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汉阴县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xzfgzbmzjj/2023-0001 公开目录: 住房保障
公开责任部门 住建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汉发改字〔2022〕705 号 成文日期: 2022年08月09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2-08-10 11:25
各相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汉阴县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汉阴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8月9日



  汉阴县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新型城镇建设系列决策部署,着力提升城镇品质,切实做强城镇经济,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安政办发〔202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汉阴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三新”、实现“三高”,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开展五大行动为抓手,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协同发力为基本原则,以产业聚集、生活宜居为方向,以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为重点,按照规划引领、系统推进、示范带动、高位建设、精细管理、精准考核的实施路径,着力做强产业支撑、做优园区平台、做精城镇品质,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补齐县域经济短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人口转移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治理科学精细、城乡深度融合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高品质生活新高地,为汉阴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二)总体目标
  对标“安康市域副中心城市”定位,以“撤县设市”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质、强化智慧管理、塑造城镇品牌,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形成“一心一轴两极多点”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打造美丽宜居宜业宜游人文汉阴。
  ——城镇体系结构更加优化。优化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推动城镇职能结构、规模等级结构更趋合理,城镇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显著增强,特色化和竞争力明显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集镇服务功能日趋强化。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好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公共安全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投融资、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阻碍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
  二、重点任务
  (一)国土空间规划引领行动
  强化“三新”“三高”战略眼光,统筹“三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科学编制“管用、实用、好用”的国土空间规划,认真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为推动汉阴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此项行动由县自然资源局总牵头,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完整规划体系。紧扣“5775”总体思路,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与战略,优化城镇主体功能区,统筹安排生态保护、乡村和农业、城镇体系、能源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综合交通体系、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布局,强化区域协调联动,科学合理布局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依托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体系分区传导、指标管控和政策引导,落实目标任务和保护管控要求,将用水总量、建设用地总规模、生态保护红线规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约束性指标分解下达。加快推进“多规合一”,统筹衔接各类宏观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纵连横”形成一整套系统性、接地气、高质量的规划体系。有计划推进各类详规、专项规划编制,适时组织编制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控规覆盖率100%。(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2.落实国家、省、市和区域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明确战略目标。围绕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综合交通、历史文化、设施配套、整治修复等因素,对标安康市域副中心城市定位,实现撤县设市目标,构建以县城为核心、集镇和搬迁社区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承载体,重点打造月河川道新型城镇发展轴,推进南北山区协同发展。(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3.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服务效能。巩固不动产登记示范窗口建设,加快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完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和信息互联共通共享,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发证,力争“十四五”全面完成全县6.5万户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目标。用好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和弹性出让机制,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保障重点项目推进。建立统征奖励考核机制,将征地拆迁任务纳入相关镇目标责任考核,强化征地拆迁遗留问题化解,积极推动宗地“净地出让”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4.加强规划信息公开,提高执行情况透明度。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依法依规开展集体决策,加强规划监管,规划修改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严禁随意擅自调整规划。践行绿色发展,筑牢安全防线,持续加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着力解决生态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强化执法监察力度,用好“321”乡村治理模式,发挥镇村基层监管前沿阵地作用,持续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排查整治,严查违法用地案件,推动矿山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确保卫片执法比例低于问责红线。(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
  按照“做大城市、做强县城、做精集镇、做美村庄、做好社
  区”的总体要求,立足汉阴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明确重点领域目标任务,探索“产业载体多元、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高度集聚”的新型城镇建设路径,构建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完备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此项行动由县住建局总牵头)
  1.补齐短板弱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配套衔接的原则,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镇道路、给排水、水生态、环卫、燃气、通讯、消防、人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实施中堰片区农贸市场、李家台滨河公园、公园里带状公园、三沈产业园区公园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北城街、迎宾大道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城区通行能力提升工程,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建设改造11条城区骨干路网,全面消除断头路,完善城市路网,到“十四五”末在县城规划建设花月路等1至2条特色鲜明、文旅融合、功能完善、尺度宜人、慢行友好、管理精细的有趣味、可停留、可体验的精品街区,通过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城镇品镇。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全面完成老城区电梯入户、雨污分流建设,全面改善老旧小区居住条件,扎实推进西坛、东尚三城二期棚户区等老旧小区改造,推动老旧街区打造街区经济,力争“十四五”完成87处老旧小区改造和7个片区棚户区改造。优化公共交通站线布局,大力发展共享交通和智慧交通,加快充电桩、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城市停车设施,新增停车设施2200个,确保县城居住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得到基本满足,逐步缓解交通堵、停车难等问题。加快布局新能源充电桩,到“十四五”末,新建充电桩65个,力争公共停车场新能源充电桩配建比达到10%以上。实施信息网络提升工程,以主城区、重点镇、旅游景区、产业集聚区及医院学校等区域为重点,布局完善5G网络,建设5G基站600个,逐步实现县域内全覆盖。
  (县住建局牵头,自然资源局、经贸局、城管执法局、文广局配合,相关镇政府具体实施)
  2.加强生态环保建设,推进环境卫生提级扩能。优化污水处理工程体系,全面建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项目,完善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厂规范化运营,确保污水和渗滤液达标排放,实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5%以上。积极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旧房拆除、建筑垃圾转运资质化管理,切实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建筑垃圾转运污染、房屋拆除污染、餐饮油烟污染、散煤治理污染、餐厨垃圾污染、噪声污染治理,常态化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持续推进生态环保建设。确保“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5%,基本实现中心城镇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县住建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局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3.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城镇品质提档升级。积极做好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预防自然灾害普查工作,掌握好城市运行安全的堵点和薄弱环节。科学编制城市内涝防汛预案,启动海绵城市建设,疏浚城市河道,加强城区积水治理和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建设堤防护岸等防洪排涝设施,提高防洪标准,重点实施月河综合治理工程,提高城市内涝的应对能力。以城市燃气安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为重点,认真汲取燃气爆炸事故惨痛教训,进一步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施工企业主体责任、监理、质检部门监督责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教育大培训和隐患排查整治,做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切实守牢安全生产红线底线生命线。加强消防设计审查和消防验收备案,提高建设工程突发火灾自救能力,加强城市消防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打通生命通道,提高消防救援水平。加快城市生态修复,建设绿地公园、城市绿道,力争“十四五”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县住建局、应急管理局分工负责,县水利局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4.合理设置建设项目准入门槛,提高低效利用土地开发效率。探索实行土地空间分层出让,着力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严格落实“增存挂钩”和地价调解制度,对优先开发利用废弃、闲置和低效土地的予以优惠。全面实施老旧城区土地综合改造,对废旧厂房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存量土地扩容增效。对一些短期不能改变城市规划用途的土地,通过“临时使用”方式进行开发利用,提升城市空间的使用效率。(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分工负责,发改局、经贸局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三)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
  以“目标要精、信息要准、措施要细、追究要明”为总体工作原则,精心组织,分类实施,务求实效,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品质,强化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广大百姓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项行动由县城管执法局总牵头)
  1.健全标准体系,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建立健全符合汉阴实际的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制定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加强标准制定衔接,提高各专业标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明确城市道路、城市容貌、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管理标准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标尺和依据。确保精细化管理取得实质性成效。(县城管执法局牵头,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局、公安局等部门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职业素养。按照“县级统筹、行业监管、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结合汉阴实际制定出台可操作、易量化、规范严格的县城网格化管理方案,推进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完善城市综合监管网络,着力解决中心城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等突出问题,加强城市管理日常检查和专项巡查,特别是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等薄弱地区和环节的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制定和完善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管理制度,严格准入资格管理,加强执法教育培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严格统一着装和标志标识,加强执法装备建设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和考核评估,确保执法工作程序清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监管有力、安全高效。(县城管执法局牵头,政务服务中心配,各相关镇政府配合)
  3.维护城市公用设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规范城市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符合汉阴实际的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制定衔接,制定可操作、易量化、规范严格的生产作业服务标准,规范作业流程、技术规范、操作守则和作业指标,提高各专业标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修订完善城市维护管理相关规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严格落实各类标准,深化养护作业市场化改革,确保地下管网、人行道砖、路灯、窨井盖、公共厕所等设施的完好率,提高水、电、热、气等养护企业服务水平。(县城管执法局牵头,住建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镇、部门配合)
  4.强化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和相关数据,建设形成涵盖城市管理各领域和各层级的基础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加强行业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交换运用,提升管理精度、效率和实施响应程度。(行政审批局牵头,住建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城管执法局、公安局、交通局、交警支队、消防救援支队配合)
  (四)存量问题化解行动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系统梳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分类施策、标本兼治,依法依规逐步化解。(此项行动由县自然资源局总牵头)
  1.紧盯县域各类城建遗留问题、“两违”问题,分门别类梳理,系统摸排成因,逐个制定化解方案,稳步推进问题化解。对中心城区梳理出的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领域遗留问题,按照依法依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分类施策、标本兼治原则,先易后难,先急后缓,逐步化解。各镇政府要对辖区内建设遗留问题进行摸排研判,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减轻新型城镇化建设包袱。明确村道、饮水、照明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管护责任和经费,着力破解一批制约县城和重点镇、重点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管执法局分工负责,县信访局,各相关镇政府具体实施)
  2.严格实行建设项目全流程监管制度,推进房地产项目“交房即交证”改革,杜绝新的问题发生。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处罚与行政管理衔接机制,推行跨部门协作执法、联合执法,注重源头控制、过程管控、末端化解、综合治理,探索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县自然资源局、城管执法局、住建局分工负责,县委编办、县级各相关单位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五)产城融合开展行动
  拓展经济边界,加快融入汉江生态经济带等周边区域板块发展,推动县内“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一体化发展,在城乡经济融合、要素融合、服务融合、设施融合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发展共同体。统筹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同步推进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协同共进,实现县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抱团式发展。(此项行动由县发改局总牵头)
  1.加快特色城镇建设,打造宜居品质县城。深入推进文明、生态、智慧、宜居“四个城市”建设,加快县城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创建“县城建设示范县”,打造“小县优城”。推动三大组团一体化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老城组团发展文化体验、文化娱乐、购物餐饮、夜间经济等业态,凤台组团发展数字经济、公铁物流、毛绒文创、商务会展、新型商贸等产业,城西组团引入书画软装、文化创意、文化演艺、中医康养等业态,打响“三沈故里,人文汉阴”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涧池县域副中心镇,推动城关-涧池一体化发展,适度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加快西坝、东坝、紫云、洞河片区改造,提升集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引导特色林果、现代物流、新型材料等产业集聚,打造月河川道城镇发展轴的核心引擎。建设漩涡、双河口乡村振兴示范镇,按照“南茶北果”农业产业布局和“一心三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漩涡镇和双河口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康养度假、红色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等业态,打造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示范镇,打造南北两区经济增长极,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镇。(县发改局牵头,住建局、经贸局、农业农村局分工负责,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2.推动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构建以县城为核心、集镇和搬迁社区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承载体,统筹推动城乡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强优惠政策保障,加大金融服务跟进力度,引导资源向园区流动、产业向园区融合、企业向园区聚集。农业产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实施交通网络优化工程,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推进国省干线提等升级,打通县际断头路,加快县乡公路升级等改造,健全县镇村三级客运网络,重点实施通用机场、凤凰山隧道、县城北环线、城东及城西客运站等项目。实施城乡供水保障工程,构建以规模水厂为核心的区域化联镇、联村供水体系,优先部署规模供水工程、因村布局单村水厂、按需补充小型工程,稳步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建设,重点实施月河川道供水保障联通工程、高家岭水厂、小型水库等项目,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实施天然气利用工程,以县城、川道沿线集镇和汉阴经开区为核心,加快建设天然气站及燃气管网,实现川道区域天然气全覆盖,逐步向南北山区延伸。(县发改局牵头,县住建局、经贸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分工负责,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3.优化做强服务配套,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社会保障提升工程,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为重点,围绕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能力提升、普惠养老城企联动、公办托育服务、普惠托育服务四大专项行动积极谋划储备、筛选上报一批“一老一小”重点项目,确保有整体目标、有资金投入、有场地保障、有要素支撑、有机制运行、有推动落实,推动城乡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结合汉阴实际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力争2022年6月前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23年,建成目标明确、责权清晰、分工协作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四位一体”的紧密型县域共同体。通过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较快发展,医疗、预防和公共卫生深度融合,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中心卫生院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县级医院逐步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做到一般疾病在县域解决,日常病在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完善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社会化足球场等城乡体育设施布局,实施公共文化繁荣工程,推进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布局完善镇、村(社区)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凤堰古梯田及三沈纪念馆等文化遗存博物馆和展览馆,打造陕南文化高地,确保“十四五”推动全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主要指标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创新实践和示范项目领跑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汉阴样板”提档升级,创新发展经验在全县同类地区示范推广。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统筹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扩大城区教育资源和学位供给,改善乡村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建设完善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培育发展高端园,确保“十四五”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基本解决。(县发改局牵头,县卫健局、县教体局、县文广局、县民政局分工负责实施)
  4.全面放宽落户限制,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持续推动户籍制度及配套改革,完善现代人口管理制度,提高户籍迁移便利度。完善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实现“零门槛”落户。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以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为重点,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户籍人口享有同等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推动主导产业从“以村带户”向“以镇带村”转变、重点基础设施向城镇、社区和中心村聚集。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原居住地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依法自愿转让权益。依法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人才返乡制度,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县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经贸局、公安局、人社局、教体局、民政局分工负责,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各镇政府具体实施)
  5.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增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掌控力度,控制城市开发边界,合理把握房地产供地投放量和节奏,在执行房地产“三条红线”“两集中”政策过程中,积极推动房地产业“软着陆”,既要防止土地拍卖频繁流标、中心区域供地不足导致后期房价暴涨,又要防止四、五线城市房价过快下跌引发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遏制投机性购房,加大保障性住房项目支持力度,积极满足市场刚需。提高房地产开发门槛,对资金不落实的项目限制开工行为。加强房地产预售管理和预售资金监管,开展房地产市场乱象整治,严厉打击房地产领域非法集资、价格欺诈,物业管理收费、服务标准不公开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县住建局牵头,县公安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新型城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吴奎任组长,副县长刘济兵任责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联系相关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健全工作机制。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由县发改局牵头抓总,具体专项行动分别由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县级各相关部门要细化措施,强化落实,把每项工作具体到事项、到时限,确保专项行动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各镇、各部门要把城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议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推进落实城镇化的决策部署,根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措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三)用好专业力量。相关镇、县级相关部门要善于借助专家智库、科研院所等专业力量,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能级、质量品位和竞争实力。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能规划干部,造就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和专业知识,规划建设运营好城市。
  (四)完善投入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提升国有资本经营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信贷资金参与城镇建设,着力培育市政公用设施专业化投资运营企业和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加快构建适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五)强化督查考核。县政府督查室、县发改局要将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督查内容,加强督查通报和跟踪问效,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落实。县发改局商有关部门制定差异化考核办法,组织五大行动牵头单位对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单项考核。


  附件:汉阴县新型城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职责。


  汉阴县新型城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职责


  为深入推进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城镇承载能力,推动城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县政府决定成立汉阴县新型城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组成人员及职责明确如下:
  一、组成人员
  组长:吴奎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责任副组长:刘济兵   副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办联系发改、住建、自然资源方面工作负责同志
  成员: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教体
  科技局、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汉阴分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文旅广电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统计局、县信访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招商服务中心、县政府办(金融外事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县发改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住建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如有变动,由接任工作的同志替补,不再另行发文。
  二、职责分工
  (一)领导小组职责。贯彻落实国家、陕西省、安康市和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全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研究决定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拟实施的重大项目;协调解决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牵头制定全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性文件,提出需要由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及相关建议,协调解决全县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分解下达全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协调组织对各相关部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督促检查各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家、陕西省、安康市和我县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政策措施、工作落实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三)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1.县发改局: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和综合协调工作。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专项行动。牵头编制全县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协调掌握全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进展情况,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全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督查考核工作。负责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重大产业项目的审批工作,积极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
  2.县住建局(城市管理大队):全力配合县发改局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及综合协调工作,牵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升两大专项行动。拟订全县城乡建设和管理的法规、政策、计划并指导实施。推动县城和镇村建设、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指导县城副中心、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传统村落等申报创建工作。负责城市管理和执法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市政设施建设、安全运维、环境卫生管理和县城道路、机动车停车场及户外设施方面的城市公共空间管理。
  3.县自然资源局:牵头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引领行动、存量问题化解两大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新一轮避灾搬迁,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创新土地管理机制,依法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加强新型城镇化土地保障。排查化解城建遗留问题。指导城乡建设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4.县教体科技局:负责优化完善城乡学校布局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就近入学相关政策,保障符合政策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5.县经贸局:负责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同城镇化融合发展。统筹做好县域工业集中区与城镇建设的协调融合发展工作。
  6.县公安局: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认真落实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镇外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7.县民政局:负责探索调整县域内行政区划布局调整工作。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指导,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8.县财政局:配合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探索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9.县人社局:牵头抓好新社区工厂建设。负责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城镇人口聚集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10.县交通局:负责完善全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城镇公共交通。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11.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研究制定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流转机制,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
  12.县乡村振兴局: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13.县经贸局:负责协调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加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和商业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指导推动商贸流通新业态发展。
  14.县文旅广电局:负责研究制定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的全域旅游、文化事业政策措施。
  15.县卫健局:负责加强县城公办医院、县域医共体、镇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6.县统计局:配合制定全县新型城镇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全县城镇化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研判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形势,评估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统计数据。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职能,分领域做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