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探索水库划界确权颁证的实践

作者:储毅 来源:县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3-07-17 10:31

  近年来,汉阴县把小型水库建设管护作为防洪保安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科学划界确权,市场化管护,划定管理红线,全面提升了小型水库防洪保安能力,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其经验被水利部肯定与推广。日前,陕西省水利厅公布了全省32个县(区)被确定为省级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汉阴县荣列其中。


  全面排查,精准化“划”界

  汉阴县位于安康西部,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境内地形地貌呈“三山夹两川”之势,大小支流纵横密布,水库星罗棋布,是安康市名副其实的水利大县。全县共有小(二)型水库40座,分布于9镇总库容为1058.44万m³。

  近年来,汉阴县着眼充分发挥好水库工程综合效益为目标,坚持建管并重,通过资料收集,取得水库保护红线资料、基本农田数据资料、全县的区县界限资料;采用无人机航拍,绘制出境内40座水库1:1000地形地貌底图;并以水库为单位编制河湖、库区核洪水位为依据,划定水库库区的管理范围线和保护范围线,编制出台水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由“第三方测绘公司+县水行政监管部门+涉水关联单位”,联动发力,并埋设永久性界桩1024个,科学划界,确保工作做到彻底性、永久性共四项硬核举措,为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和功能效益持续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量化赋权,流程化“明”界

  “十三五”以来,汉阴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管养分离、专业规范”的原则,通过确权、颁证、压责三个环节,相继完成了水库界线制作不动产宗地图、编制不动产测量报告、不动产登记申请、水库确权公示等一系列相关工作,2023年,全县小型水库划界工作全面完成后,由县水利局牵头组织,在县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下,顺利完成了全县40座小(二)型水库不动产权办证工作。不动产权证明确了水库权利人主体为各镇人民政府。

  量化赋权,流程化“明”界的生动实践,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县的汉阴县,不懈探索小型水库划界确权颁证及运行管理良策,走出一条符合秦巴山区实情,全面提升水库运行管理水平的新路径,从而让老水库焕发出新活力。2023年6月,水利部、陕西省水利厅来安调研水库划界和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工作,汉阴县水库划界确权颁证的“生动实践”获肯定与推广。


  创新方式,市场化“用”界

  水之兴在于建,利之效在于管。为充分发挥好水库功能及效益,依法加强水库工程保护与管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来,汉阴县在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中,通过市场化管护、智慧化监测、常态化监管三项措施,不仅对全县40座小(二)型水库明晰了工程产权和明确了管护主体,做到了“政府主导、管护公司专业化管理、镇村联动、县水行政部门监管、群众参与的”五位一体化的长效机制,还创新方式,市场化“用”界,促科技赋能创新,智能管理先行,相继建成全县水库管理智慧化云平台,24小时远程监管水库,确保能够时时发现问题,及时快速协调解决问题。为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及样板县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省水利行业聚力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的时刻,汉阴县乘势而上,先行先试先创,通过“全面排查,精准化‘划’界;量化赋权,流程化‘明’界;创新方式,市场化‘用’界”三项措施的生动实践,既推动了全县水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又进一步激发了水库开发综合利用,有力提升水库综合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为建设锦绣汉阴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支撑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