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猕猴桃结出“甜”日子

作者:陈志涛 邓永新 来源:群众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09-26 09:14

  近日,走进汉阴县蒲溪镇胜利村村民胡学武的40余亩猕猴桃产业园,满目生机映入眼帘。眼下,胡学武的猕猴桃已经全部采摘完毕,目前正处于销售阶段。

  “我们村除了我种了40亩猕猴桃,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还种了80余亩。”胡学武介绍,胜利村去年制定了产业发展计划,打算把猕猴桃种植面积再扩大30亩,使总面积扩大到150余亩。

  蒲溪镇胜利村胡学武的猕猴桃产业园一角

  胜利村的猕猴桃种植是汉阴县猕猴桃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汉阴县抢抓陕西省猕猴桃“东扩南移”机遇,按照全县产业发展“南茶北果”思路,将猕猴桃作为全县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采取划地到户、务工取酬等方式,将群众嵌入猕猴桃产业增收链条。汉阴县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培育猕猴桃加工企业,进一步增加猕猴桃加工产能,以此打造猕猴桃全产业链,助力全县产业振兴。

  产业规模得到壮大

  汉阴县连续5年制定出台特色产业奖补办法,对猕猴桃新建园每亩补助800元,累计争取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苏陕扶贫、扶贫专项资金等涉农资金2.8亿元用于猕猴桃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各村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累计发展到3.21万亩,其中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2万亩,配套猕猴桃气调库及冷藏库72个,库容达8000吨;配套全智能猕猴桃果品分选线2条,完成汉阴猕猴桃区域公共品牌策划,建成猕猴桃实验站、猕猴桃产业研究院及猕猴桃大数据中心;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80余家,职业果农200余人,基本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储藏、加工、营销“五位一体”的现代猕猴桃产业发展体系。

  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产业主体对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汉阴县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果业中心、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开展科技合作,聘请雷玉山、安成立、张百忍等专家组建猕猴桃专家工作站,通过高端人才引进机制,聘请了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齐秀娟博士,指导猕猴桃产业发展。此外,有着丰富经验的猕猴桃种植大户和乡土专家也活跃在猕猴桃种植一线,为群众种植猕猴桃破解技术难题。

  猕猴桃专家雷玉山教授到观音河镇调研

  在汉阴县北部山区观音河镇,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全镇主导产业之一。目前,观音河镇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累计发展猕猴桃产业2700余亩。今年,全镇猕猴桃挂果面积达到1100余亩,目前已采收超1万余公斤,预计今年全年采收量可达20余万公斤,预估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

  在义兴村,59岁的村民刘美全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之一。2017年,在外务工的刘美全看到镇上几个村都在发展猕猴桃种植,为了改变年年外出务工的生活方式,刘美全决定回到家乡流转10余亩土地种植猕猴桃,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产业发展之初,来自关中地区周至县有着30多年种植经验的乡土专家杨旭民受观音河镇党委、政府邀请,到镇里指导合作社、种植大户解决猕猴桃种植技术难题。

  为帮助刘美全种好猕猴桃,杨旭民从标准化起垄、栽植、管理等方面指导,到2019年,刘美全的猕猴桃就实现了首次挂果,当年猕猴桃的采摘量就达到1500公斤。2020年,刘美全的采摘量达到3000公斤,猕猴桃成为了刘美全的“增收果”。今年,由于雨水较为充足,刘美全的猕猴桃产量预计约为5000千克,预估销售收入可达6万余元。

  “多亏了杨旭民帮我解决了技术难题,我这几年才把猕猴桃种这么好。”刘美全感慨道。

  利益联结得到拓展

  “就目前的长势来看,我们村今年的猕猴桃国庆节以后就可以采摘,产量预估可以超过1万公斤。”据铁佛寺镇合一村党支部书记冯友国介绍,合一村目前累计发展猕猴桃种植面积520亩,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为降低合作社运行成本,合一村把成片的猕猴桃产业园按照划地到户方式交给群众管理,群众可以在自己负责的地块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这样一来,种植的农作物更多了,家庭的收入也就增多了。猕猴桃采收后,合作社还可以按照全县统一价格标准,把猕猴桃销售给汉阴县乡村振兴集团有限公司,乡村振兴集团有限公司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整体销售,从而有效降低了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营销成本。

  铁佛寺镇合一村猕猴桃产业园一角

  61岁的村民何永明就是划地到户受益群众之一,何永明今年共得到了划地到户土地约6亩,他在地里套种了大约4亩大豆和2亩土豆,目前已收获土豆2000余公斤,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可以卖5000余元。农闲时节,何永明还可以免费参加村里的种植技术培训,这样就能有效解决种植技术难题,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

  在汉阴,各村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将猕猴桃产业园采取划地到户方式,把成片产业园划分为若干小块交由群众打理,有效降低了除草方面的成本。群众在划分地块套种的农作物,所获农产品归群众所有。群众既可以自己销售农产品,又可以借助帮扶单位、订单收购企业等渠道销售,从而增强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在城关镇中坝村,来自平梁镇的群众成章华今年承包了中坝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30亩猕猴桃产业园,每年每亩交给合作社支付1500元承包费。今年是挂果第一年,虽然挂果量仅达到盛果期产量的50%,但是现在采收量已超过25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约3万元,预计全部采收完毕后可销售约12万元。“到明年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就要交给村合作社承包费3万多元,自己年收入也可达到10万元以上,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成章华说。

  不仅如此,汉阴县还通过务工取酬、入股分红等途径,将群众嵌入产业增收链条,群众至少可以借助其中一种利益联结方式参与产业发展。

  为推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汉阴县出台《汉阴县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优化了产业链利益链接机制,在规范生产上制定《汉阴县猕猴桃标准综合体》。针对全县猕猴桃销售问题,汉阴县依托乡村振兴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市场统一价格标准收购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主体的猕猴桃。结合猕猴桃销售需要,汉阴县加快实施果蔬仓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专项债券项目,引进和培育京东物流等企业主体参与运营,聚力做大做强汉阴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全力推进猕猴桃全产业链建设。

  为不断提高汉阴猕猴桃美誉度和知名度,汉阴县目前已开展5000亩猕猴桃绿色农产品产地认证,组织猕猴桃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介2场次,举办猕猴桃采摘节、溧阳专场推介会、富硒猕猴桃品鉴会等宣传活动,完成第三届猕猴桃品鉴及展销活动,建设汉阴猕猴桃品牌形象店1个,培育线上营销店铺10家,开展线上营销人员培训1000人次。通过2022年气调库、分拣和包装车间等猕猴桃重点产业链项目的实施,汉阴县新增就业岗位210个,联系带动农民3500人,实现农民人均增收 1600元以上。

  经营主体得到增强

  为延伸猕猴桃产业链,促进猕猴桃产业整体升级,汉阴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贯彻落实热情接待客商、清白亲近客商、无事不扰客商等九条亲商安商富商承诺,坚持真心实意优服务、真金白银给支持、真抓实干促落实,说到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的“三真四到”服务原则,全心全意为企业排忧解难。

  汉阴县还依托“321”大数据服务中心,创新实施以全覆盖联动、全要素汇集、全方位实施、全环节管控、全过程保障、全天候服务,审批机制标准化、事项办理标准化、联审联批标准化、便民服务标准化、网络审批标准化、品牌培育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六全六化”政务服务模式,以及红色警告、黄色提醒、绿色完成的“红黄绿”政务服务事项三色管理机制,开创“一件事一次办”“帮办代办”“延时服务”“跨省通办”“政府周转贷”“24小时自助办”等个性化、全流程“保姆式”“妈妈式”服务,实现“只进一扇门,办完所有事”,让企业在汉阴稳心、固本、扎根。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汉阴县已累计发展猕猴桃分拣和酿酒企业共4家,新建猕猴桃果品及果酒加工车间2000平方米,购置果脯及果酒加工设备各一套。后期,汉阴县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引进猕猴桃果粉、猕猴桃果汁等生产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力求消化县域内猕猴桃产能。

  陕西安康福天原酒业有限公司与汉阴县乡村振兴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

  陕西安康福天原酒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引进的从事猕猴桃果酒生产企业,该企业成立于2022年7月,位于蒲溪镇小街村富硒食品工业园区内。今年8月22日,该企业就凭借酱香型酿酒工艺,与汉阴县人民政府签订了600吨猕猴桃系列酒生产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投产达效,企业生产的“凤堰特曲”猕猴桃系列白酒产品,填补了汉阴猕猴桃白酒生产的空白,也初步形成了汉阴猕猴桃白酒品牌。

  “在企业创办过程中,企业用电、用水、生产许可证等事项很快就得到了办理,为企业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企业负责人许期斌说。

  许期斌介绍,600吨猕猴桃系列酒生产项目一期总投资2300万元,建成猕猴桃清洗、破碎、发酵车间、检验中心等生产线,拥有可年加工600吨猕猴桃生产线,年自动包装600吨白酒生产线各一条,目前均已完成。二期计划建成猕猴桃标准示范基地3000亩,年可收购消化汉阴当地猕猴桃、柿子等果品1200吨,有效带动周边400余户果农增产增收,拉动150余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