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理论调研

理论调研

师徒帮带“六个一”活动 | 关于加强我县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作者:马贤武 来源:汉阴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1-13 20:10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落实产业与包村干部同责,逐步落实包村干部主抓产业激励机制,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从整个乡村振兴来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进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纵观我县近年来的乡村振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着重体现在农村产业发展基础滞后的问题。一是同质化问题突出。不少乡村在发展产业时,没有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基础条件等实际情况发展农村产业,比如要种莲藕都种莲藕,要种猕猴桃都种猕猴桃,导致一哄而上、重复单一。一些帮扶单位一谈扶贫帮扶工作,首先考虑的就是发展种养殖业,至于适合不适合市场协调发展没有过多考虑。而农民认为,只要自己不掏钱,发展什么无所谓,这样无疑加重了产业发展的同质化问题。其次是基础设施配套薄弱,农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路网、田网、水网、电网还没有配套到位。最后是产业融合不够。由于缺乏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导致产业链短、基地分散、规模过小,没有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导致我县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不多。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思想振兴、人才振兴

  首先,挖掘和推荐具有长远眼光和思想格局、想干实事的创业型人才,寻找雄心壮志、有责任担当的人牵头成立团队,带领大家闯出一条适合我们当地自己的发展路线和创业模式。其次,村镇要成立专业部门对接乡村振兴返乡的创业人才。积极研究国家振兴政策和创业的突破点,广泛邀请外出人才积极回乡创业。最后开展会议活动吸引人才和参加村组的推介人才会,为回乡创业的人和有创业想法的人创造基础土壤。

  适合我们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才能留住和培育人才。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就能够吸引外来的资金和投资企业,这样就带动当地的就业和乡村的振兴。村镇乡村负责人包抓,其间人员不能频繁的岗位调动,一个阶段最少需要3年才能初见成效,产业成熟需要5年以上,所以鼓励负责人一抓到底,目前村镇部门对于振兴产业不够重视流于表面形式,对于小的投资不够热心,所以需要规划好乡村干部包村包产业振兴任务,对于产业任务和经济效益互相挂钩,切实落地产业干部的激励制度。

  二、鼓励个体户、家庭农场、村民合伙制等产业夯实发展基础

  目前,我县发展的各类集体经济存在唱独角戏的问题,要么是村级组织自身全部投入,要么是大户独家行动,一旦村级组织和大户后续投入、管理、营销跟不上,村集体经济就会受损。建议村部牵头流转土地,鼓励个体户、合伙制投资模式,加强农村“两委”班子能力建设,选好农村“两委”班子,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筑牢发展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三、大胆探索、稳定发展

  可采用返租经营、与村民合作、与大户合作三种模式。集体返租,通过从农户返租土地,发展特色产业,组织贫困群众成立劳动服务队伍,统一进行生产、分工式对产业经营和管理。与村民合作,通过村级组织引领,带动村民发展种养殖业,村集体提供种苗并给予一定补助,实行统一技术指导和销售,既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又促进了农民增收。与大户合作,吸引在外经商人员,采取村集体+大户方式,成立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注入资金,带动困难群众就业入社,每年保底分红并提供务工机会。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制定适合我县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将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杜绝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杂乱、前功尽弃的事情发生,打击村民的积极性。

  二是突出精品带动。要打造一批集特色产业发展、阳光产业、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做深做透,做出特色。同时,积极引进农业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收链。

  三是突出资源整合。要加强特色产业资源、地理优势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等有机融合,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宣传、包装、整合,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真正让我县的各个乡村特色鲜明、相互补短,相互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