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兴业“沃土”

作者:孙挺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发布时间:2023-11-13 10:13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山环水绕之间,凤堰古梯田雕刻在山峦之上,阡陌纵横,万亩相连。行驶在陕西最美乡村公路的“汉漩路”上,锦绣汉阴建设新篇章正徐徐展开。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已成为决定一个地区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聚焦为企服务、为企解难、促企发展的目标,多“点”发力打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践行服务宗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如何高效为企业纾困解难?汉阴有自己的“妙招”。践行“亲商安商富商”九条承诺和“三真四到”服务举措,积极构建“亲”上加“清”新型政商关系。

  为切实掌握汉阴县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针对企业存在的资金、土地、科研、人才等现实难题,汉阴组织开展全县企业调研走访,全面摸排梳理企业和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原因,形成营商环境“问题清单”,制定整改台账,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全面开展实地督查,确保问题按期完成整改销号工作,让问题清单变服务清单。

  组织“项目管家+税务管家”主动与包联项目企业联系并开展上门走访活动,针对前期制定的87条项目审批计划,逐项推进落实,落实帮办代办措施72条,已有7个项目已全面完成项目手续办理需求,实现项目投产落地。

  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财信担保、还贷周转金和纾困基金,为企业发放周转金1941万元,帮助倒贷3045万元,担保贷款1.059亿元,有效化解企业“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汉阴围绕新材料、富硒食品等5条产业链为重点,强化精准招引。常态化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每月谋划研判项目,常态化多轮次滚动更新项目库,以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任务责任清单、重点项目推进作战图为引,强化审批、用地、资金等项目要素保障环节,实行县级领导全覆盖包抓,每周查询、半月通报、定期调度,创新开展“五晾晒五评比”活动。


  税惠政策护航,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为切实解决该企业转型期间融资难、现金流收紧等问题,汉阴县税务局第一时间指派专人负责,在得知该企业纳税信用良好,符合“银税贷”申请条件后,及时通过召开税企对接会、组建税商联动服务队、政策宣讲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推动“银税互动”工作,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同时第一时间安排税务工作人员上门为企业服务,全流程辅导企业准备申请资料,帮助企业以“诚信纳税”换来“真金白银”,向中国建设银行申请到150万元的“银税贷”,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落实落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汉阴县税务局精准发力,靠前了解企业所需所盼,主动为企业送策上门,以实实在在的税收红利为企业“轻装快跑”添动力。

  在前端,由业务素质高、沟通协调能力强的税收干部组成“三心”税务管家服务团队,“一对一”对接重点企业,定点联络、定期问需;在中端,根据前端收集的需求及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定制政策宣传服务大礼包,促进政策更清晰、服务更精准、办税更优质。

  在后端,加强跟踪管理服务, 设立专门的联络员负责日常对接相关工作,收集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更为高效的服务。


  落实“三进一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为民服务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为民服务多一分耐心,帮办代办多一份真心,汉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工作人员面对人民群众将切实做到主动问一句,主动扶一把,主动送一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服务温暖。

  为提高证照办理效率,汉阴积极推行“全科无差别一窗受理”审批模式,整合部门窗口和人员,打破专人专窗办专事的服务模式,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一件事一次办”综合服务窗口。有效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等问题,审批环节、材料减少30%以上,审批时间减少50%以上,群众跑路次数减少40%以上,行政审批效能大幅提升。

  近年来,汉阴县以高效便民为目标,紧跟“放管服”改革步伐,紧密结合“三个年”活动,以“三进一考”举措高标准推进18个“一件事”集成改革,实现更深层次的“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精心问需于企,精准服务于企,汉阴践行服务宗旨、建立“1241”工作机制、落实税惠政策和“三进一考”举措,助力企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未来,枝繁叶茂筑暖巢的汉阴将主动出击、同心协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用奋斗开启汉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