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组团服务”解难题 聚力产业促振兴
初夏时节,汉阴县蒲溪镇盘龙村桃花谷的桃树上一颗颗鲜红饱满的红桃挂满了枝头,处处皆诗境,时时有物华。如何为红桃拓宽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成为了盘龙村第一书记夏平莉常常思考的问题。
产业共兴,破解销售难题
依托“三联”工作机制,盘龙村联合芹菜沟村、蒲溪村共同发展红桃产业,但因技术跟不上、产量低、知名度不高,导致联建村不得不降低销售价格,虽红桃销路得以打开,但村集体和种植户的收益却受到影响。在蒲溪镇第一书记服务团的帮扶指导下,夏平莉抓住“三生盘龙 十里桃花”旅游周的有利时机,及时向镇党委汇报,利用镇“组团服务”平台,迅速牵头联系芹菜沟村、蒲溪村2名第一书记,共同商讨制定破解难题办法,最终确定了统一管护技术、统一销售定价、统一包装设计、统一采摘时节的发展思路。
产量有了,价格统一了,如何短时间提高销量,减少成果损耗,又成为夏平莉需要提前谋划的心头事。依托“组团服务”,他再次联系7个村第一书记,兵分多路回选派单位找资源、找顾客,为红桃拓宽销路,先后联系市水利局、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市高新医院、县自然资源局等单位争取销售订单,有力带动销售红桃3.2万余斤。
资源共享,促推产业升级
“各位第一书记,如果近几天有闲置劳动力,村上可将劳动力介绍给盘龙村,最近采摘桃子需要大量劳动力。”类似这样不同的劳务需求信息经常会被发送到每个驻村第一书记的手机上。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信息,却起了很大的作用,既解决了邻近村在家闲散劳动力的就业,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去年10月份,盘龙村种植的巨型水稻-6号的丰收让大家喜悦连连,但同时新的问题又摆在了第一书记面前,连续阴雨天,哪里能迅速集中脱壳,价格又优惠的稻米加工厂?如何设计出既美观又具有盘龙特色的大米包装?怎么联系快递公司能提供最优惠的运输价格?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当月召开的蒲溪镇“组团服务”联席会议上,夏平莉将这个问题报请服务团商议。“涧池镇民主村新鑫米业有限公司可代加工稻米,价格合适,刚好你们可以联系一下,能解决你们村上的问题。”先锋村的第一书记王建勇说道。
通过两个镇级服务团协调牵线,盘龙村和新鑫米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公司低价加工大米,并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包装设计、物流运输等难题,仅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解决了水稻的销售难题,带动销售8万余元。
人才共育,激活振兴活力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在蒲溪镇服务团开展的“组团服务”工作观摩活动中,夏平莉与芹菜沟、蒲溪村等联建村的第一书记均发现,要想实现红桃种植的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必须要培育大量的“土专家”,整合现有优质劳动力资源,推动形成红桃种植的技术升级。夏平莉牵头,依托苏陕协作平台,邀请江苏农科院、湖北等地专家为联建的3个村共同举办“理论授课+现场教学”的技术培训,现场教授大家如何科学剪枝、除草、梳果等管护技术,有效提升了群众种植的时效性和积极性。“今年这几个村也喜获丰收,群众得到实惠又增加了收入,笑得合不拢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们更感觉一切付出都值得。”夏平莉乐呵呵地说道。
同时,为了扩大宣传影响力,吸引周边群众入园采摘,夏平莉既当“主人”又当“主播”,带动周边村3位年长的第一书记开直播,利用下班时间为临近的村拍摄和剪辑视频,完成了同质化产业的良性抱团发展,实现了“单打独斗”向“合力共谋”的转变。在直播间里他看到有远在省外的汉阴人评论“这是我的老家,好久没有吃过盘龙的桃子了,给我来两箱,马上微信支付”“如今在外地也能随时了解家乡的情况了……”
在第一书记入户遍访工作中,夏平莉主动组织收集本村和临近村子的乡土人才信息,建立了100余名乡村人才台账,通过人才信息共享互通,联系本村施工队老板杨毅、木耳培育创业者况长林、养牛大户谢传汉聘用本村村民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既让在家的村民钱包鼓了起来,也学到了一技之长,即发挥了能人大户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又让一批村民由“新农人”成为“兴农人”,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