级农业文化遗产,5项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阐释了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