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理论调研

理论调研

师徒帮带“六个一”活动 | 栋梁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作者:邹丹丹 来源:汉阴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10-31 21:33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到涧池镇栋梁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已有不少时日了。驻村任职后,我和帮带师傅一起,认真对村内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期间,通过参与村务会议、实地查看村情、入户走访村民、翻阅文件资料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发展的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集体基本状况

  栋梁村隶属涧池镇,2015年由栋梁村和安全村2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下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村民646户,1853人,其中常居人口622户,1741人。全村共有脱贫户248户,678人,其中“三类户”5户5人,低保户60户122人,五保户40户40人,已于2020年全部脱贫。

  全村村域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14亩(水田500亩),林地2758亩,平均海拔350米。坐落于涧池镇以西5公里,距县城7公里,316国道从本村贯穿东西,洞河水傍村而下。全村产业以甜杆、油菜、水稻、黄豆为主,经济作物有香椿400亩、花椒200亩、李子200亩。经济发展以种、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

  栋梁村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支部委员5人,村委委员3人。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全力谋求村集体发展。全村共有党员50人,预备党员1人。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剩余劳动人口较少。全村现有劳动人口935人,今年以来外出务工602人,由于土地收入有限,本地就业机会较少,很多农户都选择外出务工,谋求发展,导致本村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劳动力大量流失。

  (二)农业种植模式传统,农民收入渠道不多。受自然条件因素制约,本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其他类型产业发展程度较弱,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村民大多思想保守,固守传统的生产模式,仅仅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的田间地头上,很少关注田地之外的事情,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遇到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必然减收。

  (三)村民文化素质不高,休闲娱乐方式单一。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思想观念参差不齐,大多数村民业余生活乏味单调,农忙之余,空闲时间多,由于村内休闲娱乐设施过少,村民日常除了聚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

  (四)村内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的生活环境在待遇、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生活设施方面明显不如城市,很难吸引人才,进而留住人才。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农家子弟往往在考入大学后很少再回村发展,农村青年们普遍认为到大城市站稳脚跟才算成功,这种观念也使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和一部分高素质人才主动离开家乡,前往城市打拼。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发展壮大“三个一”产业,健全“产、加、销”产业链。按照“一村一品、一园一社”的发展思路,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现已和新鑫米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依托村企共建的形式,发展特色有机五彩水稻种植,将村部周边打造成集观光、垂钓、农家乐、民宿于一体的风景线。

  (二)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致富带头人,引导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返乡创业,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现在涌现出了廖远波、廖乐乐、刘波、杨世兵等一批行业致富带头人。其中廖远波的明康果业有限公司,现已流转土地400亩,将打造高质量的水果基地,其中蓝莓、草莓、火龙果等富硒产品,形成产销一体的经营化管理模式。未来将采取村企联建的形式,打造一个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农旅项目。

  (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创建评选文明家庭,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媳妇、诚信村民等评选活动,深化乡村移风易俗行动,破除陈规陋习,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要求,全面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下一步栋梁村与军坝村通过“三联共建”的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携手打造标杆式的农旅融合之路,将温洞路至洞河水库沿线建设为一条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线。

  (五)坚持抓住健全乡村组织体系这个关键,选好一个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配强“四支队伍”体系,充分利用好具有汉阴特色的“321”治理模式和“三联共建”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