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三举措推动乡村文明实践走深走实走新
近年来,汉阴县为解决群众随着物质生活提升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等问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作用,通过夯责任、聚合力、强保障、创特色,全县城乡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2.9万人,在安康市各县中排名第一,2023年共为农村群众办理“急难愁盼”事项1600余件,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走深走实走新。
高位推动强引领,明晰“12345”总思路。县委始终将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县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县级领导牵头抓,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上级为下级做示范”的良好氛围,建立“周报告、半月通报、季度检查、年终考评”推进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研究提出“一二三四五”总思路。一是把握一个原则,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本级文明实践工作第一责任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第一要务;二是抓点示范、全面推进,各镇均确定两个重点村(社区)作为高标准建设的实践站,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三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重在文明实践、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四是采取群众点单、实践所站领单、志愿者办单、公开评单,推动全县文明实践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五是搭建五大平台,即: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文化服务、健康体育服务平台。
找准抓手聚合力,创新“十百千”新载体。围绕“干什么、谁来干、怎样干”三个关键环节,紧密结合我县农村实际和群众需求,实施“十百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制定“十”项品牌项目。围绕“干什么”打造“百姓讲堂”“文化点亮家园”“翰墨飘香进万家”“锦绣汉阴读书会”“德润汉阴”“汉阴之声”“锦绣汉阴·节日新风”“传承好家训·树立好家风”“垃圾不落地·汉阴更美丽”“车让人·人守规”十项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森林体验”项目荣获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荣誉称号,“御源军”项目获安康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组建“百”支志愿服务队。围绕“谁来干”组建百支志愿服务队伍,县级组建1支志愿服务总队和2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各镇建立108支分队,村(社区)建立178支支队,志愿服务总时长达90万余个小时;开展“千”场活动。发动504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特长优势,实施品牌文化进乡村,开展地方戏曲汇演、技能培训、法治宣传、科学普及等主题活动村村行,把欢乐送到百姓家。广泛开展“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480场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依托汉阴为全国首个“家训文化之乡”优势,将乡风文明建设与家训文化之乡有机结合,深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和“文明婚庆进万家”文明实践系列活动156场次,进一步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增强制度执行力,做到“三个到位”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覆盖范围广,涉及人员多,强化制度建设,坚持做到“三个到位”,确保工作强力推进。一是鼓励激励“到位”,制定《汉阴县志愿者嘉许制度》,实行志愿者星级评定,鼓励社会各界优先为志愿者提供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免费观影、免费体检等服务便利;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做到争取上级资金、申请县级资金、筹措社会资金一体进行,今年已得到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资金110万元,陕煤集团支持建设资金200万元,其中专项安排资金100万元用于奖补实践所占;三是督查考核“到位”,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结果纳入宣传思想及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