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镇情快讯

镇情快讯

汉阴县乡村振兴工作交流(一):城关镇

作者:佚名 来源:县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3-07-05 09:09

  近年来,城关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统揽,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扎实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尤其是紧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关键点,兴产业、富农民、促振兴,为奋进锦绣汉阴作出了应有贡献。


  紧盯“谁来干”这个关键,强核心聚合力

  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三联”共建,切实把村级党支部变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火车头”和“战斗堡”。一是选优配强“领头雁”,高质量完成村级“两委”班子换届,把返乡创业大学生、致富带头人、退伍复员军人等眼界宽、思路广的群体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目前全镇21个村共有干部180余人,其中专科以上60余人,本科以上20余人,村集体抓产业、优服务、促发展的战斗力不断增强。二是培育壮大“主力军”,持续深化"师徒帮带”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农技下乡,通过农民田间学校、专业技术讲座等方式,开展各类培训1200余人次,培育职业农民800余人次,培养了一支爱农村、懂农业、善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力量。三是打好共赢“先手牌”,与县发投集团、旅开公司联合成立三家国有企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通过招才引智劝募200余名乡贤能人助力城关发展,加强与在外汉阴成功人士沟通交流,争取资金、项目、人才支持,切实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凝聚强大合力。


  围绕“怎么干”这个重点,强产业促振兴

  坚持产业引领,突出示范带动,切实打造更多乡村振兴新样板和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是抓园区提效益,高标准规划打造了中堰、五一、中坝、前进、三坪等特色产业园14个,发展猕猴桃、阳光玫瑰、牡丹、菊花、李子等产业12000余亩,中堰村、东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五一村、中坝村突破5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0个,占比48%,产业带富效益持续提升。二是抓示范造亮点,突出以点带面,紧盯庭院经济发展,培育示范村7个;围绕农旅融合,打造五一牡丹花、中堰圣女果采摘、月河樱桃花、赵家河李花等特色文旅活动,五一村创建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三是抓联动促共赢,按照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思路,计划把相邻村、相似种类的产业进行统一管理维护、统一策划包装、统一销售推介,实现连点成片、聚弱成强、协作共赢。探索创新城乡联建“飞地"模式,李家台社区租用前进村土地发展大棚种植项目,预计实现增收30万元,走出了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子。


  突出“干得好”这个目标,强保障增动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镇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到村,确保每月下村实地调研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少于1次,明确村级党支部书记主抓责任和联村单位帮扶责任,制定“一村一策”工作方案,形成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的工作局面。二是强化督导考核,坚持“实干为先、担当为要、督考结合”,制定印发《城关镇镇对村(社区)常态化考核工作方案》,围绕乡村振兴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将各单位、各村工作完成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奖优罚劣,激发干劲,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见效。三是强化纪律作风,坚持全面从严总要求,针对乡村振兴领域加强警示教育和监督执纪,坚决守住法纪底线。结合“三个年”活动,开办城关镇作风能力提升培训班,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技知识等开展专题培训,持续提升镇、村干部谋项目、抓产业、促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