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丨陕西汉阴: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人忙碌……眼下正是施工的黄金期,汉阴县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汉阴县火车站站前广场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机械开足马力,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计划十月竣工。站前广场是方便旅客出行、提升交通窗口形象与服务的民生实事,将扮靓一座崭新的客运枢纽。”汉阴县市政园林所负责人谢辉说。
近五年来,汉阴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城市水、电、路、气等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县城道路总长由70.55公里增加到110.75公里,燃气管网由11.71公里增加到35.8公里,公园广场由5处增加至10处,绿地面积由262.5万平方米增加至349.22万平方米,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 98.97%,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幅度提升。一批批新项目的不断筹划、好项目的快速集聚、大项目的加快建设,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房间采光好,小区环境也不错,住着很舒服。自从住进了公租房,感觉自己真正融入了这座城市。”家住汉阴县城关镇阳光小区的曾大爷感慨道。公租房得到群众的认可,得益于汉阴县保障性安居工作的有效开展。
近年来,汉阴县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急难愁盼事情抓起,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在住房、出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打造一座有共鸣的城市。近三年来,汉阴县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2处,涉及81栋楼2031户,建筑面积达23.422万平方米。
为强化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汉阴县近年来总投资2.445亿元,实施建设了县人民医院南区分院、涧池分院等5个项目,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县域内就诊率由83%提升到90.1%,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从2019年的29.3%提高到58%。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近5年累计投资1.08亿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了县城反哺堂老年公寓和农村特困供养机构11所,共计床位1400余张,平均每千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2张,稳居当地前列。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目标,让市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为了市民安居乐业,汉阴从县情出发,坚持规划引领,立足“五纵六横七街八巷”的路网框架,优化城建和产业布局,控制县城开发边界,不搞摊大饼。深化“多规合一”,实施“多点多级”创新驱动发展,全方位提升“山水相依、城景交融、现代宜居”的城市品质。
在建成区内着力提档升级、提级扩能,以太平、双星等片区为五个经济增长极,组合片区项目布局,打造“多级”经济引擎。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农村为腹地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各区域的区位、交通、生态、产业、人文等优势,强化产业支撑。通过五大片区建设,带动了产业集聚,形成了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新格局。
初秋,在汉阴北城区的龙岗公园最高处回首远眺:公园景色宜人,栋栋高楼鳞次栉比,条条街路宽阔平坦,市民熙熙攘攘……汉阴县瞄准陕南高质量发展桥头堡目标,通过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致发展,一座配套完善、功能齐全、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品质城市更有温度、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