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组财村管”助力乡村振兴
“自从落实‘组财村管’后,我们中堰村二组的‘三资’管理清清楚楚,无论是产业发展分红、还是项目建设,现在都是‘明白账’,少了群众质疑,多了一份放心。”12月9日,汉阴县城关镇中堰村二组公示第四季度三资管理账目后,村民们对“组财村管”管理机制纷纷点赞。
为加强农村小微权力监管和财务收支管理,推进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今年以来,汉阴县城关镇率先在全县推动“组财村管”机制,以中堰村、双星村、中坝村为先行试点,带动全镇19个村195个村民小组逐步推进,探索出一条规范化、制度化、廉洁化的村组财务管理之路,实现了村民小组财务管理机构健全、运行有序、核算规范、监督有力,为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厘清村民小组“三资”管理不规范的症结,切实维护好集体和村民切身利益,该镇在明确村民小组“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财务审批权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村民组集体收入统一存入集体账户,实行“单一账户管理,分组设账核算”,从资金支出审签、账务公开、基本核算等环节细化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落实财务公开,村民小组需使用组集体资金的,必须召开组委会集体商议后,报村“两委”会予以研究同意后方可支出,并在村民小组范围内予以公开,接受广大村民监督。
今年3月,该镇启动村“三资”摸底工作,由该镇纪委、派出城关监察组联合镇财政所成立“组财村管”工作指导组,在全镇103个村民小组开展“组财村管”清查核算工作,按照“村组自查+指导组复核”模式,对各村民小组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底数,设置资产资源台账,标明资产资源数量、现状、发包情况等,做好合同管理,清查核实组级资产资源,明确产权归属,做到应登尽登。起底审查787份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合同主体错误、期限不合理问题,确保合同依法依规,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最大化。防范合同风险,纠偏2个工程项目建设问题,推动村级工程建设标准化、公开化,让项目惠及群众。将过去存放在村民小组组长个人账户中的土地征收补偿款、集体经营收入等组级资金移交至集体账户,首批已为10个村开设了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公管账户,将90个村民小组6300余万元集体资金纳入规范化管理。2025年还将继续完成剩余92个村民小组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坚决杜绝组级资金存在个人账户问题,依托“陕农经”平台,做到管理规范,运作公开,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管好“三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汉阴县城关镇秉持“集体收益惠及于民”的理念,持续推动“组财村管”提质增效,通过指导各村民小组发展特色种植、林下养殖、庭院经济,不断夯实“家底”,跑出集体经济增收反哺惠民的“加速度”,让各村民小组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以“组财村管”试点村中堰村为例,该村探索实施集体经济助老、助弱、助学模式,切实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中堰村1至11月份集体经济收入达230万元,为523名60岁以上村民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15060元,激发了群众建设美丽家乡的信心,走出了“组财村管”壮大集体经济反哺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