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以“链长制”为抓手,助推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汉阴县积极践行“三个年”活动,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延链补链强链优链,聚焦项目谋划储备、招商引资、建设推进、要素保障、投产成效五大方面,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强力推进新材料、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智能制造、毛绒玩具文创、新能源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潜力持续释放。
坚持高位推动,夯实责任强保障
严格落实“链长+工作专班+配套政策包+考核办法”工作机制,由县级领导任“链长”,链式规划、集中决策,点式项目、包干到户。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及其他担任链长的县级领导定期外出招商考察,深入企业、项目现场,通过专题调研、座谈会、调度会等形式研究部署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专题研究推动产业链发展重要事项,会商调度重点工作。
抢先抓早谋划,聚焦前期促转化
县项目谋划专班及各重点产业链牵头单位分别围绕新材料、富硒食品、生态旅游等重点产业链,结合全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深入开展项目谋划工作, 上半年共谋划项目282个,总投资366.59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42个,总投资225.19亿元。同时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各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对项目“问诊把脉”,结合中省市产业发展政策和县域发展实际,研判项目可行性,盘点项目内容的精准性、预算的科学性,对项目进一步精准和优化。有针对性地、高质量地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提高项目谋划质量和转化率,确保企业拎包开工,项目建设一路绿灯。
聚力精准招商,筑巢引凤赋动能
坚持项目为王,聚焦产业项目招引动能强劲。1-5月共招引项目41个,完成协议资金66.11亿元。一是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抓签约。围绕六大产业链,坚持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招商思路,成功签约引进了首个韩国毛绒玩具生产基地项目、自动化扫帚生产加工项目、富硒蚕桑资源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汉阴县陕南乡村生活博物馆项目、凤堰古梯田景区文旅提升建设项目、汉阴县漩涡镇凤堰文旅体验项目、太行村太行山下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服饰生产加工及销售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与中国电信安康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为汉阴数字治理、数字经济等方面提供更加强大的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保障。二是聚焦项目落地抓跟进。积极跟进联系全自动纱线生产项目、年生产300兆光伏组件项目、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康养项目、高端产品溯源包装生产线项目、摩托车配件加工项目、人防门生产加工项目、中央厨房和预制食品加工项目、青年创客空间及民宿管家培训学校项目等一批意向性招商项目,力争早日实现项目落地。
狠抓项目建设,务求实效促发展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效率至上”,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行动,推动项目质量、数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联合发力争项目,出台《县政府领导及工作部门赴国家部委和省市厅局汇报对接工作导引》,主动作为,争跑对接,一季度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7%。共发行债券项目7个,到位资金6.68亿元,是去年全年总额的135%,占全市45%。凝心聚力建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和县政府领导双重包抓重点项目机制,印发重点要素保障任务责任清单,推行“专班推进、挂图作战、三色管理”;扎实开展“双包一解” “税收管家”“百警进百企”,落实落细“五上”企业包抓全覆盖,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截至5月底,4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6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9.2 %。晾晒评比推项目,建立“比项目谋划、比转化落地、比建设推进、比服务保障、比项目成效”的“五晾晒五评比”机制,实行“月度统计、季度评比、半年晾晒”,将日常评比晾晒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通过“比谋划看储备、比招商看投资、比开工看进度、比服务看实效”,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推着项目加速跑。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招商引智磁力场
汉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用好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全国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县、“2022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十佳县”等“金字招牌”,高效落实《汉阴县亲商安商富商九条承诺》,以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助力重点产业链加速发展。热心待企,吸引投资兴业。县主要领导和部门一把手亲自热情接待重要客商的来访求助,搭建亲商助企“12345热线帮代办”服务平台,构建“线上平台+线下专班”的亲商助企闭环。用心留企,消除后顾之忧。出台“1+N”政策体系,细化6方面50余条具体措施,设立还贷周转金、纾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每月设立1—25日无干扰期,对落地本县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提供子女上学、健康就医等生活优待。提升“效”能,实施“六全六化”政务服务模式,开创“帮办代办”“跨省通办”“政府周转贷”等全流程服务。尽心帮企,提振发展信心。健全包抓“五上”企业全覆盖机制,建立企业纾困联席会议制度和县级领导助企纾困“早餐会”制度,召开工业稳增长纾困解难帮扶会议,落实企业还贷周转基金、财信担保基金等惠企纾困措施,积极申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陕南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等专项资金,助力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