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优做强我县研学旅行的建议
名称 | 关于做优做强我县研学旅行的建议 | ||||||
办理部门 | 县教体局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吴路平 | 签发日期 | 2024-07-15 | 发布日期 | 2024-07-22 | 类别 | A |
正文 |
沈桂媛等代表:关于做优做强我县研学旅行的建议。 |
||||||
回复 |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汉阴县教体局积极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制定了《汉阴县研学旅行三年行动方案》,指导学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予以探索,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及县内外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一、加强研学基地建设 目前,全县建立了1个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个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0所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同时积极推进双乳镇“莲廉共生、荷和万家”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平梁镇兴隆佳苑蚕桑园、涧池镇君科玫瑰园、城关镇民生生态园等创建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今年以来,我县各基地组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35次,参加研学学生达9000余人。 二、强化研学旅行顶层设计 全县上下高度重视研学旅行发展,分管副县长多次牵头召开研学旅行研讨会、分析会、推进会,组织有关乡镇、旅游企业赴光山、黄山等地考察学习研学旅行经验,对研学课程设计、研学+、研学线路、宣传推介、交通保障、部门监管、安全预案、师资团队等方面细致学习,为发展我县研学旅行提供借鉴。5月27—29日,县政府邀请艾思玛特(北京)国际文化顾问有限公司研学专家团队一行12人来汉调研踏勘研学旅行工作,将开发建设符合汉阴实际的研学活动线路和课程体系,促进研学实践教育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同时对接研学渠道,搭建媒体渠道,将研学旅行作为全域旅游工作的重要板块,纳入全县文旅融合发展总体布局。 三、加强研学课程体系建设 由教体局负责统筹教研部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各中小学校教师、相关基地资源,加强与工业、农业、文旅等部门协调,组织专家、团队开发一批以三沈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等和省情市情县情、学科实践为内容的主题研学课程。重点围绕三沈纪念馆、沈氏家训展览馆、文峰塔、明城墙等开发以三沈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研学课程;围绕自然资源、移民生态博物馆等开发以移民文化为主题的“梦幻凤堰乡愁”研学课程;以红色遗迹遗址、国防教育基地等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秦岭红色文化体验”研学课程,最终形成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体验感强的精品课程体系。同时统筹整合县域内各类教育资源,打造3条研学精品线路。即以三沈纪念馆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核心的三沈文化研学精品线路;以双河口古镇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中心的红色文化研学精品线路;以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中心的移民文化研学精品线路。 四、加强研学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由县教体局牵头,进一步健全完善研学旅行实施方案,从运行模式、课程建设、资源整合、路线设计、项目实施、后勤及安全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健全完善,形成体制机制,引入有资质的研学旅行组织机构或旅行社,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引导学校规范组织实施研学旅行活动,积极动员家长支持,将研学旅行活动组织实践常态化。二是纳入教学计划。县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规范开展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要把研学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习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一般安排在小学三到六年级和初、高中一、二年级,原则上每学年组织1至2次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原则上小学3天内,初中4天内,高中5天内。三是加强规范收费管理。坚持公益性原则,由学校、承办方和家长委员会三方共同核算出行成本,确定合理价格,并告知家长、学生,做到专款专用、多退少补,学生研学旅行的费用收支情况向家长公开,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减免。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四是强化安全保障。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认真制定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安全预案,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以及家长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 当然,目前研学旅行工作也存在研学营地建设不足、各校之间的工作推进不均衡等问题。下阶段,我们将结合我县研学旅行建设思路,把研学旅行活动做细、做实、做好。 感谢你们对我县研学旅行所提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请你们继续关注我县研学旅行的各项工作,并给予理解和支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