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山地猕猴桃高质量发展——中国·汉阴第四届猕猴桃品鉴会召开
10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猕猴桃联盟、汉阴县人民政府、安康学院、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猕猴桃品鉴会暨山地猕猴桃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汉阴县召开。
品鉴会上,来自全国十余个地区的105份猕猴桃样品亮相现场,专家评审团按照观感、口感、嗅感、触感等多个维度开展综合品鉴评审,最终评出金果奖23 个、银果奖29个、优秀奖34 个。
本次活动主题聚焦山地猕猴桃高质量发展,围绕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生态高效栽培、花粉传播授粉、抗性砧木繁育、仓储即食保鲜等重点研究领域,邀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丽丽教授,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雷玉山研究员,陕西科技大学李祥教授,西安市幸福农业研究院索江涛博士,四川省广元市科学技术局王正前研究员等全国猕猴桃产业体系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了学术研讨交流。
活动还以2024年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猕猴桃联盟年会召开为契机,针对当前汉阴县猕猴桃产业面临的发展瓶颈和突出问题,组织联盟专家团观摩调研了部分重点果园,在田间地头汇聚专家智囊“头脑风暴”,为产业园“问诊把脉”,也成为当地果企、果农和农技人员别开生面的培训课堂和实践课堂。
随着近年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结构布局调整,陕南秦巴山区乘势而上,成为猕猴桃规模化种植的“后起之秀”,山地猕猴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聚焦,延伸出诸多研究课题。作为猕猴桃生产的最佳适生区和原产地,陕南秦巴山区是中华猕猴桃的“老家”,拥有更为优越的雨热和光热条件,区域内更是随处可见自然生长的野生猕猴桃。
与秦岭北麓等传统猕猴桃产区相比,秦巴山区猕猴桃在发展规模、亩均单产等方面显然无法与前者相媲美,但得益于秦岭南麓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和富硒资源,“以绿色赢口碑,用品质换效益”的生态富硒品牌策略成为陕南山地猕猴桃“另辟蹊径”的“流量密码”。
近年来,以汉阴县为代表的陕南山地猕猴桃产业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南茶北果川道园”的规划布局,坚持高品质特色富硒猕猴桃的目标定位,引进优良品种,以山地猕猴桃栽培技术为突破口,编制《汉阴猕猴桃团体标准》《汉阴县绿色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按照“四化五统一”要求开展标准化生产,坚决杜绝使用膨大剂,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用量,使得“汉阴猕猴桃”的品牌影响力持续上升。
截至目前,汉阴县已累计投资2.9亿元发展猕猴桃基地3.21万亩,实施节水灌溉2万余亩,开展5000亩猕猴桃绿色农产品产地认证和500亩富硒猕猴桃认证。投资1.4亿元配套建成果蔬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建设气调库5万立方米,购置智能分拣线2条,并引进京东物流集团公司、西安华锦石润集团等大型企业入驻合作,建成陕南果蔬产地智能仓和高端猕猴桃设施基地。猕猴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8000万元,带动7000余人参与产业发展,户均增收1800元以上,猕猴桃产业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锦绣汉阴的特色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