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安康日报丨绿染汉阴山水秀 ——汉阴县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述

来源:安康日报 发布时间:2022-11-16 17:52

  近年来,汉阴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以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实际效果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2021年,月河汉阴段两个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全面达到地表水Ⅱ类,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居陕南32个县(市、区)第一,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省级森林城市”等多项中省级荣誉称号。

  周巡查+整改,打好系列组合拳
  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汉阴县从中省市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入手,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推动绿色发展为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体推进,打出了一套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组合拳。县秦岭办、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八部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常态化联合开展周巡查,不定期督查暗访、联合执法,及时发现全县秦岭生态环保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指导各镇、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大问题排查整治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隐患。通过“督、导、帮”相结合的方式,实行重点突出问题专班驻点督帮,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一系列“组合拳”铿锵有力,汉阴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抓早抓小,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防范风险已初见成效。5座小水电站全面完成整治任务,针对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信息化监管平台反馈疑似问题图斑111处和今年以来纳入省市突出问题台账的12个问题,及时下发整改方案,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确保该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顺利推进。
  通过秦岭生态环境问题整治,该县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环保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动物种群逐渐增多,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呈现出植被丰茂的良好景象。
  网格员+共治,织密扎牢防护网
  “守护环境是网格员的职责之一,激发群众热情的切入点是把问题从‘你的、我的’变为‘我们的’,把‘要我做’变为‘一起做’”,观音河镇进步村的网格员储成航这样形容他的经历和感受。每天都要徒步上山,对沿路以及秦岭保护点位逐个巡查。网格员彭诗群说:“对于这些复绿后的点我们每周要巡查到位,每半月要来整改后的点位看一下,如果发现树木有损坏或者有其他违建、乱捕猎,以及乱堆垃圾的行为,能及时组织群众清理的我们就清理了,面积比较大的我们及时向镇政府报告”。巡查过程中,网格员还会对辖区群众宣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告诉群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有什么后果,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村级环保网格员活跃在基层村居,该县充分发挥“前哨”和“耳目”的作用,通过帮助巡查发现问题,达到了群策群力、共享共治的效果。
  目前,该县已建立县、镇、村三级信息化网格化监管体系,落实基层网格员133名,形成了秦岭保护边界清晰、责任清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保护体系。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广泛发动群众“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实行门前“四包”制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把环境整治变为群众的行动自觉,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
  强宣传+引导,构建保护大格局
  为加快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汉阴县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宣传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形成上下联动抓整改、齐心协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出台了《汉阴县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行为奖励举报办法》,广泛组织动员群众发现问题线索,及时核实查办。制定《汉阴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引导各镇、各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利用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利用世界环境日、宪法宣传周等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用好“县级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联户”包抓工作制度,在全县营造人人参与秦岭保护、争做秦岭生态卫士的浓厚氛围。
  生态环境好不好,小动物们最知晓。近年来,汉阴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邂逅朱鹮,偶遇黑天鹅,救助苍鹭,相逢鼯鼠,放生猪獾等已成为常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已在汉阴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