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关于办理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71号建议的函
名称 | 汉阴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关于办理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71号建议的函 | ||||||
办理部门 | 县文旅广电局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李东升 | 签发日期 | 2022-08-09 | 发布日期 | 2022-08-10 | 类别 | A |
正文 | 成滨(等) 代表提出的《关于“挖掘月水文化,打造月河名片”的建议》。 | ||||||
回复 |
近年来,在月水文化挖掘与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 工作:一是围绕乡村旅游,挖掘月水文化资源。我们以月河为 核心,在迎宾公园、花月湾、运动公园等城市工程亮丽呈现的 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展示汉阴独特的月水文化资源,在月河 河畔塑造抱瓮丈人等雕像,增加月河文化品牌视觉性和辨识度, 完善提升月河沿线文化标识建设,突出书法、家训文化等地域 特色内容,策划月水文化休闲专线等主题游,通过形态、业态、 文态、生态 “四态”融合,让月水片区成为集文化体验、旅游 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园休闲综合体。二是突出活动主题, 丰富月水文化内涵。近年来,县文旅广电局借助 “油菜花旅游 季文旅系列活动”“月河樱桃花游园活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荷塘月色文化旅游活动”,深入挖掘月河承载的深厚历 史、人文、生态、经济等价值。邀请本地词、曲作家谱写了《月水荷韵》《月水源》等汉阴月水文化民歌,策划实施了小城夜 晚月水文化活动系列展演,着力打造一条以县城为中心连接月 河沿线的中轴线,使月河文化活起来、靓起来,成为汉阴文化 名片,让汉阴这座城市 “留住记忆、记住乡愁”,全方位展现 历史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 三是坚持 “三结合”,焕发 月水文化活力。坚持文化与建筑相结合,汉阴县文旅广电局始 终坚持以文塑城,在建筑中融入文态,延续文脉,通过在月河 沿线迎宾公园、运动公园建设 26 个微图书馆,打造“可阅读的 公园、有记忆的月水、能漫步的街区”。坚持文化与园林相结 合,在迎宾公园区域和运动公园城市月水文脉区域实施景观提 升工程,打造绿在城中、城在绿中、开放休闲、生态优良的“慢 城”空间结构,让城绿水相映,水绿文交融。坚持文化与生活 相结合, 以文塑城、以城强旅、以旅兴商,围绕月水文化、名 人文化、民俗文化等,在迎宾公园区域打造 “精致文化生活”, 在运动公园打造 “精品慢生活”,在月河沿线城市商业街区打 造 “繁华市井生活”。 下一步工作思路: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争当“月 水文化复兴行动”排头兵,擦亮 “月水文化大放异彩”金名片, 注重文化传承,保留历史记忆,保护城市肌理和文脉,把汉阴 月水文化资源根植于城市发展中,用文化绘就汉阴蝶变新篇章, 以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展现锦绣汉阴发展新图景。一是整合公 共资源,擦亮月水文化城市名片。积极加强与城建、水利等部 门衔接沟通,整合各方资源,在城市建设总规划中和月水河道 整治方面,不断嵌入汉阴地域文化,让月水文化焕发新面貌,同时积极加大打造月水文化的宣传,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共同 擦亮月水文化城市名片。二是发挥文化教化作用,彰显月水文 化价值。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举办传统民俗展示,让文化通过活动“活”起来,策划“月水之旅”等城市主题文化观光线路,充分发挥文化教化作用,让当地群 众和外地游客可以沿着月河的足迹,领略汉阴风采,共同探寻 锦绣汉阴建设的精神密码,让老百姓沉浸式接受三沈文化、家 训文化、月水文化洗礼。三是以文赋能,延伸月水文化产业链。 对汉阴本土产业、富硒产品,依托月水文化作为切入点,注入 文化内涵,积极指导、支持对富硒产品进行文化包装、创新、 制作文创产品。采用文化活动搭台,线上线下同步,延伸文旅 产业链条,让汉阴月水文化转化为触得到、看得见、带得走的 文创产品和富硒食品,让文化通过产业“活”起来,以文化活化为活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