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深耕政务服务“责任田” 当好便民利企“孺子牛” 打造“事
近年来,汉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以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为契机,聚焦群众所盼、企业所需,着力在政务服务领域深耕细作、求索创新,以“三办”为抓手,塑强打响汉阴政务服务品牌,不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事好办”政务服务环境。
改革赋能高效办。一是标准化建设走在前。建立完善汉阴县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发布各类标准970项,县级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镇、村(社区)标准覆盖率100%,92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乡镇、村(社区)“就近办”,构建起三级全覆盖、三级全贯通、三级全联通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协调联动的高效审批服务格局,群众办事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二是“高效办成一件事”赢先机。通过流程重塑,做好“减法”,按照“四减五优”原则,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统一集成化办理模式。健全完善多表合一、多规合一、联合勘验、并联审批、联合验收等机制,审批环节、材料减少62.1%以上,审批时间减少52.9%以上,群众跑路次数减少90.9%以上,审批效能大幅提升。三是商事制度改革有成效。企业开办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办理,深化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发票、电子印章应用,打造“六统一”标准化开办企业服务专区,企业开办涉及的营业执照注册、印章刻制、税务信息确认、银行开户、企业职工社保登记、公积金缴纳整合为1个环节,实现了“一站式”办结,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0.5个工作日内。全力推进“证照分离”和照后减证改革,推行企业简易注销制度,优化企业注销程序,精简企业注销申请材料,市场主体退出更加高效便捷。
服务多元快捷办。一是服务一站式。按照“集中为原则、不集中为例外”的要求,“应进全进、应进必进”原则,要求含有政务服务事项部门认真梳理各部门行政审批职能,明确牵头股室,制定进驻方案。截至目前,全县1658项政务服务事项除涉密和场地限制外全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行“一站式”办理。二是办事加速度。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陕西省政务服务网,持续开展“三减一提升”行动,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优流程,先后推出1339项“最多跑一次”事项、1150项“零跑路”事项、30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改革事项清单,全县政务服务事项办事环节减少52%、办理时限减少57%,申请材料减少51%。三是供给多元化。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集成办、承诺办、跨域办、免申办、自助办、预约办、帮代办、上门办”“周末不打烊”等办事方式和精准、便捷、高效、专业的办事体验,不断满足企业、群众办事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需求。
主动护航舒心办。一是项目管家帮代办。建立完善“项目管家+税务管家+1名项目联络员+N名部门承办责任人”服务专班,变“单兵突进”为“协同作战”,一对一与包抓企业项目签订“项目管家”帮办代办服务协议,聚焦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常态化开展上门走访问需,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重点项目企业提供“业务精、政策熟、服务优”的一对一“7*24”小时不打烊服务,使服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助推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二是日常服务帮办代。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帮代办服务体系,明确专人负责大厅日常帮代办业务,为困难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解读、代填代写、绿色通道等暖心帮代办服务,累计为年老群体提供各类帮代办服务18200余次,为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推出上门服务,累计上门服务2600余次,办理证照1300余件。三是“延时预约”帮代办。推出“延时预约服务”工作模式并制定相应工作标准,在5.20、七夕、春节等重要时间段或平常下班非工作时间为办事群众提供延时办理服务;在法定节假日或周末,执行节假日值班制度,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对群众办理需求进行预约登记,并及时协调办理。2024年县政务服务大厅已累计为群众提供预约服务720人次,延时服务600余人次。