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一码双包三助” 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汉阴县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认真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双包一解”活动各项要求,全力以赴“查堵点、破难题、抓落实、促提升”,为企业经营和项目落地排忧解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一码投诉”全方位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出台《汉阴县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试行),在县政府网站公开汉阴县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方式,在政务大厅、经开区及重点企业设立“一码投诉”点,同时推送到汉阴县企业家微信群中,实现“一码投诉”、实时受理,构建起来电、来信、来访、网络“四位一体”投诉举报立体受理体系,实现线上线下一体联动,全方位、多渠道接收经营主体投诉举报,并建立“一码投诉”举报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高效办理投诉举报事项;举报平台设立营商调查模块,市场主体参与调查问卷,并建立意见建议台账,建立起受理、核实、转办、交办、督查的闭环工作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处理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好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各类“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强化“双包一解”全要素助推企业发展提速。积极开展“惠企政策服务、要素保障服务、解决难题服务、指导调度服务”四项服务,落实“领导包抓机制、清单管理机制、督查考核机制、调度运行机制”四个机制,实现重点项目、企业“一对一”包抓全覆盖,从前期工作到竣工投产等环节实行全过程跟踪,研究梳理“五上”企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等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每周深入企业现场纾困解难,协调解决项目推进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共招引各类项目共49个,协议资金77.97亿元,外资进账237.6万美元,46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5.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任务68.7%。建立助企纾困“早餐会”制度和企业纾困联席会议制度,邀请项目业主和企业负责人到县政府餐厅,利用每天7:30-8:00早餐时间,一对一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截至目前,问题清单已销号105个,并已对确定销号企业进行了回访,持续跟进督办,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顺利建设。
深化“三助帮扶”全链条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开展助产助销助转型帮扶,精准对接需求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针对实际开展助产帮扶。县政府常态化建立“1241”重点工作八项机制,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及时兑现“五上”企业培育奖补资金,通过“陕企通”“资源超市”“一码投诉”等平台,及时向企业精准推送各级各行业的重点惠企政策,充分发挥还贷周转金、政府性融资担保、应急纾困基金作用,今年共协调相关银行为21家企业纾困6346万元,兑现惠企政策资金521.23万元。精准施策开展助销帮扶。依托“三沈故里”文化优势,成为陕南书画电商发展样板。依托物流、交通和环境资源优势,搭建全市首个跨境电商孵化仓,持续孵化培育新型跨境电商市场主体12家,开展苏陕协作农产品助销及“秦岭探秘、寻味汉阴”电商直播推介活动,2022年网络交易额达到7.9亿元;瞄准重点开展助转型帮扶。将富硒食品、新材料等产业链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点重要产业支撑,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博士专家工作站”,发展炭基新材料产业园区,积极推进秦创原汉阴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目前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
注释:“1241”重点工作八项机制(即“1”是每日助企纾困早餐会制度;“2”是每周生态环保八部门周轮值巡查、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查询制度;“4”是每月项目谋划、经济稳增长、“五上”企业培育、安全生产调度机制;“1”是每半年招商引资晾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