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汉阴县富硒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 xzfgzbmxzfxgbm/2023-0131 | 公开目录: | 其他文件 |
公开责任部门 | 各镇各部门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汉产业链办发〔2022〕8 号 | 成文日期: | 2022年09月23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2-09-24 16:54 |
汉阴县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
2022年9月23日
汉阴县富硒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关于硒产业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着力打造富硒食品核心聚集区,坚持“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引领”发展策略,攻克关键技术、补齐功能弱项、提升基础能力、做强“链主”企业、优化产业生态、夯实产业链基础,重点推进富硒粮油、富硒茶饮、富硒林果(猕猴桃)、富硒蔬菜(食用菌)、富硒畜禽、富硒渔业、富硒魔芋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探索发展“食品+”融合发展新模式,带动富硒功能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发展,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富硒食品百亿产业集群,打造陕南地区富硒食品全产业链示范县。
二、工作目标
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七大”主导产业精选“链主”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加速产业要素集聚,培育具有特色优势、引领区域发展的富硒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拳头产品。到2025年,创建“富硒产业示范县”,打造1-2个富硒产业示范镇,培育1-2个富硒产品单品冠军、1家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10个以上富硒农业示范园区、10个以上富硒食品品牌,全县富硒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夯实产业链原料基础。以富硒食品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富硒食品产业“链主”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或“龙头企业+基地+市场”等模式,加快富硒粮油、富硒茶饮、富硒林果(猕猴桃)、富硒蔬菜(食用菌)、富硒畜禽、富硒渔业、富硒魔芋等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择优建设一批富硒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一批集科技创新研发、成果孵化、试验示范、科普教育、休闲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富硒食品产业园区,为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原料基础保障。完善基地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运输、低温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配备清洗、分拣、烘干、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增强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到2025年,建成富硒产业基地30万亩以上、富硒农业示范基地10个以上、富硒产业现代农业园区10个以上,建成秦巴特色富硒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补齐加工服务短板。以汉阴省级经开区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区为载体,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推动富硒食品产业由初级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支持加工企业提级扩能,推进食品生产线数字化升级,稳定扩大粮油制品、特色果品、豆制品、调味品、休闲食品等基础链产品产能。突出做强以小分子活性成分为重点的富硒功能性食品,延长富硒黑豆多肽、植酸IP6及其衍生物产业链,积极开发功能性膳食营养补充品、富硒功能食品、营养健康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型营养功能性食品等新产品。推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延伸发展硒肥、饲料、化妆品、洗护用品等产品,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提升产业链配套服务,健全农产品物流和电商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富硒产品交易中心和交易市场、电商中心,指导帮助富硒产品电商企业发展,积极搭建富硒名优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完善富硒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和营销店。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包装设计和包材生产。
(三)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以富硒水源、富硒食品、优良生态、田园风光等为基础,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标准化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富硒疗养、康体养生、研学旅行、乡村栖宿等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康养融合发展。大力开发以富硒食品消费为主的富硒休闲旅游,建设综合性富硒旅游园区、主题公园和休闲农庄,打造“民宿+富硒田园+富硒山水”新产品组合;以硒疗养生康复为核心,大力发展富硒康养服务业以及与富硒有关的大健康产业,实施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功能农业示范园、农耕文化体验园、富硒美食购物体验店、富硒食疗养生馆、休闲农庄、乡村特色民宿等项目,建设集富硒农产品生产、农旅体验、乡村旅居、假日休闲、观光采摘与硒养健康有机结合的富硒休闲示范基地。
(四)明确“链主”企业。围绕富硒粮油、富硒茶饮、富硒林果(猕猴桃)、富硒蔬菜(食用菌)、富硒畜禽、富硒渔业、富硒魔芋等产业发展,支持汉阴红星米业、陕西金福海油脂、汉阴华晔植物药业、汉阴凤堰茶业、陕果集团汉阴分公司、安康幸福农业、汉阴东方希望、汉阴永丰生态农业科技、汉阴七叶莲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富硒食品产业“链主”企业。鼓励制定和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重点在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联盟构建、创新平台建设、人才技术集聚等方面补链延链强链,建设主业突出、品牌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带动性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富硒龙头企业,集中资源力量,力争将华晔植物药业打造成高新技术企业、幸福农业打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星旗食品、硒汉食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水平。
(五)加快产业链科研攻关。围绕富硒食品产业链技术创新需求,用好安康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汉阴核心区创建平台,鼓励富硒食品产业“链主”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富硒功能食品研发中心、富硒功能食品成果转化基地、富硒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倾斜富硒产业科研项目和政策奖励支持“链主”企业发展,引导“链主”企业立足资源优势,开展土壤硒资源高效利用、富硒优质品种改良、富硒功能食品基础研究和新品研发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富硒资源利用率和富硒食品附加值,打造富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六)健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支持富硒食品产业“链主”企业按照国家相应标准要求,以企业标准、团体标准为重点,以地方标准为支撑,制定和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力度,建立富硒产品溯源体系,提高富硒产品质量效益。对制定并发布富硒产业行业标准的单位和协会给予扶持和奖励,以国家标准发布的奖励20万元,省级标准发布的奖励10万元,市级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奖励3万元,企业标准奖励1万元。
(七)加大富硒品牌培育。依托安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汉阴核心区建设,搭建汉阴富硒农产品检测中心、富硒食品安全追溯云平台等,争取国家级硒产品综合质检中心落户汉阴,引进培育检验检测等第三方机构,全面提升富硒产品检测能力和水平,实现富硒食品全程可追溯。加快培育汉阴富硒食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知名品牌、产品单品品牌,推进富硒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鼓励行业协会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支持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培育富硒食品品牌10个以上,打造1-2个富硒产品单品冠军,争创一批“名优特新”富硒食品。持续承办猕猴桃品鉴活动,积极组织创办美食品牌推广会、富硒食品交易博览会、富硒美食文化节、富硒美食论坛、美食厨艺大赛等活动,扩大汉阴富硒食品品牌知名度。
(八)加大产业链精准招商。按照“缺什么招什么、什么弱补什么”的原则,聚焦产业链短板弱项,紧盯目标企业,策划富硒食品招商项目,编制富硒食品招商引资项目册和优惠政策“一本通”。坚持“富硒特色产品展销推介+富硒食品项目招商引资”的招商模式,统筹招商项目、客户资源、政策措施等有效信息,开展定向招商、填空招商和点对点招商,每年开展富硒食品招商引资推介活动3次以上,引进落地5000万元以上的富硒食品项目1-2个,推动富硒食品招商项目精准落地。
(九)健全产业链市场体系。积极推动、合理布局和系统建设汉阴富硒产品交易市场及富硒食品展示展销中心,大力支持富硒产品电商企业发展,积极搭建富硒名优产品交易平台,融入安康中国硒谷富硒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和“硒品1号店”网上商城,支持富硒食品产业“链主”企业建立富硒产品营销店。对线上销售富硒产品超过一定规模的,按照行业部门出台的奖补政策优先给予奖补。
(十)提升产业链服务体系。围绕富硒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法律政策咨询、种苗育供、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技指导、产品质量监测、信用评价、保险推广、市场预测等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为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创造良好条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富硒创新型团队合作,融入全市富硒产业智慧管理平台建设,为富硒食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资源利用对接、品牌营销、检测认证等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整合检测机构和人员,全面提升我县富硒食品检测能力和水平。建立富硒食品产品溯源体系,完善富硒产品登记、备案、贴标管理工作机制,加速提高产品质量和识别度。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组建由县委副书记担任链长,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教体科技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招商服务中心、县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富硒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推动产业链发展工作,抓好决策咨询、服务支撑、督促调度等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互联互通、合力推进,结合我县实际,积极主动作为,确保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加大政策支持。编制“十四五”富硒食品产业规划,增加县本级财政预算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林业局等行业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健全财信担保和农业担保体系,为富硒食品产业链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三)强化督导考核。实施挂图推进措施,建立富硒食品产业链“一图四单”(见附件),明确工作重点和内容。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制度,链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生态富硒食品产业链提升工作推进措施,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产业链发展,形成工作合力。将产业链推进措施纳入富硒食品产业年度考核内容,确保链长制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附件:
1.汉阴县富硒食品产业链图谱
2.汉阴县富硒食品产业链政策清单
3.汉阴县富硒食品产业链重点问题清单
4.汉阴县富硒食品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
5.汉阴县富硒食品产业链重点项目表
附件1

附件2
序号 |
文件名称 |
主要政策内容 |
备注 |
1 |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 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中发〔2017〕1 号) |
提出“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挖掘开发具 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
|
2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 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通知》 (农办计 财〔2020〕7 号) |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选准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集中资金资源,着力解决好产 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和关键环节,打造一批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 集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在省级层面加强资金 保障,集中重点投入。鼓励地方各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统筹整合其他 相关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 |
|
3 |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陕政 发〔2021〕3 号) |
提出“推动安康以汉江沿岸和月河川道为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富 硒食品原材料种养殖基地和深加工基地,打造中国富硒产业聚集区”。 |
|
4 |
《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 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 (陕发〔2021〕 5 号) |
组织脱贫地区制定“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 表的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做优做强 茶叶、魔芋、食用菌、中药材、核桃、红枣、小杂粮和有机、富硒、林特系列产 品等区域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 |
|
序号 |
文件名称 |
主要政策内容 |
备注 |
5 |
《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 意见》 (陕政办发〔2021〕15 号) |
将富硒食品产业明确为省级 23 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推动实施“链长制”,由省 工信厅主要领导担任“链长”。 |
|
6 |
《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安政 发〔2021〕4 号) |
将富硒产业确定为“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通过做 强富硒食品产业、加大科技创新研究、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品牌品质、 大力开拓富硒市场,推动硒资源向硒产业转变,建设全国富硒产业强市,打造全 国富硒产业集聚区。 |
|
7 |
《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 定》 (安发〔2021〕8 号) |
大力实施“硒+X”战略,通过提升“硒+农业”、做强“硒+工业”、开发“硒+ 旅游”、打造“硒+康养”,全面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富硒产业资源、科研 创新、标准、品牌、市场等关键环节健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
|
8 |
《安康市富硒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 年行动方案(2021-2023)》(安政办发〔2021〕 19 号) |
按照现代化富硒产业发展体系建设要求,围绕补齐产业短板、提升功能弱项、推 进高质量发展,重点实施资源合理化开发利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标准化基地 建设、加工能力提升、三产融合示范、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富硒品牌建设和市场 化服务体系建设“八大工程”。 |
|
9 |
《关于加快推进安康富硒茶产业全产业链 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安发〔2021〕9 号) |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十四五” 期间安康茶产业发展工作。高位推进,构建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通过做实 茶产业科技体系、做优茶产业生产体系、做大茶产业经营体系、做强茶产业品牌 体系,不断提升安康茶产业科技化、品牌化、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水平,积 极推动茶产业优势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加快推进安康茶产业全产业 链高质量发展,把茶产业建设成为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 首位农业产业。 |
|
序号 |
文件名称 |
主要政策内容 |
备注 |
10 |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做强农业五大 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 (安政发〔2018〕28 号) |
按照产业兴旺的要求,以培育大产业、大龙头、大品牌、大市场为核心,立足优 势、延伸链条、补齐短板、强化保障,培育做强五大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 业体系,充分运用风险投资、企业债券、金融信贷、上市融资、吸引外资等多种 途径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
|
11 |
《安康市五大特色产业“两品一标”五优十 佳工程实施方案 (2020-2024 年) 》 (安农 发〔2020〕167 号) |
以“两品一标”为抓手,重点推动五大产业实施优种、优产、优品、优企、优销, 创靓十佳驰名品牌,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财政制定奖补具体兑现办法、各县区加 大资金支持力度。 |
|
12 |
《安康市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五年 行动计划 (2018-2022) 》(安政办发〔2018〕 89 号) |
围绕五大产业,突出生态富硒品牌,强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大扶持力度, 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牵头负责制定五大产业基金方案,市财政局每年安排一定专 项资金用于品牌建设培育和保护工作。 |
|
13 |
《汉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汉政 发〔2021〕4 号) |
聚焦提质升级、特色开发、科技研发、品牌打造、平台建设“五个重点”,实施 富硒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五大工程”,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培育龙头企业, 打造富硒功能农业、富硒休闲食品、富硒饮品、富硒功能食品、富硒特色服务业 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
|
14 |
《汉阴县“十四五”“一县一业”发展规划》 |
以安康“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为契机,接续发展壮大生态富硒食品基础支柱 产业,发挥生态富硒食品产业“接一连二带三”作用,提升发展粮油加工、饮品 加工、茶品加工、中药加工等精深加工,探索发展“食品+”新业态,带动现代 农业、文旅康养、美食会展、冷链物流、检验检测等产业发展,构建大健康产业 体系,打造生态富硒食品优势产业集群。 |
|
序号 |
文件名称 |
主要政策内容 |
备注 |
15 |
《汉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1-2025) 》 |
通过建基地、强产品、延链条、促融合、育企业,打造生态富硒食品产业集群, 推动生态富硒食品与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带动富硒功能农业、 文化创意、文旅康养、中药大健康等新业态发展,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 |
|
16 |
《关于印发汉阴县加强招商引资促进高质 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试行) 的通知》 (汉 政发〔2020〕15 号) |
通过强化招商项目用地保障、优化招商项目奖补政策、加大招商项目配套扶持力 度、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促进科技创新等政策措施,优化我县投资环境,吸引和 鼓励投资者来汉阴投资兴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17 |
《关于印发汉阴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试 行) 的通知》 (汉政发〔2020〕16 号) |
对符合规定的、来我县创办企业的投资主体,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或项目纳税 额实行一次性奖励。对当今排名世界 500 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陕西省认定证 书) 、主板上市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落户本县并生产 该产品的企业、投资 700 万美元以上 (含 700 万美元) 的外资企业或项目再进行 额外奖励。 |
|
附件3
序号 |
重点问题 |
解决措施 |
责任单位 |
1 |
标准化种植、养殖程度不高。 |
1.加快土壤硒资源普查进度。 2.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富硒产业示范园。 3.加强标准化种植、养殖技术指导。 |
县农业农村局 县林业局 县教体科技局 |
2 |
农产品产地冷链仓储设施、商品化处理 设施配套不完善,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 不强。 |
1.完善基地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运输、低温配送等冷链 物流设施。 2.完善清洗、分拣、烘干、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设施。 |
县农业农村局 县经贸局 |
3 |
活性功能成分提取等新技术成果转化应 用不充分,富硒功能食品、营养健康食 品等产品开发缓慢。 |
1.加强“链主”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2.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平台。 3.加大富硒食品发展基础研究和新产品研发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4.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县农业农村局 县经贸局 县发改局 县教体科技局 |
4 |
产品深加工龙头带动能力不强,集群效 应不明显。 |
1.培育壮大“链主”企业,推进食品加工企业技改升级。 2.加大标准体系建设力度。 3.打造富硒食品产业集群。 |
县经贸局 县发改局 县农业农村局 县市场监管局 |
序号 |
重点问题 |
解决措施 |
责任单位 |
5 |
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服务能力不强,配套 企业发展不充分,包装设计、交易流通、 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仍存在短板。 |
1.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 2.完善电商和商贸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产品营销宣传。 3.加快智慧物流体系建设。 4.建设智慧管理系统 |
县经贸局 县发改局 县农业农村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招商服务中心 |
6 |
产业链融合程度不高,农业功能价值挖 掘不充分。 |
1.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融 合发展。 2.依托富硒资源及产品优势,培育发展食疗养生、医药养生等康养产业。 |
县农业农村局 县发改局 县文旅广电局 县经贸局 |
7 |
品牌、质量引领不强。 |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 2.加大“两品一标”认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 3.加快公用品牌申报力度和品牌整合力度。 4.加大品牌宣传推广。 |
县农业农村局 县发改局 县经贸局 县市场监管局 |
附件4
序号 |
企业名称 |
重点产品 |
产业类别 |
企业项目建设意义 |
备注 |
1 |
汉阴县红星米业有限公司 |
红星软香米、秦康硒米、富硒糙米、 菜籽油等。 |
富硒米加工 |
打造全市富硒粮油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2 |
汉阴县新鑫米业有限公司 |
富硒米 |
富硒米加工 |
打造全市富硒粮油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3 |
汉阴县城关镇众盈种植专业 合作社 |
富硒花茶系列产品 |
花茶加工 |
打造富硒功能茶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4 |
汉阴县金硕农业有限公司 |
生猪标准化养殖 (种猪繁育场) |
生猪养殖 |
提高全县肉品加工生产能力和水平 |
链主企业 |
5 |
汉阴县嘉木田园生态农业科 技有限公司 |
富硒黄茶系列产品 |
茶叶加工 |
打造富硒黄茶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6 |
陕西金福海油脂工业有限公 司 |
大唐山花菜籽油 |
菜籽油加工 |
打造全市富硒粮油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7 |
安康汉阴华晔植物药业有限 公司 |
葛根、杜仲提取物、富硒黑豆多肽 及衍生品,研发有机硒黑豆多肽提 取技术。 |
食品加工 |
打造全市富硒功能食品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8 |
汉阴县漩之韵农旅发展农民 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
富硒绿茶,白茶,茯茶,红茶等 |
富硒茶饮加工 |
打造富硒茶饮加工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序号 |
企业名称 |
重点产品 |
产业类别 |
企业项目建设意义 |
备注 |
9 |
陕果集团汉阴分公司 |
猕猴桃鲜果 |
猕猴桃种植 |
打造富硒猕猴桃种植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10 |
陕西安康幸福农业有限公司 |
黑糖、苦荞、蜂蜜、干鲜果蔬、农 特产品冻干加工。 |
食品加工 |
提高全县农特产品加工能力 |
链主企业 |
11 |
汉阴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 |
生猪养殖及肉制品加工 |
肉品加工 |
打造肉制品加工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12 |
汉阴县益康现代农业有限公 司 |
富硒食用菌系列产品 |
食用菌加工 |
打造富硒食用菌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13 |
汉阴县永丰生态农业科技有 限公司 |
富硒渔业系列产品 |
富硒鱼养殖 |
打造富硒渔业产品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14 |
汉阴县七叶莲公司 |
富硒蔬菜系列产品 |
蔬菜加工 |
打造富硒蔬菜种植及加工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15 |
汉阴县星旗食品有限公司 |
糖果、糕点等系列产品。 |
糖果糕点加工 |
打造富硒食品加工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16 |
汉阴硒汉食品有限公司 |
豆类食品等系列产品 |
豆类加工 |
打造富硒食品加工龙头企业 |
链主企业 |
附件5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起止 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项目建 设阶段 |
备注 |
1 |
硒资源普查项目 |
县域内 |
在前期调查基础上,开展 1:10000 硒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富硒 土壤资源分布特征。 |
2021-2022 |
220 |
续建 |
|
2 |
硒文化精品打造项目 (硒产业博物馆) |
县域内 |
建设集政策宣传、文化宣传、品牌宣传、科普教育、产品展示销 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展馆。制作富硒产业宣传片,举行硒文 化笔会、创作研讨会、专题征文、专题绘画、书法展览等富硒产 业文化创意活动。 |
2022-2025 |
3000 |
新建 |
|
3 |
富硒优质大米全产业 链开发项目 |
县域内 |
(1) 建设富硒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 10 万亩,引进培育水稻新品 种 2 个以上,年产有机富硒红曲米 5000 吨; (2) 提升改造大米 原料储存库房及成品库房、米线和富硒食醋生产线; (3) 建设年 生产加工 2000 吨的富硒膨化米休闲食品生产线; (4) 完成 5000 亩富硒大米、凤堰大米地理标志性产品认证等,完善产品营销渠 道建设,打造独具汉阴富硒特色的优质水稻等地域品牌。 |
2021-2025 |
53000 |
续建 |
|
4 |
富硒菜籽油精 深加工项目 |
汉阴经开 区 |
年加工油菜籽 5 万吨,生产富硒菜籽油 2 万吨,富硒玉米胚芽油 5000 吨。 |
2022-2025 |
3000 |
新建 |
|
5 |
年产 3000 吨富硒豆制 品改扩建项目 |
汉阴经开 区 |
发展大豆、辣椒等原料种植基地 5000 亩,建设豆制品生产线 30 余台套和自动包装线 5 条。改造年产新增富硒豆丝 1000 吨、家常 豆干 1000 吨、富硒休闲豆干 1000 吨生产线,与铁路、三只松鼠 进行加工合作。 |
2022-2025 |
3000 |
新建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起止 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项目建 设阶段 |
备注 |
6 |
富硒粉条系列 加工项目 |
汉阴经开 区 |
新建年生产富硒葛根粉 1000 吨深加工生产线,年生产加工富硒红 薯、土豆等系列粉条产品 2000 吨,引导企业推进生产设施设备升 级。 |
2022-2025 |
10000 |
新建 |
|
7 |
富硒茶全产业链 开发项目 |
县域内 |
(1) 改造提升低产园 3.9 万亩,管护新建茶园,共计 10 万亩; (2) 新建茶叶园区 10 个,建成市级园区 2 个; (3) 培育市级以 上规模龙头企业 1 个; (4) 建设年产 1500 吨富硒绿茶生产加工 线一条; (5) 发展 1 家茶多酚生产企业,建设茶多酚、茶多糖浓 缩液、咖啡碱、低倍茶叶香精、茶纤维生产线一条,实现年加工 茶多酚 500 吨,配套建设检测研发中心及设施等; (6) 建设年产 500 吨药茶生产线,配套标准化厂房、气调库、办公用房等; (7) 引进富硒茶油深加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建设一条茶叶籽油脂加 工生产线。 |
2021-2025 |
50000 |
续建 |
|
8 |
富硒油茶全产业链 开发项目 |
县域内 |
(1) 建设油茶育苗基地 50 亩,油茶基地 2000 亩; (2) 引进 1 家富硒油茶油深加工保健食品企业,发展鲜果烘干、茶籽低温压 榨、超临界萃取、精炼茶油、白茶油提取、茶皂素提取、茶粕研 磨颗粒、茶壳提取活性炭、茶油食品、茶油母婴产品、茶油护肤 洗涤品、茶油保健胶囊、食用茶油等精深加工; (3) 建设油茶博 物馆 1 个。 |
2022-2025 |
5000 |
新建 |
|
9 |
百万头生猪生态循环 养殖全产业链项目 |
县域内 |
建设存栏 5000 头的祖代种猪繁育场、40000 头的父母代种猪养殖 场和年出栏 100 万头生猪育肥场,配套年产 40 万吨的饲料加工厂 和年屠宰 100 万头的屠宰加工厂。 |
2021-2025 |
200000 |
续建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起止 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项目建 设阶段 |
备注 |
10 |
畜禽屠宰加工中心 改扩建项目 |
县域内 |
新建厂房 4000 平方米,引进畜禽屠宰加工设备 26 台 (套) ,年 加工能力200 万头 (只) ,配套建设加工观光展示区 400 平方米, 配套污水处理相关设备。 |
2022-2025 |
5000 |
新建 |
|
11 |
肉及蛋品休闲食品 加工项目 |
汉阴经开 区 |
(1) 建设年产 10000 吨肉松、肉脯加工生产线; (2) 年生产加 工富硒腊肉 5000 吨; (3) 建设年产 2000 吨皮蛋、蛋粉、土鸡蛋 加工和包装生产线。 |
2022-2025 |
9000 |
新建 |
|
12 |
生猪副产品 深加工项目 |
县域内 |
新建年提取 100 万头生猪凝血酶、血红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肝 素钠生产线。 |
2022-2025 |
20000 |
新建 |
|
13 |
油脂副产物综合 利用项目 |
汉阴经开 区 |
建设油脂副产物综合利用生产线,生产磷脂、维生素 E、植物甾醇 和生物柴油,提高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 |
2022-2025 |
6000 |
新建 |
|
14 |
猕猴桃基地建设项目 |
县域内 |
(1) 建设高标准猕猴桃示范园4500 亩,高标准雄树基地 100 亩, 新品种对比园 50 亩,水肥一体示范园 500 亩; (2) 建设万吨气 调库一座,年产猕猴桃冻果 1000 吨; (3) 建设猕猴桃数字示范 试验园 1600 亩,县级猕猴桃大数据信息平台 1 个; (4) 打造汉 阴县猕猴桃区域公共品牌 1 个,制定汉阴县猕猴桃系列团体标准; (5) 培育猕猴桃产业化联合体 1 个、猕猴桃协会 1 个、合作社 35 个,农技服务队 5 个; (6) 建设集批发、加工、配送、网上交易、 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果品交易中心。 |
2020-2025 |
23400 |
续建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起止 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项目建 设阶段 |
备注 |
15 |
富硒果蔬仓储物流 中心建设项目 |
蒲溪镇小 街村 |
在蒲溪镇小街村建设果蔬冷藏库 2 万立方米,建设精选加工厂房 2500 平方米,配套精选、冷链物流、检验检测设备。 |
2022-2025 |
10000 |
新建 |
|
16 |
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建 设项目 |
县域内 |
建设净菜和脱水蔬菜加工厂、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一个,配套完善 冷链物流配送设施,年加工新鲜蔬菜 20000 吨、脱水蔬菜 1000 吨、 蔬菜粉 800 吨。 |
2022-2025 |
10000 |
新建 |
|
17 |
富硒魔芋+大豆食品精 深加工项目 |
汉阴 经开区 |
依托味滋味富硒食品公司,建设魔芋制品自动化生产线和中高档 魔芋仿生食品生产线,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富硒魔芋食 品加工生产品质。建设年产速冻鲜腐竹 3000 吨生产线,利用豆渣 年产大豆魔芋蛋白肉 3000 吨,利用废豆浆年产大豆魔芋千张 3000 吨,利用魔芋豆皮年深加工油炸皇金卷 150 万盒,年生产魔芋水 晶粉丝 4000 吨。 |
2021-2025 |
20000 |
续建 |
|
18 |
富硒食用菌加工项目 |
县域内 |
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 3000 万袋,培育 2-4 家食用菌干制品、罐头 生产企业,实现年加工 2000 吨生产能力。新建食用菌深加工生产 线,生产菌汁、盐渍蘑菇、干蘑菇、蘑菇系列保健品等。 |
2022-2025 |
16000 |
新建 |
|
19 |
果蔬精深加工项目 |
汉阴经开 区 |
开发果蔬脆片、果蔬酱、罐头、果脯果干等休闲和风味食品,发 展氨基酸、微量元素、糖类、有机酸等果蔬生物提取产业,开发 果蔬功能食品。 |
2022-2025 |
10000 |
新建 |
|
20 |
蚕桑产业建设项目 |
县域内 |
提质改造蚕桑种植基地 3 万亩,年养蚕 3 万张,建设占地 60 亩的 蚕丝系列制品厂、蚕桑文化博物馆各 1 个,完善休闲旅游观光设 施。 |
2022-2025 |
20000 |
新建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起止 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项目建 设阶段 |
备注 |
21 |
富硒功能食品系列 开发项目 |
汉阴经开 区 |
新建富硒黑豆多肽提取车间 4000 ㎡;葛根、葛桑、杜仲、绞股蓝颗粒、 黑豆多肽口服液等系列功能性食品预包装车间3600 ㎡、生产线 4 条, 建设微生物检验实验室 600 ㎡,配套原料库、成品库 3000 ㎡, 占地 40 亩。依托本地富硒粮油、果蔬、魔芋等特色杂粮及有机硒原料,开 发富硒、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谷物冲调营养品。 |
2021-2025 |
15000 |
续建 |
|
22 |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核心区项目 |
县域内 |
核心区总体规划建设面积 1.5 万亩,建设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区、 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展示销售区和富硒功能农业试验区。 |
2021-2025 |
39700 |
续建 |
|
23 |
鲜活农产品仓储配送 中心建设项目 |
县域内 |
建设冷库、分选车间、包装车间、库房等,购置冷库设备、分拣 包装设备、冷链车、供电及供水设备、电动叉车等相关设备。 |
2022-2025 |
7000 |
新建 |
|
24 |
富硒特色水产品养殖 及深加工项目 |
县域内 |
建设水产养殖基地 6000 亩,以淡水小龙虾、大闸蟹等特色水产为 主,配套饲料厂、即食食品生产线、冷藏库等设施。 |
2022-2025 |
8000 |
新建 |
|
25 |
富硒产品交易 中心项目 |
汉阴经开 区 |
建设富硒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富硒农产品线下交易园、富硒农产 品线上平台、冷链仓储及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等为一体的产品交 易中心。 |
2022-2025 |
15000 |
新建 |
|
26 |
富硒农副产品加工标 准化厂房建设项目 |
汉阴经开 区 |
续建 11 栋富硒农副产品加工标准化厂房 10 万㎡、1 栋办公楼 1200 ㎡ ,建设门房、配电室、公厕、绿化等配套设施,以及给排水系 统、电力系统等辅助设施。 |
2022-2025 |
30000 |
新建 |
|
27 |
功能性食品产业园建 设项目 |
汉阴经开 区 |
新建标准化生产车间 22.8 万㎡、仓储物流 (冷藏) 仓库 6 万㎡、 综合服务办公区 2.3 万㎡ 、富硒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等,配套基础 设施。 |
2022-2025 |
100000 |
新建 |
|
28 |
陕南特色农产品加工 包装中心项目 |
蒲溪镇 |
项目占地 15 亩,新建厂房 3500 平方米,引进加工及包装设备 30 台 (套) ,配套建设仓库及办公用房等附属设施。 |
2022-2025 |
3000 |
新建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起止 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项目建 设阶段 |
备注 |
29 |
汉阴县 50 万头生猪屠 宰及肉制品加工产业 园区建设项目 |
汉阴经开 区 |
项目规划占地 100 亩,分 2 期建设。一期建设生猪待宰圈、检疫 检验间、生猪屠宰加工车间、冷库、库房等,配套建设道路、管 线、停车场、绿化等基础设施,购置相关设施设备。 |
2022-2025 |
12000 |
新建 |
|
合计 (29 项) |
|
|
7063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