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汉阴县委办公室  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阴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xzfgzbmzfb/2023-0242 公开目录: 县政府办文件,三农政策
公开责任部门 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汉办发〔2023〕11 号 成文日期: 2023年04月28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3-05-01 15:24

各镇党委、政府,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省驻汉各单位:

  《汉阴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中共汉阴县委办公室

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28日



  汉阴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康市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和县委十六届 六次全会精神,突出建设锦绣汉阴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促 进乡村全面振兴,率先打造一批具有汉阴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 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 三农”工作重要论述, 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乡村建设系列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县委 十六届六次全会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建设锦绣汉阴的 决定精神,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为统领,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为牵引,以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提升五年行动为契机,立足汉阴区位风貌特点,突出产业优势、 地域文化、田园风光、乡村治理等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生态美、 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农旅融合、林旅融合、文旅融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的原则。坚持规划引领,实行多规合一,结合当地资源禀赋、风土人情、产业特色、山水田园等村情实Ⅶ , 精准施策、分类推进,防止“千村一面,万居一貌”,科学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不折腾不反复。

  ——坚持顺应规律,量力而行的原则。顺应乡村发展规律, 坚持求好不求快,实行分类有序推进,防止刮风搞运动和贪大求 洋、大拆大建,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严禁负债建设。

  ——坚持政策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通过制定扶持政策,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建立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评机制, 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

  ——坚持绿色发展,传承保护的原则。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 念,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产业循环发展。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厚植乡村文化底蕴,打造具有汉阴特色的乡村风貌。

  ——坚持统筹资源,聚焦聚力的原则。坚持把乡村振兴示范 镇(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重点帮扶镇帮扶村、乡村旅游 示范村、“五星”搬迁安置社区等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机 结合,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支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建设,形 成领导包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县级抓总、镇级主管、村级主责、农民主体的工作推进格局。

  (三)工作目标

  按照镇级推荐、梯次推进、动态管理的方式,从 2023 年开 始,以公路沿线、景区周边、汉江两岸、月河川道等为重点,先行启动 6 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级试点村建设,各镇结合实Ⅶ自主选择 1 个试点村,全县启动 10 个以上试点村,逐年扩大试点 范围,探索形成可学习、可借鉴、可持续、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带动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典范,使五一牡丹、军坝渔 业、盘龙红桃、双乳荷虾、三同果酒成为汉阴农旅名片。全面推 进庭院经济示范村建设,确保 2023 年底累计发展庭院经济示范 户 1 万户以上,2024 年底实现全县发展庭院经济全覆盖,建成 316 国道、平涧路、汉双路 3 条庭院经济示范长廊,争创全省、 全国庭院经济试点县。月河川道 5 镇要突出现代农业,着力打造 田园风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北区 3 镇要立足生态优势,聚力打 造秦岭风情风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南区 2 镇要依托巴山汉水特 色资源,重点打造依山傍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试点引领, 到 2025 年,建成一批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 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建设内容

  (一)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坚持产业富民、产业富村的 理念,实施强基础、建基地、延链条、提效益战略,强化对乡村 产业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与引导,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水平。

  1.实施产业富民。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不折不扣落实好耕地保护和种粮补贴的惠农各项政策,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切实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和收入;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做好“富 硒”文章,着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 产,创响一批 “ 汉阴富硒农产品” 品牌,加快构建 “一村一品” 产业格局;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为重点,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带动、 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充分参与 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 更多留给农民;坚持科技兴农、数字赋能、要素聚集,全面提升 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试点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户经营性收入 的 60%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 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教体科技局、县供销联社;责任主体: 各镇)

  2.实施融合发展。立足整个镇域村域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充 分发挥各类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经 营主体带动作用,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延 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高产业品牌、质量、效益和竞争 力;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的制度性通道,推动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的发展 格局;树立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导向,依托农业 农村资源,发展乡村二三产业,使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 得到有效开发;实施 “数商兴农”和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 城工程,健全农村电商体系,建成富硒食品交易电商中心,建好“go 汉阴”销售平台,创建农村电商寄递物流示范村 5 个;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与新业态深度融合,积极拓展农业体验、观光、 休闲、研学、康养和传承文化等功能,依托自然风光、特色产业 等优势,打造共享生态特色农庄、康养民宿、休闲采摘、农事体 验、非遗工坊等新业态,培强培优一批乡村旅居目的地,营造宜 居宜业新空间;支持有条件的村创建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 村、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促进农旅融合、林旅融合、文旅融合、 产学研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产业提效、农民增收。试点村农村常 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牵头单位:县农业 农村局、 县文旅广电局、县发改局;配合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 县林业局、 县教体科技局)

  3.实施产业富村。坚持党建引领,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班子, 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积 极培育产业带头人和能工巧匠,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和人才支持。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 改革,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盘活资源资产资金,依托村级集体资 源禀赋、经济基础、人文特色,通过村企联合、龙头带动、社会 帮扶等方式,积极创办领办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劳务服务 型等经营实体,多方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有效增加村集体经 济收入,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完善集体经济发展激励机 制,加强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与管理,强化村集体资产安全监 管,确保 “ 三资”保值增值。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20 万元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 县民政局)

  4.发展庭院经济。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的原则,以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 进一步优化农村闲置庭院、富余劳动力和特色农产品资源配置, 按照一村一品主导,一户一景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果蔬园艺、畜 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经营网点、乡村旅游等产业,突出主导和 特色产业,形成综合效益;在巩固提升 2022 年 21 个庭院经济示 范村的基础上,全面推进 2023 年 61 个庭院经济特色村和 10 个 “一村一品”庭院经济示范村建设,着力打造 316 国道、平涧路、 汉双路沿线庭院经济示范长廊,实现特色产业和人居环境两促 进、两提升,持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实现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牵头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文旅广电局、县经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妇联、县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各镇)

  (二)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 年提升目标为总揽,以“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 项行动为抓手,继续实施百千工程,聚焦厕所、垃圾、污水等重 点,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补齐人居环境设施短板,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1.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尊重群众意愿和农村生产生活实Ⅶ需要, 坚持因村因户施策, 科学选择改厕模式, 大力推行节水型、少水型设施设备,逐步做到户厕入院入室,试点村普及无害化公 共厕所,用好用活全省农村厕所革命后扶管理项目资金,推广“两 化三新四到位” 改厕模式,2023 年新建卫生厕所 650 户,农村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95%以上。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 设,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 实现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化处理,落实农村厕所革命后期管护 机制,做到村内公厕设施完好、专人保洁、日扫日清,厕所粪污 及时清掏和无害化处理。(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 兴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汉阴分局、县住建局、 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

  2.规范处理生活垃圾。积极推广博元公益“垃圾分类回收置 换驿站”和积分制管理模式,扩大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覆盖面, 建成符合农村实Ⅶ的农户分类减量、村组清理收集、镇转运、垃 圾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大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 设,提升垃圾收运处理能力。健全废旧物品资源化回收、储运和 利用设施体系。建立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 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全民参与的常态化保洁 机制,实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试点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率达到 90%以上。(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汉 阴分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联社,各镇)

  3.有效整治生活污水。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自循环的污水处理技术, 因地制宜推行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 联村联户集中处理、单户分散处理等治理模式,杜绝生活污水乱 排,防止巷道积水,做到村内无污水乱排乱流,试点村 60%以上 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常 态化开展清淤疏浚等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 态。深入实施河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改善水环境, 提升水质量。 争取省市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整县推进,2023 年完成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一期项目,争创村庄清 洁行动省级先进镇 1 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示 范村 10 个。(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汉阴分局; 配合单位: 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教体科技局,各镇)

  (三)提升村容村貌。突出乡土特点和地域特色,不断改善 公路、房屋、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实现村庄绿化、美化、亮化。

  1.坚持规划引领。实行专业人员、基层干部、群众代表三结 合,发挥定点帮扶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优势,以县为单位统筹力 量,组织动员设计师、规划师下乡。结合城镇新村和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移民搬迁等工作,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合理划定各 类空间管控边界,做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村庄、房屋 建设有规划管理,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村规划全覆盖。村庄规划要结合当地自然地貌、田园风光、风土人情,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产业布局、传统文化相得益 彰。(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各镇)

  2.加强村容管理。全面清理村庄公共场所和农户房前屋后乱 堆乱放,引导群众及时清理院内杂物,做到院内整洁美观。全面 清理村庄巷道、主干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私搭乱挂,规范农村户 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设置,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 视线整治,规范线缆铺设,加大力度消除空中缆线杂乱存量,在 有条件的村庄、社区有序推进弱电入地。依法清理整治残垣断壁、 闲置宅基地,充分利用清理的废弃地、边角地等发展庭院经济, 建设农家小种植、小养殖、小手工、小买卖、小商贸、小作坊等 六小工程。开展农村散养畜禽污染整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废 旧农膜回收利用,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确保 村庄干净、整洁、有序。(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 县发改局、县住建局、 市生态环境局汉阴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经贸局、 国网汉阴供电公司,各镇)

  3.厚植农耕文化。因地制宜实施增绿添彩工程,以适生果树 为主、适生花卉为辅,加快乡村巷道、渠塘河道、房前屋后绿化 美化,实现村庄林果围合。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 注重保护、修缮和用好古建筑、古木、古井、古路、古祠堂、古 戏台、古桥、古塘等文化遗存,扮靓村庄入口、住宅门口和道路交叉口。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充分挖掘和保护乡村民俗和优秀文化遗产,利用传统工艺、民间习俗、山歌小调等,打 造乡村特色演艺,丰富村庄文化底蕴,赓续农耕文明。(牵头单 位:县文旅广电局、县住建局、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各镇)

  4.改善农房品质。因地制宜实施农房改造,对农户新建住房, 强化外观风貌、户型设计和建筑面积审核把关,不能违背农民意 愿搞大规模村庄撤并、赶农民上楼。持续开展农村房屋安全提升 行动,常态化组织房屋安全性评估或鉴定,健全受灾农房除险加 固和搬迁重建机制,确保农村住房达到基本的抗灾抗震设防要 求。加强农房建设指导,统筹主房、辅房、院落等功能,精心调 配空间布局,完善洁净厨房、卫生间、盥洗室等功能,提升住房 品质。建设改造农户房屋,鼓励随形就势,就地取材,回归自然, 彰显特色,倡导装配式新型节能建材和房屋结构,推动农户日常 照明、炊事、采暖制冷等用能向绿色低碳转型。(牵头单位:县 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 县乡村振兴局)

  5.完善基础设施。继续开展“ 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动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往自然村覆盖、往住户延伸,促进农村公路与 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 30 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 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用电可靠率达到 99.8%。完善村庄 公共照明设施。推进清洁能源向农村延伸,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农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健全村庄供水工程体系和管护机制,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5%以上。加快农村 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 融合,积极构建数字乡村。(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乡村振兴 局;配合单位:县委网信办、 县交通局、 县水利局、 县民政局、县经贸局、 国网汉阴供电公司,各镇)

  (四)构建和谐村庄。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推 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 明要素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进一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 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文明城县创建成果,探索统 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弘扬孝义文 化,深入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系列创建 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争创“美丽乡村 文 明家园”示范村。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 德建设,引导形成诚实守信、敬老孝亲、睦邻友善、助人为乐的 良好社会风尚。强化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办事依 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 约。规范“ 一约四会”运行机制,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 作用,落细落实约束性措施,持续开展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和人情 攀比专项治理,反对厚葬薄养、杜绝铺张浪费、抵制封建迷信,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县委文明办、 县妇联、县教体科技局、县民政局、 县文旅广电局,各镇)

  2.繁荣乡村文化。加强试点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健全乡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文体活动设施功能,增加更多具有 农耕农趣农味、充满正能量、形式多样接地气、深受农民欢迎的 文化产品供给。 按照 “建设一支文化社团、开展一项非遗传承、 办好一项常态化群众文化活动、建成开放一个村史馆、建好用好 一套便民应急广播”的 “五个一”要求,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和文 化业态。 (牵头单位:县文旅广电局;配合单位: 县委宣传部、 县委文明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教体科技局,各镇)

  3.完善公共服务。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健 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行政村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配齐乡 村医生和基本药物,实现村级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完善农村学 前教育资源布局,大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实现 试点村幼儿园全覆盖,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加强农村社 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低保对象、特困人 员、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群应保尽保。 积极开展健康村庄建设, 提升健康知识普及率,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建立以居家为基 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 系,切实解决农村残疾人托养问题,实现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牵头单位:县卫健局、县教体科技局、县民政局;配合单位: 县发改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医保局、 县残联,各镇)

  4.改进乡村治理。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 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改进和完善 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农 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标 准化、规范化建设,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推动农村 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 向,强化县委抓镇促村职责,全面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 村级综合服务站点,推进 “一站式”便民服务。加强平安乡村建 设,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 设法治乡村。深化“ 321”基层治理模式,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增强村级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能力。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推行乡村 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 稳定有序。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县委政法委、 县民政局; 配合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文明办、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各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 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宣传、发改、民政、财政、 自 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林业、乡村振兴、文旅广电、卫健、妇联等部门为成员的汉阴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办,具体负责日常 工作,并设立工作推进、规划统筹、考核督导三个专班,统筹推 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各项工作。并建立县级四大班子主 要领导和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包抓机制,强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落地。各镇、各牵头部门也要成立相关组织机构,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清单。

  (二)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充分听 取农民意见,遵循历史沿革,结合现实需要,务实编制简明实用、 符合乡村发展规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做到分区功能 定位明确、房屋建设规划管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实 现试点村规划全覆盖。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加强村庄风貌引 导,强化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 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互促共进。各镇巩固衔接资金按有关规 定可用于规划编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村建设规划按程序报规划统筹专班审核后实施。

  (三)强化政策支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 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县财政统筹相关项目和资金,建立政府 奖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 渠道多方式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村建设 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予以 支持。加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用地保障,优先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综合运用奖补、贴息、参股、对口帮扶、社会捐赠等方式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四)加强考核评估。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村建设工作 纳入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 县级要加强统筹安排、检查调度、 督办考核,强化考核评估结果运用。对工作滞后、推进不力的予 以通报约谈;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奖补激励,并与镇级政策支 持和奖补资金挂钩。具体奖补激励办法由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 牵头, 会同县财政局、 县乡村振兴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

  (五)广泛宣传发动。各镇各部门要深入宣传宜居宜业和美 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宜 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总结可复 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及时发现、培育和选树先进典型,发挥试 点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全面展示新时代汉阴乡村建设新面貌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