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城墙(含文峰塔)
汉阴城墙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至今已有549年历史。在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背景下,因护城防御,依地形而建。城墙高二丈,厚一丈八尺,长五百九十五丈五尺,有谯楼一个、敌楼三个、城门四个,外墙一色老青砖,内墙多系卵石交三砂(黄泥、石灰和砂),集军事防御与抗洪防涝功能为一体,风格古朴,造型美观,建造工艺精良、结构稳固。明清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整修。现存西门和西城墙、南城墙各一段,总长约800余米,属于陕南修建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县城古城墙。现存南城墙全段(除南城门外)、西城墙南段,保存比较完好;西城墙北段至小西门有严重破坏。总体而言,保留了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时,知县黄道嘉整修的砖城基础。
文峰塔是山城汉阴的标志性古建筑,是沧桑变迁的历史见证。文史记载:清同治十二年(1873)由抚民通判(县令)傅汝修主倡修建的筹资兴建,次年落成,筑于明城墙东南角隅垣上,意在“振兴文风、及第登科”。文峰塔高23.6米、共5层,其中塔基高1.5米,塔周长22.5米,六棱楼阁式锥形,塔峰为六角六面重檐攒尖顶,通体均为青砖结构。各层均有檐、椽、斗拱,六角端外伸,石雕龙头似螭首,翘首下悬铎铃。塔的三层东南面,有对联“塔势凌云开笔晖,人文启秀焕奎光”,上额“文星高照”明亮醒目。西北面,双双毁落,上额残存“文光射斗”依稀可辨。文峰塔为小青砖,用糯米浆合成石灰砌成,坚固无损,虽经历了沧桑变迁,依旧保存完好。塔顶上长有一株四季常青的白蜡树,远观犹如梦笔生花,现仍屹立在城东南城墙拐角。1989年,为防渗水侵蚀塔基,在城墙顶上塔基围上铺修青砖地面。
2003年9月,汉阴城墙(含文峰塔)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