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让宪法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宪法完善发展、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全党全社会宪法意识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丰硕。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护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宪法。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四个机关”重要论述,从不同维度揭示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本质属性和职责使命。其中,工作机关的定位体现了人大的法治属性,要求人大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不仅要在自身依法履职行权上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更要监督“一府一委两院”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法律观念,增强法治意识,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浓厚的法治氛围。
坚持党委领导,依法履职行权。只有自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把握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好地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推进地方民主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每年向同级党委汇报年度工作、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重大事项等,都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坚持向宪法宣誓制度,带头贯彻党委的主张和意图,担当尽责、作出表率,以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领航,承载党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让人大工作迈向更加辽阔的法治天地。
聚焦发展大局,强化监督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的永恒主题。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把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紧扣全省推进“三个年”活动,围绕五大重点产业链建设,坚持深入调研、及时调度、统筹施策、高效推进。要聚焦关键领域、重点工作、民生关切,深入推进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充分发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县镇联动开展各类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督促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审议意见落实见效。要全方位推进法治汉阴建设,落实好《汉阴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工作办法》《汉阴县人大代表临案听审办法》,要加强司法工作监督,听取审议备案审查工作专项报告,视察全县“八五”普法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调研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评议法检主官履职情况。组织对县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任后监督评议,对中省驻汉单位、各级人大代表进行工作评议、述职评议,不断提升任后监督质效。按照“四下基层”要求,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一线化解重大信访积案,助推社会和谐稳定。
紧扣普法宣传,发挥代表作用。推动宪法深入人心,首要在于学习宣传。宪法精神的培育、宪法知识的普及,离不开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要不断深化“两个联系”,以代表小组“五个一”和立足“双岗”建新功活动为抓手,依托代表家站履职平台,充分运用好“321”基层治理模式,做实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热线,用活“两说一商”工作机制,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带头加强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增强宪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在理解宪法、执行宪法的过程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经常深入选区群众中间,积极宣传宪法法律,让广大人民群众近距离接触宪法、感受宪法,知宪法于心,守宪法于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全面增强宪法的权威性、公信力,让宪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切实把“纸上”的宪法转化为“行动”中的宪法。
宪法的基础在于人民真心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真诚信仰。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府一委两院要切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真正让法治力量“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宪法精神如春风化雨、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