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锦绣汉阴>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传递榜样力量 引领文明风尚 | 汉阴县第四届道德模范和第三届“汉阴好人”事迹展播(陈玖顺)

作者:佚名 来源:县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4-02-08 12:57

  陈玖顺,男,43岁,汉阳镇松林村村民。他在自身经济条件并不特别宽裕的情况下,坚持无偿资助80岁的黄群贵和其还在就读大学的20岁的黄英章父子二人,除隔三差五把生活物资送到家以外,还多则八百一千、少则三百五百的现金补贴其家用或用于黄英章上学。十年来,他对黄群贵父子的真心帮扶从未间断。2013年8月,刚三十出头的陈玖顺就被选举为原双坪镇肖家坝村村委会主任,他率先出资1.8万元修建连户路,同时,自己还掏腰包、找熟人、跑路子协调各方面关系,让13名因历史遗留问题无法上学的学生顺利入学。



但行好事 莫问缘由——记第三届“汉阴好人”陈玖顺


  陈玖顺,男,43岁,中共党员,汉阳镇松林村村民。他坚持十年无偿资助无血缘关系的黄群贵一家,先后向方圆几十里的19名空巢老人、17名困境儿童、20余个困难家庭伸出援助之手,或是在生活上给予实物帮助,或是在思想上给予安抚慰藉,或是在经济上给予大帮小补,总是在为困难群体散发着自己的温暖。

  “老黄,最近身体还好吧,天气冷了,我给你送点米面粮油来,另外给你500块钱打零用。”

  “把你有心了啊玖顺,这长年累月的都是你关照我们父子两人,欠你多大的人情哦。”

  这一幕暖心对话发生在汉阴县汉阳镇松林村。农历十月初二,汉阳镇松林村产业带头人陈玖顺像往常一样,带着自费购买的生活物资来到同村的困难老人黄群贵家,一番嘘寒问暖和叮咛嘱咐。而这一善行义举,陈玖顺已坚持十年有余了,他在十里八村是有名的能人、善人、好人。


  心存善念,为困难群体送温暖

  出身贫寒的陈玖顺,不到20岁就出社会闯荡。干过煤矿工人,当过包工头;回乡后办过酒厂、开过商店、搞过养殖、当过村主任。不服输、有想法、肯吃苦的精神特质,让今年才43岁的陈玖顺经历了太多太多。也正是因为这些曲折的经历,让他更加懂得穷苦的味道与善良的定义。

  黄群贵一家情况极为特殊,家中只有父子两人相依为命。现已80岁的黄群贵是老来得子,20岁的儿子黄英章还在宝鸡上大学。儿子上学正是需要经济开销的时候,但对于年过耄耋的黄群贵来说实属无能为力,一家人的生计只能依靠政府发放的低保金勉强维持,可谓举步维艰。

  眼睁睁看着黄群贵一家的惨淡现状,自幼心善的陈玖顺心里很不是滋味。早在十年前,且在自身经济条件并不特别宽裕的情况下,陈玖顺就坚持无偿资助黄群贵父子二人,除隔三差五把生活物资送到家以外,还多则八百一千、少则三百五百的补贴其家用或用于黄英章上学,每到季节轮换还为父子两人送去换季衣物,并时常鼓励黄英章乐观向上、勤奋学习。十年来,陈玖顺无论在家或外出,但对黄群贵父子的真心帮扶从未间断,用他自己的话说:“老黄一家的现实困难摆在那的,我也是从苦日子里走出来的,就想凭着良心尽自己一点心意,帮他们渡过难关。”


  心装正义,为村民群众办实事

  因常年乐善好施,陈玖顺在村上享有很高的威望。2013年8月,在全县村“两委”班子换届中,三十刚出头的陈玖顺就被选举为原双坪镇肖家坝村村委会主任。从那时起,陈玖顺多了一重身份,也多了一份正义。

  在村主任任期内,陈玖顺深知信任的背后是责任,要为村民群众办好事实、主持公道、伸张正义。2014年秋季开学,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的缘故,村里有13名学生的身份信息未录入户籍系统,面临无法实名制入学的问题。看到学生及家长心急如焚,作为村主任的陈玖顺第一个站出来表态:“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想办法给大家办好。”那几天,陈玖顺往返于村上、镇上和县上,在公安、民政、教育多个部门来回跑,自己掏腰包、找熟人、跑路子协调各方面关系,很快就让13名学生顺利入学,户口问题成功解决。

  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影响,早些年,原肖家坝村一偏远村民小组不通公路,农资运输只能肩挑背扛。陈玖顺担任村主任后,着眼改善村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立即自行组织新修道路。但因财政资金支持有限,通组到户路实质性开工困难重重。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陈玖顺提出集资修路,他本人率先出资1.8万元,示范带动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为集体的好事出资出工。就这样,一条新修的便民路、连户路在一年后竣工通车。

  一心为民办实事,群众心里有杆称。“玖顺真的是一颗公心,不管对穷人还是富人他心不偏,该争取的政策都是在尽最大努力争取,给困难群众办低保、给孤残儿童跑手续、给务工群众找出路……当了一届村主任,没少为我们办事呢。”村民邹定宝对陈玖顺给出了公正评价。


  心怀感恩,为家乡发展出力气

  2016年8月,陈玖顺的村主任任期届满。迫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陈玖顺选择了卸任,重新开启了自主创业,先后在外省和本地承接了一些小型工程。尽管不在村里管事了,但他依然心系村上发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常年为家乡建设捐款捐物、献计献策、出资出力。

  脱贫致富,产业为要。2018年,正值脱贫攻坚如火如荼推进,陈玖顺积极响应产业扶贫的政策号召,自己筹措资金120万元,发展蜂糖李320亩。为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助农增收的社会效果,陈玖顺以私人合作社的形式有偿流转农户闲置土地300亩,并通过产业管护、果品采摘、劳务用工等途径吸纳周边农民工就近务工30余人,累计带动农户增收近15万元,在发展壮大自家产业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农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了自身赚钱、群众增收、产业提质的多赢目标。

  一路打拼美好未来,一路厚植善良情怀。透过陈玖顺的点滴善行,这便是用良心做事、用人性闪光。在他身上,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不问初衷缘由,只管雪中送炭;不图任何回报,只求无愧于心。他是边陲小镇的“活雷锋”,更是百姓眼里的“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